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现行工程投标报价体系的研究论文

2021-04-13 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国内现行工程投标报价体系,分析了现有报价体系的缺陷,探讨了合理投标报价体系应具有的特征,提出合理的投标报价体系应是基于投标人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上的、有依据的自主价格,同时探讨如何建立合理报价体系,以期有利于工程计价改革。

  关键词:投标 报价体系

  投标报价是市场竞争机制在建设工程领域的直接体现,也是选择中标企业的关键因素。要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必须保证各投标人的报价是其自身能力的真实反映。否则无论多么完善的评标体系都不能选择出优秀的施工承包商。这就如资料来源缺乏真实性时,无论多么先进的决策系统都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一样。相反地,如果各投标人的报价都是基于自身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之上的价格,则只要按照简单的评标原则(如最低价中标)就可选择出能高质量、短工期、低投入的施工承包商,达到提高建设效益的目的,并形成良好的竞争秩序。

  现行投标报价体系分析

  现行报价体系属于计划经济的产物,它最大的不足在于其扼杀了投标人的自主性,反映不出施工企业间的差异性;费用作为工程建设的实际支出和管理水平的体现还没有得到合理的反映;低利润经营使各投标人陷入恶性竞争的漩涡之中。这些都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具体分析如下:

  (一)编制基础

  现行报价体系的编制基础是国家或者地方的统一定额,排除投标人误算、漏算以及误用定额的情况,各投标人的预算报价大同小异,毕竟定额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国内或者某一地区的平均水平,如全国建筑工程统一定额就明确指出“本定额是按照正常的施工条件,目前多数建筑企业的施工机械装备程度、合理的施工工期、施工工艺、劳动组织为基础编制的,反映的是社会平均消耗水平”。但实际上各施工承包商的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依据定额的报价并不能反映出各投标人的实际能力和竞争优势。本质上说统一定额不适用于具有市场竞争性质的招投标环节,作为社会平均消耗的反映,它适用于政府宏观控制建设投资规模、适用于业主前期控制建设规模。

  (二)价格依据

  定额价格包括材料费、人工费和机械费,单位工程量的材料费(非周转材料)取决于市场,其用量也是确定的。人工单价、机械台班费也取决于市场,但问题是:施工方案不同时,完成某一分项工程的人工量和机械台班量是不相同的。另外,不同的管理水平下,人工和机械效率也不会相同,从而导致投入的人工量和机械台班量具有差异性。但现行报价体系中计算工程价格时大都套用定额单价或者市场综合单价等反映社会平均消耗水平的价格,并依此计算工期和劳动力投入,而没有根据投标人自身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起相应的自主价格。能力参差不齐的施工企业完成相同分项工程的单位工程量投入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已是一个共识,但定额价格抺杀了施工投标人之间的差异性,不利于选择优秀的施工承包商,也不能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

  (三)费用利润

  无独有偶,现行报价体系中,费用利润计算也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几年前大都采用固定费率和固定利率。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这种固定模式的取费和利润逐渐向浮动模式发展,但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项目的唯一性决定了不同项目具有不同的费用组成分项,具体到某一工程项目,也许没有某一费用分项。如果投标报价时一概而论,就反映不出投标人的管理水平,并可能增加造价;第二,费用作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支出,计算的越准确越有利于降低风险,也越有利于控制,但目前大都没有做到这些;第三,在不同的管理水平下,费用支出也具有差异性,管理水平高,费用就低,然而现行报价体系中,费用计算大都是根据投标情况自行调节的,缺乏相应的保证措施,结果使得“竞争费”成为中标的一个缓冲器而不是管理水平的竞争;第四,不同的企业出于不同的动机,对利润的追求是不同的,追求低利润的投标人其项目实施风险就高,相应地影响工程质量的潜在因素就多。但目前在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普遍不高的情况下,这种现象越来越不利于行业的持续发展。

  合理投标报价体系的特征

  合理报价体系应该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报价要能反映出投标人之间的差异性;第二,报价应立足于施工方案和管理水平;第三,合理的报价应该反映出与投标人管理水平相一致的间接费用,使“竞争费”成为促使施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真正动力;第四,合理报价体系应该能反映出投标人的预期利润;第五,合理报价体系依托于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第六,合理的报价体系要符合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机制。

  合理投标报价体系的设计

  建立这种报价体系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报价中体现出投标人的技术力量、管理水平以及施工部署等个体优势。我们知道任何一个项目总是有不随投标人而异的部分,这就是项目的实体工程量,它取决于实体的具体设计、构造措施和技术规范等;其他部分同投标人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和管理水平等个体能力相关。据此,可以设计合理的报价体系:

  第一是实体工程量。根据设计文件、构造措施和技术规范,按照实体工程量统一计算规则计算出每一构成项目实体的分项工程量,如按照图纸尺寸计算混凝土构件的工程量,根据设计与构造措施、技术规范等计算出钢筋分项工程量等。只要这部分工程量计算时不出差错,应该相同。

  第二是计算每一分项工程实体工程量的单价。单位实体工程量的价格组成如下:首先是材料市场价格,在信息较充分的前提下,各投标人的材料单价应该相差不大;其次是人工单价,来源于市场价格,然后是单位工程量的人工量,它取决于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水平等,不同的投标人其单位工程量的人工消耗量是不同的;最后还有机械费用,一般而言,施工机械是一次性投入的,不同的投标人由于机械装备程度、机械利用效率不同,其单位工程量的机械费用就不同于按照定额计算的机械费用。因此,在此建议机械费用应按照进场至退场所发生的实际费用计算(进退场费和期间费用)。

