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影响因素与实施策略论文

2021-02-25 论文

  1.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内涵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常见的一种,它以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学生的自觉结合为基础,以学校的运动场馆为依托,围绕某一运动项目,以固定的组织形式将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有利于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与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相符合,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2.高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

  2.1 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对课堂之内的体育课程一般都有统一、详细的规定,但是对于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俱乐部活动却大多不太重视,没有明确的目标、任务,缺乏管理与组织。很多高校课外活动,都是大学生自主进行,没有得到体育教师的指导语帮助。体育俱乐部也多由社团内同学在一块进行交流与学习。

  2.2 教学场地、器材设施不足

  场地、器材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根据 2004年教育部办法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器材配备目录》可以得知,目前大部分高校人均数均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特别是两万人以上规模的高校,场馆数量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体育场地实施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很多学校的项目开展由于场地实施缺乏而无法开展。造成这一普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各高校的大量扩招,使在校生的数量大幅增多,而学校对场地设施的投入却没有相应加大,造成难以满足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另一方面,学校体育资金投入不足。

  2.3 体育课程设置不够全面,缺乏特色

  通过文献研究可知,目前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的高校中,突破了传统的体育课程单一发展模式,突出了体育课程的实践性。运动项目的设置较之以前有所增加,但是开设的项目仍然不足,大多还是沿用传统的三大球、乒羽网和健身及健美舞蹈类等项目,而新兴的毽球、高尔夫、排舞等项目却十分少见。开设的十余门体育项目对于课内外众多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开设的项目不能引起学生对于体育课兴趣,使他们不能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和体育锻炼习惯,达不到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效果。

  2.4 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影响

  根据近年来,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学生在一、二学年里身体素质呈上升或保持的趋势,而到了到了三、四年级呈逐渐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因为大一、大二的专业学习任务较轻,开设体育课,同时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和俱乐部活动,学生体育锻炼基本得到保障,因此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到了大三、大四以后,很多高校不再开设体育课内学习,只有课外体育活动与俱乐部锻炼。受到学生专业学习的`任务加重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其课外锻炼就得不到保障,导致学生体质不断下降。这也是影响高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因素之一。

  3.高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的发展策略

  3.1 正确认识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理念

  当前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性与必要性,关键是高校领导与体育教学主管部门是否能给予高度重视,只有得到各层次领导的重视,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才能投入更多的资金和场馆保证正常体育活动的开展。加强体育职能部门工作管理机制,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将课外活动与体育俱乐部活动纳入到体育工作计划当中并形成制度。

  3.2 加大投入,加强宣传力度,拓宽经费来源途径

  高校要进一步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完善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改善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条件,无偿向学生开放体育场馆,切实保证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和俱乐部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宣传力度,在现有条件允许情况下充分发挥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经济功能。尝试与学校周边社区开展合作,把学校的体育设施逐步向社区开放,在恰当的时候可以引进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通过提供体育消费获得经费支持。鼓励体育俱乐部自主经营、多种渠道筹集经费。

  3.3 课内体育教学管理与课外网络课堂学习相结合

  课内体育俱乐部教学应该进行分层管理,在不同学期内项目设置考虑内容的深度,将开设的所有项目分成不同等级,保证学生选择同一课程的不同深度,以利于其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完善分级教学的管理模式。目前大多数学校大三、大四没有开设课内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能够给这些学生群体提供运动处方,引导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网络是信息传播的有效途径,建设高校体育网络课程。

  通过网络课堂教学,使学生加深对体育项目的理解,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教师指导,增强体育课的互动,对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持久性有重要作用。

  3.4 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在加强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的同时,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的发展和完善要求体育教师自身在运动技术能力理论水平上必须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只有努力钻研,注重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有利于体育教师思想品质素质、精神境界、教育思想观念、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创新知识的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勇.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2009,(6).

  [2] 陈海啸,陈壮荔,邱少茹.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课内外一体化[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2).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影响因素与实施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影响因素及实施策略的论文11-11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研究论文09-23

高校教学督导效果影响因素分析论文01-25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影响因素论文11-11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11-11

浅谈影响小学体育教学的因素及策略论文09-23

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01-07

影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想主观判定的因素论文01-24

高校体育教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教育论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