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对山西省武乡县双孢蘑菇栽培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产业发展思路及之后的重点建设任务。发展食用菌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能促进农民增收脱贫,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食用菌;双孢蘑菇;效益;循环农业
1产业发展现状
山西省武乡县食用菌产业起步较晚,2012年开始种植双孢蘑菇,2013~2015年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建有双孢蘑菇棚500栋,其中韩北乡40栋,蟠龙乡100栋,监漳乡50栋,贾豁乡40栋,故县乡70栋,丰州镇140栋,石北乡30栋,故城镇30栋,栽培面积达15hm2,能解决1500个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县内双孢蘑菇栽培棚都为简易季节性菇棚,所用原料主要为玉米芯、牛粪,菌种多在外地购买,聘请外地技术员。2015年秋季大量出菇期菇价下跌,再加上技术问题,大部分菇农收入未达预期目标。2016年大量菇农弃种,只有80栋棚进行了种植,而且由于信心不足带来技术与精力投入不足,有三分之一的菇农亏损,三分之一的菇农持平,三分之一的菇农盈利。2015年重机退休职工王永贵在丰州镇松北村投资40万元,建成年产400万棒规模的香菇菌棒生产场,带动本村7户建成7栋香菇出菇棚,一户一棚,7户菇农组成专业合作社。菌棒由菌棒场制作,菇农购买菌棒出菇销售。2016年生产菌棒15万棒,每户菇农以4元/棒的价格购进菌棒1.2万棒,其余菌棒外销,菌棒场盈利15万元。菇农出菇1~2潮,产到0.25kg/棒,全部出菇完成达0.6kg/棒,盈利可达1元/棒,每户可达1.2万元。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栽培设施设备简陋
山西省武乡县双孢蘑菇棚都是简易型的季节棚,设施简陋,无法均衡出菇,出菇期正赶上全国蘑菇大量上市期,市场无法消化大量涌现的双孢蘑菇,致使菇价下跌,菇农卖不上好的价格,直接影响菇农收益与生产积极性。丰州香菇菌棒场厂区规划、设计、建设到生产未经科学论证,生产设备不成套,不先进,存在大面积污染的风险。香菇出菇棚都是简易的塑料棚,无法调节温湿度,更不能抵御极端天气,无法保证生产。
2.2栽培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
栽培技术落后,菇农对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性认识不足,对栽培技术无法掌握,聘请的福建技术员水平也参差不齐,在北方不同气候条件下往往无法灵活应用生产技术,盲目套用福建生产模式,沿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技术,栽培技术规范性,针对性不强,再加上菇农与技术员相互信任度不足,导致生产管理不到位,病虫害严重。丰州香菇菌棒场生产菌棒,也是外聘技术员,而且管理水平较低,没有形成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培养料、废菌棒到处胡乱堆放,极易引起交叉污染。
2.3生产规模小,产品单一,无法形成规模交易市场
双孢蘑菇、香菇产量均不成规模,而且产品单一,无法吸引经销商竞价收购,菇农卖不到好价格,反遭压质、压价。
2.4产业体系不健全,缺乏龙头企业
由于食用菌产业发展时间太短,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菌种外地购买,技术外地引进,没有专业的发酵料场,丰州小规模的香菇制棒场无法带动全县香菇产业发展。实践证明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能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而且能填补产业链条的空白,形成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促进整个产业健康发展。
2.5未能充分发挥当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武乡山区夏季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具有双孢蘑菇提前出菇和反季节生产、香菇夏季出菇、出花菇的良好条件。香菇栽培的主要原材料—木屑、麸皮都从外地购进,额外增加了成本。
3产业发展的优势