  第三是材料损耗量(率)。损耗是不可避免的,但管理水平高就能降低损耗率。不同的投标人由于其现场管理水平不同,材料损耗率也不相同,为此投标人应根据其当前实际消耗水平对每一种材料损耗率作出合理的估计,并在报价时提供低损耗率的保证措施。第四是非实体工程量。它包括为完成实体工程而发生的、不构成实体的辅助性工程量。如模板工程、基坑围护工程等,它们对造价的影响完全取决于施工方案和管理水平。投标人在计算这部分价格时必须立足于拟采用的方案计算出工程量,然后参照市场单价或者企业自主价格计算。一些非实体工程涉及到大量的周转性材料,实际上方案和现场管理水平不同时,周转性材料的周转率是不同的,这就在于投标人如何挖掘了。值得一提的是“鲁布革”工程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日本承包商大大降低了非实体工程部分的价格。

  第五是费用计算。费用作为完成项目的各项实际支出的汇总,实际是不同管理水平下的工程支出。各投标人需根据实际的管理水平细化费用分项、按实计算,使之成为管理水平的衡量依据,并在报价时附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保证措施,确保实际费用不会超出所报数额。

  第六是税金利润计算。税金对投标人来说是不能左右的,只能按照法定的税率和计算基础计算;预期利润作为报价的组成部分,应在报价中反映出来,它取决于各投标人的经营动机和经营风险。

  汇总以上各项即为投标价格。同时投标人报价时应进行机会——风险分析,使报价更加能体现出投标人

  的实际情况。

  合理投标报价体系的建立

  建立基于施工承包商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上的投标报价体系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挖掘出施工承包商的潜在优势。结合国外成功的经验,笔者认为应着手以下工作:

  第一是建立企业定额。施工承包商依据当前自己实际的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在参考统一定额和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建立起企业定额。在制订企业定额时,施工企业应从分解每一道工序入手,从人工、材料、机械等各方面尽可能挖掘工艺创新所带来的优势,如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工作面协调,降低单位工程量的各项费用,降低工程材料的损耗等。施工企业还应该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市场信息,结合施工工艺,制订出每一种施工机械单位工程量的总费用(机械费、人工费和潜在的其他费用),以便投标报价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总费用最低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案。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定额是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技术进步、外部信息的更新,企业定额也要随之变动,使之反映出企业的实际能力。

  第二是建立企业创新体系,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优势。技术方案的创新、施工工艺的改进是企业创造额外利润的保证。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内部的创新体系,在研究现有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利用外部的技术信息,对此进行创新、改进,甚至开发出新的技术方案,形成企业内部的技术资源。在项目投标时,应该成立专门的技术方案小组,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有经济效益的方案,然后细化方案到各施工工艺,如果施工工艺还可以优化的话,再利用创新体系进行挖掘。在此过程中,企业应该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形成内部的技术资料,以便于指导施工。

  第三是建立与技术相配套的现场管理制度,保证现场施工时能指导施工,以方便控制实际情况达到技术方案所要求的经济效益。目前施工企业所欠缺的就是这些,如方案不能指导施工等,使得不少应该取得的经济效益化为乌有。建立与方案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主要目的就是按照方案施工、防止额外的人为因素所带来的额外支出,如现场技术人员在方案实施时因忽疏或者没有足够的预见性所导致的返工现象。这套制度要规定:对现场技术人员的要求,如理解设计图纸、知道规范是如何要求的、方案是如何实施和控制的等等;在每一项工序实施前所要做的准备工作;技术交底制度;工序的检查制度;现场巡视制度等。施工技术管理关键在于事前控制,在施工前就要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估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只有在技术管理上做到位,才可能达到方案的预期效果。

  第四是建立企业的市场信息系统。有效的市场信息系统有利于企业掌握市场动态,明确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差异,从而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自身状态来适应市场,这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在投标报价时,企业可以通过市场信息系统间接了解对手的情况,也可以了解当前的其他信息。当企业把这些信息化为己用时就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如当企业最先了解某一施工方案时就比竞争对手更具竞争力。

  由于我国的施工企业还没有形成企业定额,因此这种报价体系的建立是个长期的过程。而且这种体系在建立初期有一个缺点:在没有形成企业定额、没有建立有效的市场信息系统时,会增大企业的投标成本,但它有利于企业致力于提高竞争力,并形成长期的竞争优势。

  总之,基于投标人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的报价体系一旦形成,一切都会顺其自然的:各施工承包商就会不断挖掘潜在的优势,从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由于各承包商的报价都以其实际能力作为报价基础,从而使报价有依据,这有利于规范招投标市场,使招投标工作易于公开、公正、透明化;使工程质量有可靠的保证。此外这种报价体系适合于最低价中标,这样就能节约业主的投入,提高建设的经济效益。

【对国内现行工程投标报价体系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消防工程投标报价编制研究论文10-26

投标报价技巧的分析论文04-27

现行规划体系下总体城市设计研究论文10-24

工程管理概论课程体系研究论文12-20

研究控制工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论文11-05

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论文08-03

建设工程招投标评标方法研究论文10-24

投标报价承诺书11-20

投标报价邀请函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