城市儿童游戏空间设计探析论文

2021-04-18 论文

  摘要:单一的儿童游戏形式缺少创造性的活动安排,基于自然互动特征的儿童游戏空间为儿童游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拓展性。自然互动式儿童游戏空间就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对场地设计中活动主体的行为活动、感知方式以及空间布局等相关要素进行考量,使儿童能够自觉地融入自然,挖掘自然的潜能,开发智力、锻炼身体。

  关键词:自然;互动;游戏空间

  游戏是儿童早期学习和发育的主要载体。游戏使儿童能够更好地沟通、参与、协作、表达。游戏空间不仅承载着儿童游戏和锻炼的职能,而且也是他们接近自然、促进交流、开发智力的优选空间。

  1自然互动式儿童游戏场的概念

  1。1营造自然的儿童游戏空间

  正如梭罗所说,“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儿童向往自然,在自然中愉快地游戏才是儿童最好的智力成长剂。然而纯粹的自然环境对于儿童来说还存在风险,所以我们就有必要模拟自然,打造一个既安全、又有自然野趣的空间。

  1。2营造互动的儿童游戏空间

  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不应局限于单纯的形式和功能,应该关注活动主体与景观存在间的互动形式和使用者的体验,挖掘儿童与所处环境间的关系。环境作为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介质,突出儿童的主观能动作用,注重儿童与周边环境的互动行为,确定儿童与周边环境有效的互动方式。对儿童游戏空间进行有效地挖掘和设计,在最大化模拟自然的同时,规避真实自然中的危险,对环境中的互动要素与儿童的互动模式进行最大化的开发,提升场地的使用效率,增加场地与儿童的互动,利用场地现有的树木、枯枝、石头、地形,塑造儿童感兴趣的空间,激发儿童的天性和创造力。

  2自然互动式儿童游憩空间的特点

  儿童游憩空间的主要使用对象是儿童,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对空间信息的互动有着重要联系。

  2。1更新文化宣传方式

  游戏空间一直承担着一定的文化传播的任务,注重对地方文化的挖掘,对于儿童来说将给他们带来更为有效的刺激。

  2。2重构儿童行为模式

  以增加外界环境对儿童的刺激为主要关注点,充分考虑游戏对儿童行为的影响和重构,改善儿童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情况,使儿童与空间环境呈现出双向刺激,提高儿童游戏的参与度。

  2。3运用多感官体验方式

  注重多感官的应用,视、听、触、嗅、味觉的多重体验是我们感受外界刺激的主要方式,多重感官的刺激模式改变了接收刺激的单一模式,对儿童的影响更为持久和深刻,使儿童在互相认知的过程中更为深切、全面。

  2。4改变游憩模式

  注重挖掘场地存在物间的游憩可能性。注重儿童与互动对象的交流,“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植物”间的互动都是使儿童游憩空间充满活力的关键。

  2。5展示高科技

  高科技的事物以更为新奇和多变的形式吸引儿童的注意,先进的材料、奇特的造型、别具匠心的互动体验,打破墨守成规的形式,从全新的角度对儿童游憩空间设计进行重新定义,使之更加多元化。

  2。6重构自然课堂

  与自然环境接触不仅影响注意力、认知力,而且能达到类似体育锻炼的效果。儿童游戏场是天然的动植物课堂。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生态意识。

  3自然互动式儿童游憩空间设计模式

  3。1活动主体及活动内容探讨

  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根据儿童的行为认知、心理特点,人为地将0—6岁儿童的成长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即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每个时期之间并没有严格限制,相互渗透、递进,本文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作了总结。

  3。2自然互动式儿童游戏空间设计原则

  3。2。1因地制宜

  在设计中,地形是决定场地基本形态的关键因素,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将设计与场地的原有形态相结合,充分利用地形优势进行设计改造。洼地、斜坡、凹陷处以及场地中的制高点,都是可利用的元素。

  3。2。2趣味生态

  植物在儿童游戏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不同的植物进行形象塑造,对植被进行生态化、形象化设计,增加趣味性。

  3。2。3空间灵活

  儿童有不同的选择,满足儿童间的相互交往。对于游戏设施的选择相对自由,我们可以尝试尊重场地原有材料,有所选择地对原有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得到不一样的、凸显自然野趣的游戏设施。

  3。2。4寓教于乐

  对空间内的科普教育方式进行深度挖掘,将游戏和教育结合,以儿童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生态科普,寓教于乐。3。2。5为“我”所用最大化地利用环境资源,让地形、水体、动植物成为儿童可以玩耍的工具,整个场地为儿童服务。

