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城市中临时性边界空间重构研究论文

2021-04-14 论文

  城市中已建成的永久性公共空间品质往往更加受到关注,而一些临时性消极空间如城市工地的边界空间,门禁社区的交界处,城市空地或有围栏的广场边缘等边界空间,由于其存在时间有限,场所环境复杂多变,管理所属权不清而被忽略;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组成部分,这些临时性的边界空间与城市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常常被作为外来务工者生活与工作的使用空间,也被当地社区居民用做交流活动的公共场所,或是城市中流动摊贩与环卫工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界。这类空间由于尺度局限,使用形式单一,导致利用效率低下,成为城市中的消极空间。

  城市工地是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产物,是新建筑物建成前不可避免的一种城市空间利用状态。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施工安全和防止对城市生活产生影响,将工地和其他的城市空间隔离开来,并使用围挡结构等安全防护措施来保护场地环境。工地围墙与城市空间构成临时性边界关系,使城市工地的边界空间成为研究城市中临时性消极空间的典型样本。①场地使用人群类型多样性:在工地边界空间中,不仅有施工的工人,还有附近的社区居民,流动摊贩,城市工作者等共同构成的场地使用群体;②场所行为活动发生的复杂性:多种类型人群以他们各自不同的活动行为方式增加了活动行为的复杂性;③环境改造的可塑性和改善后对城市的积极影响:工地环境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外来民工的生活环境问题,对于调整民工与城市关系,发展新型工地临时性交流社区都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武汉市汉口英法租界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城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保留了许多西方国家在19~20世纪初建造的历史建筑。随着武汉市政府对旧城区更新的建设规划,大大小小的工地在老城区被围挡起来。老城区内的许多历史保护建筑在相关修缮要求下也进行了围挡保护。因此汉口旧城区中工地包含了新建工地,拆迁更新工地,对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工地等多种类型,工地的数量之多和影响范围之广,导致工地的临时性边界空间在旧城区中成为不可忽略的城市公共空间类型。

  1 城市建筑工地边界空间使用存在的问题现状

  1.1 工地临时性边界空间的安全状况

  围墙作为工地建设的立体红线将工地保护起来,这种保护不仅是对工地工人的保护,也是对墙外城市中人流、车流及建筑的保护。在汉口老城区中常常能看到工地的围墙仅仅是依靠简易的彩钢板和砖砌基础形成的临时围墙。甚至有些施工的场地为了阻止外人的进入,在砖砌的围墙上布满碎玻璃渣。这些常见的围墙形式大多是施工方根据施工要求,由场地内工人临时自行搭建。在遇到恶劣天气或者突发状况时,围墙的结构质量经不住考验,形成墙体坍塌的危险隐患。当这些围墙成为危墙后,不但不能起到双面的保护效果,反而成为了城市中潜在的危险因素。

  1.2 相关管理责任不明带来的混乱

  旧城区中还有一些尚未规划明确的建设空地,在施工前常常处于三不管状态。如在汉口旧城区胜利路旁的一项拆迁工程,从拆迁办法确立,到政府部门审批,再到设计施工,整个流程费时较长,城市中的工地长时间处于空闲状态。被围挡起来的工地由于施工尚未开始,没有单位对这种空闲状态下的工地及周边环境的使用状况负责,从而忽视了对这一状态下的工地环境的管理,于是工地围墙成为城市中胡乱涂鸦的'广告墙,各种招工、办证、建材、医疗小广告充斥着城市界面,丑化了城市景观。虽然有些开发商专门制作了项目建设的广告施工围墙,也因为疏于管理被城市中各种“牛皮癣”所布满,久而久之甚至演变成了附近居民的停车场、生活垃圾场。

  1.3 边界上行为活动种类繁多与围墙形式单一的矛盾

  工地虽然与城市隔绝,但无论是待工期还是施工期,附近的建筑城市功能却依旧运转,工地空间仍然需要扮演相应的城市空间角色,并且在场地中会有多种类型的活动发生。然而工地围墙作为一个单一封闭的面状实体,在边界上所能形成的空间类型只有一种。不同方式的行为活动的发生都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形式。例如,小贩摆摊零售,市民休憩活动,工人居住交流等行为就应当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中完成。常见的沿工地墙体排列出的简单线性空间无法满足场地周围各类城市要素和使用人群所发生的行为活动。从而内外部活动发生就会带来无序性和矛盾性,形成了工地边界上摊位混杂和交通拥堵等城市乱象。

