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新形势,体育信息和体育理念的传播传遍了大江南北,包括各种各样的媒介,影视、报纸、网络,等等。体育纪录电影是这些传播媒介中非常独特的一种,通过用电影来记录体育,从而反映国家的体育、社会文化状况,反映该国的经济文化实力。
21世纪随着我国体育水平在世界体育水平的地位逐渐上升,我国的体育纪录电影数量和质量都在上升,中国的体育纪录电影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本文运用电影学和传播学的理论,分析我国体育纪录电影的现状,从体育传播与社会文化的角度提出我国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策略,为中国体育纪录电影建言献策,为体育精神的传播提供有力保证。
一、体育纪录电影
电影的雏形就是纪录片,通过真实生活、真实人物、真实事情的挖掘,通过艺术加工,搬上银幕,进一步引发人们的思考,这就是最早的纪录片。中国纪录电影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纪录片一词可以追溯到1926年,纪录电影大师格里尔逊评论弗拉哈迪的《梦阿拿》时引出“纪录片”这个概念。格里尔逊说《梦阿拿》正在记录着波利尼西亚青年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具有非常珍贵的文献价值。这是最早的从概念上提及纪录片,其实任何影像记录都起到了纪录片的作用。在纪录片基础上,产生了新的类型电影,包括故事片、科教片和动画片,等等。体育纪录电影也叫体育纪录片,为某项体育运动或某个体育明星或某个体育赛事而专门拍摄的电影。
二、我国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对于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格外关注,中国的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伴随着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早期我国体育电影研究者基本上都是研究外国体育电影的发展、特点以及外国体育电影对我国体育纪录电影的启示。20世纪80年代,我国急需用体育精神来鼓舞民众,我国的体育赛事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体育运动员的捷报频传,中国的体育纪录电影也进入了最辉煌的时期。不过这一时期的纪录片项目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与我国体育强项相关,像排球,素材比较单一。
到了90年代,我国的体育纪录片开始走下坡路,这与这一时期的政治色彩比较吻合。我国开始走向全面经济生产时代,已经不再需要用体育来鼓舞人们的士气。进入21世纪,中国的体育纪录电影又进入一个新的高峰,2008奥运会要在中国北京举行,我国人民齐心协力要办出最好的东方体育盛会,我国要在全世界65亿人口中树立起最强大的经济和体育实力。2008年由顾筠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奥运会筹备的体育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将我国体育纪录电影推向了历史的最高点,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体育电影。获得了第26届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的特别大奖和纪实纪录片单元最高奖。
电影是多种艺术的综合体,电影的娱乐性、艺术性和商品性是本质属性。体育纪录电影是众多电影门类中的一种,体育电影也要回归电影的娱乐属性。电影艺术的综合门类包括音乐艺术、拍摄艺术、动画艺术、声音艺术和建筑艺术,等等,吸引众多艺术门类达到多元融合是电影的最终目的。体育纪录电影从选材到目标观众分析都要考虑娱乐性这个属性,仔细分析体育电影与娱乐的结合,将娱乐元素广泛应用于体育纪录电影。体育纪录电影将惊险的动作、离奇的故事、荒诞的情节和恶搞的场景掺杂在一起,增加电影的娱乐性。当然娱乐性的广泛使用过程中,不要忽视电影的最终目的———体育精神的弘扬,不能只强调观赏效果而弱化国家意志和国家形象。娱乐性还会体现在数字化技术的参与,许多新奇的娱乐元素的加入,使体育纪录电影变得更加丰富。
三、我国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对策
(一)引导体育纪录电影上了一个台阶我国现阶段的体育纪录电影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基本上都是公益组织为了某项体育赛事制作得非常简单的纪录电影,这些电影制作周期非常短,投入经费比较少,没有专门的电影公司运营,产生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应也是非常有限的。实际上我们的体育电影观众并不缺乏,我国的电影观众呈现上升的趋势。尤其是最近几年,奥运会、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都在中国举行,民众关注体育的情绪特别高涨。虽然最近有些体育纪录电影出现,但还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引导体育纪录电影上个新的台阶,积极借鉴外国体育纪录电影的'运营方式和制作方法,丰富我国体育电影理论。这种新的运营方式要大胆些,力度大些。要建立起专门的机构来引导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专门的风险基金来投资,从商业的角度挖掘体育纪录电影的价值。进一步挖掘体育的内在精神,用精神士气鼓舞民众,让全民爱运动,喜欢看体育纪录电影。
(二)丰富体育纪录电影的关注内容我国体育纪录电影一般都过多地关注我国体育强项,像20世纪的女排、女足,现在的女子跳水,或刘翔的跨栏,或姚明的篮球等,没有承担体育本身应该承担的社会现实作用。体育纪录电影的内容也比较单薄,只是记录运动员的训练场景或社会生活细节,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我们应该丰富体育纪录电影的关注内容,选题上就要关注整体体育项目,不仅仅是竞技项目;群众项目或非参赛项目都要关注。电影内容要从单个运动员或单个运动项目的小环境转向整个社会的大环境,通过大环境下的社会折射个体的体育精神。
(三)增强体育纪录电影的竞技性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礼让、谦虚,要求人们做事做人都要低调。这些传统文化都使中国体育纪录电影缺乏竞技性。体育比赛中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体育纪录电影中也是仅仅关注体育人的内心世界或体育精神的培养。我们应该增强体育纪录电影的竞技性,回归运动的本质,大大加强体育竞技的表现能力。电影创作者要将体育竞技的激烈感和速度感表现到体育纪录电影中去。通过竞技性表现体育项目,进一步展现体育运动的真正魅力,通过体育的运动美挖掘体育的内在美,通过体育运动员的表象进一步表现体育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单万里.奥运与体育纪录片:七年磨一剑筑造五环梦———简评“新影”奥运纪录片《筑梦2008》[J].当代电影,2008(07).
[2]周鼎.新中国体育纪录片发展历程[J].当代电影,2008(07).
[3]王珺,湛洋,齐晓芳.奥运官方电影知多少[J].电影文学,2008(13).
[4]鲍晓慧.关于我国体育纪录片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5]蒋文雯.中国体育纪录片发展史及未来发展方向[J].新闻爱好者,2009(11).
[6]王科飞.奥运电影的体育文化特色与精神传播[J].电影文学,2010(07).
【体育记录电影的发展调研论文】相关文章:
电影发展论文:体育电影滞后致因解析论文06-03
戏曲电影及戏曲的发展论文05-28
微电影的发展历程论文05-31
体育电影与体育文化的结合思考论文10-02
女性体育文化发展的论文06-08
个性发展体育教学论文06-03
高校体育的发展及思考论文05-12
农村体育发展对策的论文05-12
民族体育发展探讨的论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