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余》是方以智历生死关后的呕心沥血之作,与《东西均》一样,可以奠定方以智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可视作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亟待开发的“金矿”。笔者初读《易余》时,在目录中发现了一个方以智独创的概念——“三冒”,冒是什么意思?“三冒”又何指?带着困惑再读《易余》,笔者发现三冒思想的深刻意义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罕为以前学者所论及。
一、
三冒思想是方以智针对当时儒学发展困境提出的。孔子之后,儒学发展经历了三次困境:先秦时杨墨的挑战、汉晋反周孔名教的运动及佛教的冲击、晚明阳明后学的流弊,这三次困境都爆发在中国社会解体的时代。儒学的危机也是发展的机遇,针对危机的回应,孕育出了孟子、荀子、北宋五子、朱熹、陆九渊、黄宗羲、王夫之等大儒,而方以智也是在积极应对第三次儒学困境中产生的杰出思想家。
二、
《易余》是方以智经“万死一生,封刃淬海"后,为儒学寻找出路的护教卫道之书:“苦心卫道,宁望人知?知我罪我,万世犹旦暮也。”在《易余》卷上与卷下的开篇,他重申了这一立场:“欲疗教而平人心,必先平言。” “九死之骨,欲平疗教者之心,心苦矣。”如果对这一点没有深刻的认识,就很难深人到《易余》的核心,而其中的三冒思想正是方以智操心危、虑患深的心血结晶。方以智在《易余》卷上《三冒五衍》中充分发挥了三冒思想。“冒即古帽,覆首而露目也,因以目转声。”《说文解字》说:“门,覆也。从一下垂也。”“小儿蛮夷头衣也。从门,二其饰也。”“冒,冢而前也,从冃,从目。”《说文解字注》解释小儿蛮夷头衣:“谓此二种人之头衣也,小儿未冠’夷狄未能言冠。”?冃是象形字,小儿未冠前头上所戴之物,与冠功能相同。由此本义,衍生出“门’’、‘‘冒’’、“冢”的覆盖之意,例如《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下土是冒。"冒从目转声,为形声字,但在方以智的解释中,“覆首而露目”,上面为冃,下面为目,亦可看作象形字。“帽”,从巾,不见于《说文解字》,当为后出。“冒”在“帽”未出现之前,即指古代的帽子,指向闇然於穆的状态,代表了一种深深的含义。冒虽然不是首,但是借由冒可以知首,首通过冒得以现身。
三、
方以智的三冒思想可与阳明学的`有善有恶与无善无恶关联,以解决天泉证道后的有无之辨,乃至《九谏》《九解》之争。方以智的良知学思想建立在有的基础上,这一学统源远流长,其曾祖父方学渐虽属泰州学派,但主张性善,反对无善无恶,其祖父方大镇亦以性善说为儒学正宗,其父方孔炤认为“标性善者,生机也;标四无者,死语也”。
四、
三冒思想与宋明道学的道体论、功夫论直接关联,显冒与密冒的区分深化了宋明道学中先天与后天的区别。首先,承接方孔炤“即感即寂”的思路,方以智的三冒思想可以融合寂感问题:自圣人经法之身言之,则感通之《易》也,帝王钟鼓而兆民舞蹈者也。自圣人退藏之身言之,则寂然之《易》也,尘滓不入、声臭俱冥者也。自圣人无可无不可之身言之,则神贯深几、道一阴阳之《易》也。闇闇者不闇,章章者不章;先天地而生,后天地而不老;行乎曰月之外,而通乎淖浔之下者也。经法之身即入世,是后天,为显冒,是政教;退藏之身是深人密体,是先天,为密冒,是密教。“中藏先后,而先在后中。”即感即寂,从后天返回先天;即寂即感,对密体有深入体知后,又能贯彻至后天,化为日用。完整的儒学是显冒与密冒共用,而圣人无可无不可之身,正是统冒。只有显冒的儒学为礼乐政教,但仅谈政教则无本乏源;只有密冒的儒学是功夫境界,但仅谈境界则高旷乏用;完整的儒学是应该能显密结合的统冒,一贯于显密,此为儒学正宗。
五、
三冒思想中,密冒最有深度,也最有力量,只有深人到密体中,三冒才能圆满。密冒与方以智“余”的思想有关,“余”是《易余》的核心概念,“三时以冬为余,冬即以三时为余矣”[56]。冬与春夏秋互余,冬为退潜闭藏,为下一次生生积攒力量;核仁与树互余,仁寓于核,其冬愈寒,下一次生生之果愈硕;体用互余,可以化解宋明理学中的体用割裂问题,真正做到体用不二。方以智披缁后,“冬炼三时传旧火”,其冬愈寒,愈能在深静中沉淀浮躁,愈能对密冒有深切体知;“天留一磬击新声”,在沉潜中孕育的核仁,震雷一发,全树敷荣,愈能焕发生机。对于密冒的体认越深越真,就越有返回显冒的冲动,而这种返回则携带了密冒中的一切。《易余》结尾有言:“嚯肉眼而开醯眼,又嚯醯眼而还双眼者,许读此书。”此句既能体现三冒思想,同时亦为《易余》点睛。嚯,使失明之意。佛教中摩醯首罗天有三眼,其中竖生额头的顶门眼能万类齐瞻,彻底明了,开醯眼指能洞悉事物的最深密处,由显人密。在方以智看来,开醯眼后并不能停止。如同“参两综”用于解决阳明后学的问题一样,普通的善、无善、再由无善回到一善,这是一个递进的层次。同样,开醯眼后又嚯醯眼,并还双眼,“藏嗒然于秩然,舍身命以善万世”。“圣人潜至人于君子,统天垂拱,集之化之,任其代错而帱自覆矣。方以智本可以归于嗒然,逍遥林下,然而,他时惕乾称,烹雪炮漆,以求医活儒家这个死麒麟,为儒学注入新活力,这生动诠释了儒者为国为民之担当。
【浅析方以智三冒思想及儒学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浅析孟浩然隐逸思想的形成与发展08-25
实习老师发展困境浅析论文02-12
浅析网络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论文05-26
关联方交易转移定价浅析论文04-28
浅析儿童产业未来发展状况的论文06-03
浅析幼儿教育发展问题论文05-22
浅析高职学风建设发展思路论文05-09
儒学未来如何发展阅读答案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