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室内设计中,设计者将天人和合、中庸之道思想与线条设计结合在一起,之作品看起来也具有思想感情。如明式家具设计中,椅背采用直线设计,则显得一丝不苟、公正严明通常用于家中长者使用;而椅背采用曲线设计则显得轻巧灵动,和蔼可亲用于客室摆放。这些线条运用所带来人体视觉感受变化都与中国传统线性审美有极大关联。
一、中国传统线性审美
1.线的情感性
从几何学角度来看,线是点与面之间的过渡。不像点拥有太强自由度,难以成型,也难以将思想感情寄托与其上,不具有表达功能。而面,太过拘谨,表现范围已被固定,所有感情都表露在外面,不符合东方含蓄审美思想,故许多国画在创作中都要进行艺术留白,将本来完整的图画故意去掉一部分,展现出意境美。从这点来看,线正好符合传统审美,可以灵动柔美也可以宁折不弯,依据设计者造型需要,随意改变。而且没有长度、宽度、厚度进行限制,更富有变化感,帮助设计者激发无限灵感。
2.线的装饰性
将情感寄托于线条之上,则使线条展现出装饰性。线条展示形态虽然只有直与弯两种,但两种形态都具有独特美感,直线设计可以使得整个作品看起来干净爽朗,就如书法中竖笔,不管是悬针还是垂露都要以直取胜,衬托出字整体气势,而且符合中庸之道思想,不偏不倚,适中为上。而弯线设计则使得整个作品自然质朴,因为自然万物在形态展现时,曲线居多。曲笔,更能体现道法自然之感。在传统设计装饰中,体现最多则是在工笔画与器物造型上,如“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在艺术创作中大量运用曲线使画中人物看起来有翩翩出尘之感,创造了一种满壁风动气势。3.线的.民族性线条审美文化并非一夜之间养成,从先秦再到唐宋五朝,再至现代,线性审美在一代代设计者应用传承中,早已深入民族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线性审美也是民族文化展现的一部分。而现代设计者通过电子科技及现代装饰理论,几何学原理进行线条再创作,也是对于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
二、线性审美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室内设计中,立体造型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依据摆放位置占用空间不同,也具有不同功效,设计者不但要考虑到外在作用还要考虑到内部功用。而线既是设计作品沿边界线,也是图形构成的基本骨架。
1.空间结构中线的体现
如前所述线没有宽窄、薄厚之分,拥有较大自由度,在运用中可以随意搭配、划分长短与疏密。而人从视觉角度对于空间结构判断则是通过线形变化与长短比例为依据的,通过变化线条长短比例是整个空间看起来更符合人类视觉审美,而且使整个空间看起来不呆板充满活力,如最简单的沙发设计,现在很多沙发构成都为一个主体沙发,搭配单人沙发、贵妃榻或是双人沙发,在线条比例上为1:2:4,看起来更加合理,而在摆放过程中也很少并排摆列多为横-竖-横,横-横-竖,使房屋空间优化配置,看起来舒服大方。
2.分割与组合作用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线条也通过不同排列展示出立体化效果,为了更合理分配房屋空间资源线条也起到了分割与组合作用。在室内分割中,线条应要展示出一种隔而不离效果,不是直接将空间分成一格一格,而是加强视觉层次感,运用线条使空间看起来更加明朗。如在建筑物内电梯与楼梯设计,商场中,由底层直接通往顶层的大型电梯,是整个卖场空间向高处扩张,即使卖场内商铺布局较密,从整体视觉角度也会觉得开放,明亮。而很多西方建筑如教堂、剧院在楼梯设计中采用旋转设计,增加了空间层次感,站在楼梯顶端向下看,一重重螺纹也具有观赏功能。室内线条组合设计也是一种常见设计方案,如上文举例中沙发摆放,就是一种简单线条组合。而现代室内设计中墙面装饰也常用线条组合,如在照片墙设计中,通过墙上相框高低位置,大小不同使整个墙面看起来显得青春活力,而且这种装饰手法既起到了装饰效果也有效利用了墙面空间资源。
3.线性装饰作用
这是线条最普遍一项功能,在室内装饰中也有助于调整房间氛围,如房间色彩以冷色调为主,家居风格简约、硬朗,可增加一些曲线设计均衡氛围,增加房间亲和力;而房间色彩以暖色为主,家具颜色鲜亮、空间占用大,则可以装饰一些直线线条纹饰,或是多采用竖线设计,使整个空间看起来明朗不累赘。另外改变线条斜度与曲率有时也会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装饰效果。
三、总结
在艺术家与造型师手中,线是一项最基本元素,通过线条变换可以营造出不同艺术形态。而我国传统艺术造型对与线条设计也有独特心得,这些设计心得对于现代室内设计也造成影响。现代室内设计通过变化线条长短、高低、斜度等,营造出不同视觉效果,使线条设计更具魅力。
【中国线性审美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相关文章:
家具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论文11-10
光与绿化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11-19
极少主义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11-09
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10-06
自然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11-19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选择与运用论文11-19
五觉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的论文11-19
平面设计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11-09
设计程序在室内设计中的有效运用论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