  3。3基于自然、互动的儿童游戏空间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对地形、植被岩石或水体等的不同设计形成对整个儿童游戏空间的把控。地形——地形是儿童游戏空间设计的基础,决定场地基本形态,尽可能地将设计与场地形态结合。斜坡当作滑梯,利用树篱来躲猫猫、寻宝,利用洼地蓄水养鱼、设沙池,藏身于凹陷处等。水——水是最具吸引力的景观元素,具有高度可塑性,小溪流是儿童偏爱的场所,他们可以采石作画、捉虾摸鱼,旱喷、喷泉广场也是吸引他们的点。同时水也是进行自然科普的教材,观察水的倒影,聆听水声,设置水泵来组织水流等。游戏设施——游乐设施是儿童游憩空间中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也是儿童最常使用的设施。奇特的造型、亮丽的色彩都是吸引儿童的点。滑梯可以借助原有地形或利用大型岩石的堆叠形成缓坡,最大化地利用环境;秋千可以借助废旧轮胎、枯枝树木等进行合理搭配,对秋千座椅周围进行保护,以防儿童摔落受伤;迷宫可采用灌木、竹子、树枝或栏杆围合,既有神秘感,又不失探索乐趣;攀爬空间可利用枯木和攀爬网,地面铺设枯叶、木屑或沙子,避免跌伤;树上穿越利用树间距,设置可供儿童爬行、行走、探索的空间,对不同的空间进行探索。植物——植物是儿童进行户外科普的重要课堂,也是与儿童产生互动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植物以其特有的方式与人互动,荷叶、芭蕉伞,凤仙花耳环,落叶手作,在大自然的启示下儿童也变成了生活的小行家,栽种、除草、收获,使儿童品尝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欢喜。园建小品——座椅、标示牌、园灯、垃圾箱、公厕、围栏或栏杆、母婴室、饮水口、洗手台等配套设施,要参考成人和儿童的尺度设置,尽量使用环保安全、色彩明亮的材质,注意座椅的圆角设计,以防碰伤。

  3。4基于自然、互动的`儿童游戏空间设计策略

  保持空间活动的有序进行是进行儿童游憩空间设计的重要部分,常根据活动内容组织情况进行分区,常分为休息区、安静游戏区、儿童学步区、体能锻炼区、秘密探索区、美劳科探区、自由游戏区等。休息区和安静游戏区:休息区域可供人们在此集结,安静环境的营造应远离噪声。大树的庇佑不仅可以遮暑,而且有利于孩子们专心于他们的活动。将婴儿的活动区域与老人和幼儿的活动区域设置在一起,可以促成家长的交流,也给周遭的老人提供了可观的“景”。儿童学步区:为学步儿童提供一个学步的空间,放置适合推拉的学步工具,旁边也可设置长椅、花池、栏杆等能够让他们站立并借助这些设施来回走动。注意场地的干净和整洁,采用柔软的材料铺装。体能锻炼区:体能锻炼区给儿童提供身体锻炼的机会。采用自然材料结合进行重新架构,如枯树攀爬架、攀爬网、散置可跨越的轮胎等。在安放应时留有适当的安全距离,以免伤及路人,采用柔软的铺地,如厚厚的落叶或沙子,以防跌落受伤。秘密探险区:他们好奇心强、爱探险,喜欢去探索一些能挑战他们运动的新事物。在绿林中寻踪问迹、丛林探险等。美育劳作区:儿童通过对自然材料的性能进行挖掘,具有一定认知开发的作用。利用易于塑造的材料,如沙子、碎石、泥土等进行塑造;栽种植物,观察生长,采摘果实。自由区域:留出一片场地供孩子们发挥想象力,以增加不同形态区域之间的互动。这个场地是学龄前儿童最爱的,为儿童提供了可以活动的玩具,如随意组合的盒子、智力拼图,也可与别人结伴玩耍。

  4结语

  基于自然互动特征的儿童游戏空间为孩子们的交流提供了可能,也是其最早接受社会教育的“学前课堂”。在设计场地时,不仅要遵从安全、自然、美观、生态原则,注重场地内景观与人之间的感知与尺度,而且要将儿童及其活动对场地的影响、与场地的互动放在核心位置。

  参考文献:

  [1]奥尔兹。刘晓光译。儿童保育中心设计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美)克莱尔库伯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林玉莲。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梅瑶烔。儿童乐园设计——自发空间与儿童型互动园林。[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008。

  [5]唐莉英。城市公共小型绿地及公园儿童游戏场设计。[J]。四川建筑。2011

  [6]王红奕。园林建设中的互动性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7]董雪。社区生态型儿童游戏空间研究。设计。2014。(4)

【城市儿童游戏空间设计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方法探析论文11-10

城市慢行空间景观设计探析论文11-11

现代城市户外儿童空间设计研究论文10-30

探析城市滨河空间中的驳岸景观设计论文11-15

城市特色空间设计论文11-14

小议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论文11-16

展示立面空间设计造型探析论文11-15

户外游戏空间设计研究论文10-24

探析空间设计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论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