山西省武乡县地处太行山脉,空气清新、水质优良,这使得当地生产的食用菌产品安全、可靠、无污染,具有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有利条件。就武乡县2015年的气象资料看,武乡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7月份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15℃,到8月底最高气温降低至24~27℃,最低气温降低至12~16℃。双孢蘑菇是中低温菇种,出菇期需要13~16℃的温度,全国大量简易季节性菇棚无法在气温高的季节产出商品菇,因此蘑菇价格坚挺,到9月底山东、河北、河南等地陆续出菇,价格开始回落,到10月中旬蘑菇大量上市,价格最低。利用空调菇棚生产双孢蘑菇,比山东、河北、河南等周边省份节约大量能耗,可以低成本的进行反季节生产,夺取高菇价市场。简易自然菇棚,配合上适当的管理措施,完全可以把出菇期提前到8月底,这样8月底至9月底生产的蘑菇就可以卖到一个相对好的价格。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也为高品质香菇、夏季香菇生产提供了优良气候条件,进行反季节生产,可极大地提高菇农收益。武乡县有丰富的玉米秸秆和牛粪资源,玉米芯360元/t,牛粪价格420元/t,原材料价格相对低廉,对双孢蘑菇生产相对有利。另一方面武乡县食用菌产业起步晚、时间短,生产模式尚未定型,相当于一张白纸,便于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和先进管理方法,可高起点的发展食用菌产业。
4产业发展思路
发展空调双孢蘑菇菇棚,利用武乡山区夏季凉快,昼夜温差大的优势,进行低成本的反季节生产,夺取菇价高峰期的市场;培植专业的双孢蘑菇发酵料场,将技术要求高、操作繁琐、且菇农较难掌握的培养料发酵过程,由专门的发酵料场经营,菇农购买高质量发酵料生产出菇;充分利用现有简易季节性双孢蘑菇菇棚,在生产旺季来临之前,提前出菇,争取卖出好价格,提高菇农收益;适度发展香菇产业,武乡香菇原材料资源不太丰富,不可盲目大规模发展;香菇产品以鲜销为主,干销为辅,重点发展反季香菇和高品质、高附加值的花菇;将当地的林业副产品与每年修剪果木树所产生的废果枝粉碎为木屑作为香菇栽培原料,降低成本;培养当地的蘑菇经销商,鼓励他们走出去,创出武乡县自己的市场与品牌,并培育起带头创业的龙头企业,完善食用菌产业体系,鼓励菌种制作、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等企业的经营,服务食用菌产业。带动290个贫困人口脱贫。有效利用现有500栋自然菇棚,合理安排生产季节,加强技术保障和菇房管理,提质增效。可安排农村闲散(包括贫困人员)劳动力1500名。在现有的基础上,在韩北乡、上司乡再打造一两家适度规模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当地菇农开展香菇种植即可,总规模达到200左右万棒,年产优质香菇1400t,售价12元/kg,产值1680万元。
5重点建设任务
5.1培育双孢蘑菇发酵料场
双孢蘑菇栽培要取得优质高产的关键在培养料发酵方面,其工艺程序主要包括原料质量把关、科学的配方、原料的预湿、发酵温度、翻堆时机的精准控制、水分含量控制等,要求技术含量高,经验丰富,一般菇农很难全面而精准掌握,将培养料发酵料过程由专业的公司完成,菇农直接购买发酵料栽培生产是比较科学的安排,要求有专业化的菌种场、发酵料场、覆土制备场、栽培场,这是该菇生产发展趋势。建一个4000t的发酵场可满足200个菇棚的培养料需求,需要投资500万,其中包括一次隧道、二次隧道、操作机械、化验设备等。
5.2技术提升,掌握双孢蘑菇提前出菇技术与反季
食用菌生产技术针对武乡县双孢蘑菇产业现状与海拔高、夏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简易季节性双孢蘑菇菇棚宜采用提前播种提前出菇夺取生产单季高菇价的方案。具体办法是:6月15开始培养料发酵,7月15号播种,8月25号出菇。比往年提前近一个月出菇,在10月份菇价下降前,出到三茬菇,近全年产量的70%,此时的菇价比出菇旺季高3~4元/kg,余下的30%的出菇随市场行情销售,可以大大地提高菇农的收益。提前出菇具有风险性,其一,双孢蘑菇是中温发菌、低温出菇的菇种,出菇最适温度在13~16℃之间,温度过高会出现薄皮菇、早开伞的问题。其二,双孢蘑菇栽培是开放式栽培,高温季节正是病虫害多发季节,栽培料极易被病虫害侵染。可以利用遮阳网和夜间开窗通风,白天控制通风的办法解决出菇期高温问题。在二次发酵完成后,播种前门窗加装40目以上的纱窗控制虫害的提前入侵,严格控制原料质量,把控一次、二次发酵、覆土消毒的操作规范,并通过在覆土中适当添加无公害的联苯菊酯与灰霉克星,在出菇管理过程中适当降低菇房的湿度等办法预防病虫害发生。向菇农普及高品质香菇生产技术,包括精准化控制发菌温湿度,适时翻棒、刺孔、转色、脱袋,适宜催蕾出菇方式,适当的注水方式,严格的病虫害防控。夏天反季节出菇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易发生病虫害,控制病虫害要贯彻香菇生产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管理规范进行,使菇农自始至终建立病虫害防控意识。
5.3高起点地建造食用菌菌棒生产场和菇棚
菌棒生产建设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先进,管理规范,把人为操作失误降到最低,制作出合格的菌棒,提高菇农栽培技术。建造空调保温双孢蘑菇菇棚,高起点的可调节双层遮荫、双层薄膜、抗风、抗雪持久耐用的香菇栽培棚。目标是反季节生产高附加值的食用菌。
