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结合成都市2002~2015粮食生产数据,从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三方面分析成都市的粮食生产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粮食生产;变动情况;结构调整
成都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油基地。本文利用成都市2002~2015年的粮食生产数据(不包含简阳市)进行分析,数据无特殊说明均来自《2016年成都统计年鉴》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1成都市农业基本概况
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全市2015年末常住人口1465.7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418.18万人,全市土地面积12121km2,其中耕地面积42.28万hm2。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10801.1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75.14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3.47%。2015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8.39万hm2,比上年减少1.61万hm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6.57万hm2,减少1.69万hm2,蔬菜、瓜果类播种面积17.14万hm2,增加0.56万hm2。粮食总产量230.15万t,比上年下降2.91%,蔬菜总产量570.84万t,增长5.33%,水果总产量130.81万t,增长6.28%。2015年末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7690元,比上年增长9.6%。数据显示,成都市农业产业结构正不断优化,农村居民收入正不断提高。
2成都粮食总产量变动情况
粮食总产量的变化是由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及单位面积产量变化共同决定的。从成都市粮食总产量变化(图1)来看,2002~2005年粮食总产量在波动中下降;2005~2009年期间粮食总产量呈上升趋势,实现了粮食产量连续4年增长,年均增幅1.78%;2009~2015年期间粮食总产量开始逐年下滑,年均降幅达3.14%,这与近年来成都城市化速度加快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关。水稻总产量与粮食总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小麦产量基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玉米总产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成都市粮食13年总产量减少68.9万t,降幅为23.1%,其中水稻、小麦总产量分别50.1万t、27.4万t,降幅分别为25.7%、49.1%,玉米总产量增加6.6万t,增幅为31.6%。
3成都市粮食播种面积情况分析
3.1粮食播种面积变动情况
2002~2015年期间,成都市粮食播种面积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与成都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及城镇化发展关系密切。13年间成都市城镇化率增加16.1%,城镇化建设转移了农业人口,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下降,同时耕地被城市占用,也对粮食播种面积带来较大影响。13年间成都粮食播种面积降幅为32.0%,其中水稻播种面积降幅为32.2%,小麦播种面积降幅较大,达到53.2%,而玉米种植面积变化不大,常年保持在4.24~4.98万hm2之间。近年来,成都市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平稳增加,到2015年已达17.14万hm2,特色果树及中草药的种植面积也稳步提升,农业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使成都农业从业者收入增加,都市现代农业更具活力。
3.2成都市三大粮食作物占比情况
成都市播种面积最大的3种作物分别是水稻、小麦和玉米。13年间成都水稻播种面积占比相对稳定,一直保持在47.0%~48.7%之间,变化幅度不大。小麦是成都第2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比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已从2002年的24.1%下降到16.6%。玉米是成都的第3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比有上升趋势,从2002年的8.9%上升至13.5%。
4成都市粮食单产与城镇化率变化分析
2002~2015年间成都市粮食单产在波动中提高。粮食平均提高48.8kg/667m2,其中水稻、小麦、玉米分别提高48.0kg/667m25.4kg/667m2及80.8kg/667m2。从各粮食单产增长率来看,水稻、小麦及玉米单产分别提高9.6%、8.8%及27.6%,玉米单产提高较快,水稻与小麦单产提高速度较慢。
5结论与启示
5.1结论
近年来,成都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下降,粮食总产量也随之下降。水稻是成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一半,因此水稻生产与粮食生产呈现基本相同的波动规律。成都市粮食作物平均单产均在波动中提高,但水稻、小麦的单产提高速度较慢,玉米的'单产提高较快。
5.2启示
上述分析表明,成都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的大背景下,粮食总产量下降不可避免,但仍需采取措施保障成都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土地整理工作,切实保障耕地数量。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适当增加粮食规模化、机械化种植面积,提升粮食生产效率。③加大农业科研的投入,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方式与方法,选育高产优质的水稻、小麦品种,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④优化粮食补贴政策,使补贴向对粮食增产有实际贡献的新型经营主体(例如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倾斜,提高种粮者生产积极性。⑤创新粮食流通、销售形式,推行“互联网+粮食”,使粮食生产—运输—销售体系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小月.经济新常态下四川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1):8-11.
[2]徐红丽,任尚,张明.郑州市粮食生产能力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6,36(15):153-155.
[3]李跃建,魏鹏,蒋小松,等.加速种植业结构性调整促进四川从粮食安全转变到食物安全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7,36(4):1-3.
【成都市粮食生产的现状研究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研究观前街老字号现状分析论文10-28
中职学生管理现状对策研究分析论文12-28
藏北帐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分析论文11-02
关于国内心理契约研究现状分析论文09-14
土壤污染中遥感研究现状分析论文10-28
城市建设现状与潜力分析研究论文10-25
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研究的论文09-17
粮食生产经营模式研究论文11-04
螺旋输送装置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论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