  1.4 边界空间缺乏人性化设计

  围墙在边界上是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空间交界处的双向界面,而不应当是简单的封闭式界面。施工建设水平发展至今,实体面墙的空间做法并不是一种对环境、场所、活动进行思考设计后的产物,反而在心理上给工地的民工和城市的市民筑起了一道心墙,让外来务工人员更加难以融入城市的生活,并引发其他社会矛盾。连续的封闭围墙不仅打断了场地内工人和城市生活之间的基本交流,也改变了原本场地的空间类型,若是缺乏了路灯等相应市政设施的封闭线性空间,则街道上就失去了所谓的监视者,这种工地的周边就容易成为城市中犯罪高发的地带。在中国关注农民工社会问题的今天,这种粗暴的围墙做法显然缺乏了对这些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者的人文关怀。

  总而言之,城市中工地边界空间使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得不到重视和解决,那么杂乱无章、毫无美感的工地边界空间势必会给城市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恶劣,犯罪率上升等负面影响。

  2 工地边界上行为活动与空间布局的研究

  2.1 工地边界空间中的行为活动方式的需求

  场地中依照人群类型对行为活动的研究主要可分为工地内民工活动和工地外市民活动两类。对于工人来说,工地边界上的边缘空间是少数可以自主利用的工地空间。调研中发现,施工队在工地边界处搭建了以集装箱形式供工人居住的工棚,而工人在场地中除了工作以外,还会有饮食、休息、居住、洗浴、集会、交流、娱乐等活动需求。这些活动所发生的空间是简易的工棚和围墙不能完全承载的。夏日在施工休息之余,工人们只能聚集在围墙下寻找阴凉的场所。工地中也缺少工友们交流、聚会的场所,很多工人也只能在收工后聚在街边或大排档等场所打牌、观棋等。

  边界另一侧城市界面上,由于场地周围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生活仍在持续。工地与城市交界处,工作、游憩、交通等城市功能依旧在发挥作用。零售摊点需要以街道上过往的市民为消费对象,在线性的工地围墙外摆摊,形成临时的商业空间。城市道路环卫工,车辆停靠管理者也需要一个临时的休憩或存放工具的场所。在汉口老城区中,很多个工地围墙的外部就是城市广场,附近社区的居民也会聚集到场地周围来,边界空间又会变成儿童嬉戏,老人散步、遛狗,市民健身、交流的活动空间。

  2.2 工地边界空间中包含的空间类型

  对场地中的行为活动方式进行综合归纳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点状分布空间,线性分布空间和组团块状分布空间。这三种空间类型同时也对应了三种不同的空间尺度。其中工地边界作为一块场地的边缘部分,整体上是以线性的形式存在。在不同行为活动发生的区域就会形成空间的节点,这些节点由其空间的承载能力又分为点状或组团块状两个尺度。在边界空间类型上,所包含的点、线、面三个层次级别,在共同组成重构空间时,需要考虑到具体空间类型与其相对应的行为活动需求。

  2.3 行为活动和空间类型的关系

  在工地边界空间上的活动行为和重构策略中的空间布局方式之间需要找到一种内在的关联。以行为活动的人体基本尺度的要求和空间行为心理学为思考依据,得到边界空间上二者之间的规律。市民休憩,儿童玩耍,街道管理等空间适合以点状分布的空间存在,布局在场地周边的节点处。点状空间的尺度按照场地中人群行为活动的分析,大致以3~6m为宜。而零售小商贩因为人流动向和方便摆摊等原因,在沿场地人行步道以线性空间排列能获得利益的最大化。从综合摊位和道路退后等因素来考虑,2.4~3.2m是足够的空间尺度。而工地中工人的居住、洗浴、集会等活动场地需要足够的空间尺度,因此至少有9m左右的组团块状的空间类型是首要选择。同时在场地中,工人的活动方式多半以小群体为主,对于空间场地的使用需求较为集中。而城市界面中,市民、流动摊贩、环卫工人的活动更多是零散无序的,在空间使用上更加依赖场地的设计引导。

  3 边界围墙空间重构的设计策略

  3.1 空间的重构策略

  在工地边界空间上的活动行为和重构策略中的空间布局方式之间需要找到一种内在的关联。通过对场地中发生的行为活动的尺度进行分析,综合工地边界的实际情况考虑,边界空间的使用方式基本上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用单元模数化的空间组合来满足不同尺度的空间类型

  在工地围墙周围,将被建筑垃圾、材料、小摊贩占据的空间整合出来,将边界空间可利用尺度增加。边界围墙的概念不仅仅再是单一的实体面墙,而是随着尺度的增加,原本的墙体实际上成为一个边界带状的构筑物,成为边界空间中一个有厚度的皮。以工地中常用的碗扣式脚手架和复合彩钢面板作为基本单元的材料来组织构筑物的基本尺度。脚手架以1.2m为基本单元模数来满足边界空间中点状、线状和组团块状的三种空间类型。这样一种单元布局的方式不仅保证了围墙在空间上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转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工地中自拆建的建造模式。