5.4培植龙头企业,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在资金或政策上支持引导3~5个有发展前景的食用菌龙头企业,带动菇农食用菌生产,同时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菇农无后顾之忧。
6综合效益分析
6.1经济效益与脱贫效果
双孢蘑菇每个大棚480m2,产菇12kg/m2,可产菇5760kg,出棚价格按9元/kg,算产值可达51840元,原料、人工成本费用共25000元,每棚利润达26840元。夏香菇平均产量为鲜重0.7kg/袋,按市场批发价12元/kg计算,每袋产值8.4元,扣去成本每袋3元,每袋可获利5.4元;按每个出菇菇棚能栽培夏香菇1.2万袋计算,可获利6.48万元。200万菌棒可获利1280万元。双孢蘑菇棚共计400栋,香菇菇棚100栋,农户一户一棚。400栋双孢蘑菇大棚获利润1059.2万元,100栋香菇大棚获利648万元,合计获利润1707.2万元,平均每栋棚获利3.4144万元。贫困户种植100栋大棚,获利341.44万元,带动贫困户100户、290人,人均增收1.177万元。
6.2社会效益
食用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一般所含蛋白质约占干重的`30%~45%,且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几乎所有食用菌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1kg干菇所含蛋白质相当于2kg瘦肉,相当于3kg鸡蛋,相当于12kg牛奶。食用菌脂肪含量低,仅占干重的2%~8%。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多糖等具有一定药效的生理活性物质,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因此,被人们誉为“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重视。食用菌还具有很好的保健与药理作用,所含食用菌多糖具有抗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食用菌已经成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特别是老、弱、病、残的营养食品,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营养食品和健康食品,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6.3生态效益
农村养牛业致使牛粪乱堆乱放,严重污染环境,增加病虫害的传播,影响居民生活。当地的玉米秸秆没有好的利用途径,大多就地焚烧,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带来火灾隐患。生产双孢磨菇每平方米能消化22kg的牛粪和22kg的玉米芯。全县栽培面积15hm2,可消耗1800t牛粪,1800t玉米芯。通过种植双孢磨菇,可将乱堆乱放的牛粪、玉米秸秆,收购用做种植原料。农民也能通过出售农牧业废弃物增加收入,菇农还可得到低廉原料,发挥原料成本优势,变污染源为生产资料,一举多得。双孢菇生产过程不产生任何污染,栽培采用床式,不需要使用塑料菌袋,没有白色污染。利用当地的林业副产品与每年修剪果木树所产生的废果枝粉碎产生的木屑作为栽培原料,可以使林业副产品和果园的废旧果木枝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是利国利民的好举措。食用菌栽培后菌渣可以作为有机肥还田,能改良土壤结构和通气性,在蔬菜大棚中的利用效果特别好,可改变化肥滥用而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的现象。因此,食用菌生产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极大地缓解了生态和环境压力,是发展循环农业的好途径。
【谈绿色发展食用菌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农业食用菌发展分析论文05-21
绿色农业发展的思考论文05-06
绿色农业保障发展措施论文05-15
略谈促进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的论文05-15
甘肃天水市绿色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学术论文05-16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论文05-18
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对策措施研究论文05-16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05-04
农机合作社促进农业发展分析论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