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对于黄河三角洲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东营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了东营市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农业规划、科技支持、水利资源及农业发展模式等因素为基点提出对策建议,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供经验。
关键词:高效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后开发的一个大江大河三角洲,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地区[1]。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对于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整体发展也具有借鉴作用。
1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
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处于国家战略的高位,强调产业结构合理、资源高效利用和建立生态发展模式,为东营市的全面发展特别是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遇。2016年,东营市粮食播种面积为23.652万公顷、增长7.2%,总产为169.91万吨、增长16.6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水稻种植面积为约2.3万公顷、莲藕为4800公顷,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42家,经营面积8933.3公顷,年营业收入达到12.4亿元。市级标准农业园区达到169家,园区化率达到48%以上。
2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2.1优势分析
2.1.1区位优势明显
东营市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长达206天,可满足农作物两年三熟的.气候条件。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京津唐经济区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结合部。随着海陆空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区位优势的积极影响将进一步扩大。
2.1.2土地资源丰厚
黄河三角洲地区为黄河冲击而成的新陆地,是我国成陆时间最短和最年轻的土地。黄河冲击年均造地约1000hm2,是世界上土地、滩涂资源新生速度最快的地区。随着沿海风暴潮防护体系的逐步完善,土地后备资源还会逐步增加。[2]但是由于黄河三角洲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以及成土母质条件,全市盐碱地与某些特定区域等土地利用类型经常处于动态转换之中,即使现状是耕地也不稳定,这种现象需要高度重视。
2.1.3发展时期优势
东营市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在发展中有着相当的时期优势。在国家的发展战略引领下,能够迅速明确发展方向,制定规划,激发地区的发展活力;可以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新探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国际交流不断加深,可以适时把握更多的机遇,通过项目专题合作和吸引外资、人才等方式助力于地区发展。
2.2劣势分析
2.2.1淡水资源不足
东营地区年际年内降水不均,拦蓄利用难度大。近年来,作为重要客水来源的黄河来水持续减少加之断流频繁,不能满足三角洲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3]因河水污染,小清河的水不能直接利用,小清河以北由于海水的入侵使得淡水资源贫乏;东营南部农业区因超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同时也导致海水向内陆地区入侵,引起土地盐碱化的问题。
2.2.2生态环境脆弱
黄河三角洲多为新生陆地,固结过程短,土质结构疏松,盐分易升地表,草甸植被形成时间短,不适当开发很容易破坏原生植被,导致土地裸露、土壤次生盐碱化、湿地系统遭受破坏,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退化。黄河三角洲区域内大面积的土地难以种植根系发达的乔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自我恢复能力很弱,难以承受开发过程中带来的破坏。
2.2.3农业产业体制不完善
从增长模式方面,尽管东营市农业发展较快,但是资源消耗和粗放式经营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传统生产方式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业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还比较低。从产业结构层级来看,东营市的农业产业结构仍较薄弱,产业加工链短,且农产品附加值和优质化水平偏低。从农业科技来看,东营市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制缺乏活力,高精尖人才不足,科技服务水平不高。
3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3.1做好区域农业发展的整体规划
立足东营市独特的资源条件和环境因素,制定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持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强化供给侧改革成果,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组建具有发展前景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培植农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个产业纳入农业结构调整范畴。统筹资源,科学布局,支持新一批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典范,多点开花,以点带面,逐步构建高效生态农业的格局,从而提高东营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整体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3.2加强科学技术的支持与创新
加大农业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开发力度,加强农业产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投入,重点做好土地资源和淡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支持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4]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用高新技术改造农业,提高资源高效利用的整体水平。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推动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5]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机制,打造农业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发现解决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3.3提高淡水资源的利用效能
淡水是制约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关键因素。应适度增加该地区的调水量,提高调水和蓄水能力。鼓励大、中、小型水库的工程建设,提高自然风险的抵御能力。在重点农业区域,在水库建设用地方面给以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在用水方面要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调整用水结构,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好农村供水工作,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加强水污染治理,防止水环境恶化,不断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6]
3.4推广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目前东营市的高效生态农业主要集中在龙头企业、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示范典型,区域性推广并没有真正有效的实现。在加大对龙头企业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支持的同时,在当前的取得的经验基础上,因地制宜,加快推广高效农业的生产模式,以点带面,引领地区发展,并在探索发展的同时注重信息反馈,从而不断完善整体的发展,最终形成具有我市区域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毛汉英,赵千钧,高群.生态环境约束下的黄河三角洲资源开发的思路和模式[J].自然环境学报,2003,18(4):459-466.
[2]杨萍,季明川.基于SWOT分析框架下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探讨[J].资源与环境科学,2012(10):9-11.
[3]崔步礼,常学礼,陈雅琳,等.黄河水文特征对河口海岸变化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06,21(6):957-964.
[4]张高生,王仁卿.现代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J].中国环境科学,2008,28(4):380-384.
[5]丁麟.科技支撑因素对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作用[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1):7-10.
[6]张欣,陈华伟,仕玉治,等.基于集对分析的黄河三角洲东营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水资源保护,2012,28(1):17-21.
【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探索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论文05-23
生态农业发展近况研究论文05-06
沼气生态农业发展与对策研究论文05-15
生态农业发展思考论文05-16
库区发展生态农业论文05-28
省级地区发展生态农业论文05-16
当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论文05-18
体育高效课堂的探索与思考论文03-02
生态农业文明发展的再思考论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