  (2)用边界空间的分段式整合策略来呼应不同的场地环境

  整个工地周围的边界空间与城市的交界处往往环境各不相同。当工地围墙外分别是城市交通干道、商业广场、城市广场或者居民社区时,边界空间所需要承载的活动类型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边界空间的构造上,单元式与分段式的结合使用可以更加合理的基于对场地特性思考后而做出空间布局上的回应。例如在城市干道周围的边界空间主要以市政设施和环卫工人的小站为功能基础;在公园和广场等周边,市民的休闲活动场所则成为和工地界面相结合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激活城市中这些临时性边界空间的使用效率和活力。

  3.2 可循环利用的工地边界模式

  关于边界空间的临时性存在和工地上建筑的时间统一性的关系也同样值得思考。在传统的围墙式工地建设中,工地上建筑建造的过程在时间上总是被人为地进行多阶段划分。在第一个时间段里,场地上要拆除原有的废弃建筑,为新建筑腾出一块空地;在第二个时间段中,施工队在空场地中建设,到新建筑建设完成,场地重新开放使用;第三个时间段中,当新建筑到达一定的使用年限后,又将被淘汰拆除。整个过程中仿佛场地被调回时间原点。随着钢筋混凝土时代的到来,建筑工程的建设就会为工地状态带来这样的时间上的突变性,每个时间段之间存在着跳跃式的发展,其中临时性施工阶段的土地使用潜力往往因此而被浪费。

  重构后的工地边界空间将场地中每一个时间阶段的边界利用模式都衔接起来,在施工前作为城市市民的交流活动场所;在施工中成为工人居住活动,摊贩做买卖的市场;在施工后也可以回收脚手架和面板材料,进入到城区中下一个工地循环的模式建设中。在这种脚手架形成的基本框架模式下,工地的边界空间会随着环境和使用人群的变化进行逐步的改造和调整,没有突变的时间概念,在整个时间轴上重构的过程是不曾间断的。如果综合城市所有工地建设的大环境下考虑,这种模式的循环利用没有所谓的开始和结束的状态。每一种存在形式都只是具体到每一处工地现状的一个截面而已,而整个重构设计的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循环利用。

  3.3 可回收利用材料的持续应用

  重构的边界空间作为城市中一个临时性的场所,并且处于工地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也应当因地制宜,合理取材。工地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个时间轴,在施工前期阶段,大量的建筑材料被堆放在场地中并未投入使用,因此将脚手架和复合面板等材料用来构造边界场所,形成临时性摊点和市民们进行交流、游憩的空间。当施工正式开始后,施工队和器械进入工地后,将原本的边界构架进行功能上的置换和空间模数的改变,在保证边界构筑基本框架结构的前提下,把局部市民的活动空间改成工人的居住模数的空间尺度。因脚手架和复合面板有易于装卸、轻质牢固等特征,保证了其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两个阶段都被充分利用,同时在施工完成后也可以将整个材料体系回收,虽然脚手架和复合面板构筑的是一个工地边界临时空间,但是材料的特性和时间效率却在整个施工中得到体现。

  3.4 可持续性工地社区的营造

  在重构的策略中,民工和城市的关系存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民工,外来民工成为城市中的特殊群体存在。重构的边界空间与建筑工地生活区所形成的临时生活环境,为民工和城市周边邻近社区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互动场所。边界空间中的空间活动和与场地环境形成一体。例如社区孩童与工地孩童在边界上的交流关系会形成一种场地特性,在工地工程完成后,工地孩童就会离开场地,这块工地边界会变成新社区的交流环境,原工地边界就会转变成新社区边界,邻近社区孩童的交流习惯还是可以延续,转换成场地与新社区孩童新的交流场所。因此场地交流的习惯就形成了边界空间的“可持续”特性。这对于中国广大农民工与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外来人口融入问题是一个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结语

  在对城市临时性空间改善重构的策略中,以汉口旧城区工地边界为例,在空间的重构策略中不仅关注边界内民工的活动需求,也同时关注边界外市民的活动需求。将传统工地围墙的形式被打破,并将其转化为一种有空间变化,构造模数,功能分区的建筑模式。其可持续性的循环利用模式为建设工地临时性社区的概念提供了可能。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对“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发展可持续性,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的长效动力机制”的城市建设的要求下。对于城市中其他类型的消极性或临时性边界空间的重构研究,以汉口工地边界为例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策略存在一定的适用性和参考价值。

【简析城市中临时性边界空间重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城市流通空间的研究论文07-14

简析地质聚合物在污泥资源化利用中的研究论文11-07

简析大学教师教学中的演讲力论文09-05

简析环境伦理学的研究方法论文10-29

简析小儿计划免疫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01-11

关于城市空间规划的研究论文11-04

城市小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的论文11-04

简析私人银行设计论文11-16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