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儿健康包括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幼儿期心理健康的保护和培养将为他们今后一生的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园中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强化:营造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家庭环境, 创设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园所环境, 创造交往机会条件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 幼儿; 心理健康; 教育培养;
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要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当前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诸多:首先是家庭因素,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无法建立伙伴关系, 容易产生自私、骄横、独立能力差、意志薄弱等问题, 而家长在教育上都有意无意的倾向孩子智力的发展, 忽视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生活上也过多的保护和照顾;其次是幼儿园因素, 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会有许多不适, 而且每个幼儿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又存在个体差异, 如果教师一味要求每位幼儿必须达到某一要求而过多否定幼儿的行为, 随意给幼儿定论, 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将会受阻;最后是社会环境因素, 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影响, 特别是人际交往关系的复杂性和不良社会风气, 将严重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注重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保护和培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营造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家庭环境
教师可利用班级QQ群、微信平台、广播站、园报、家园联系栏和家长开放日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 强调良好家庭氛围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 要求家长在家做到“平等”“理智”“开放”“期望”四方面的要求。“平等”要求家长在家与幼儿建立真正的平等关系, 不要把幼儿看成是“缩小的人”, 要了解幼儿的心理与个性, 保持一颗童心与幼儿进行感情上的沟通, 和幼儿建立起伙伴关系, 与幼儿一起游戏;在生活中不要处处包办代替, 应让幼儿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会的事情学着做, 学会的事情坚持做。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 良好的言行将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理智”要求家长在家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开放”要求家长在家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让幼儿参与家庭重大事情的决定。“期望”要求家长不要给幼儿制定过高的目标、给予过高的期望, 一味强调学习, 而把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扔在一边;要看幼儿的纵向发展, 找出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让幼儿每走一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二、创设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园所环境
要使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除保证身体健康外, 还要给他们创设一个和谐有序、丰富多彩、充满爱的宽松环境。首先, 从幼儿入园的第一天起, 就建立起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微笑接待每一位幼儿, 真诚幼儿的心灵和神奇缤纷的童心世界, 了解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坚持“蹲下来和幼儿说话, 抱起来和幼儿交流”, 让幼儿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对特殊幼儿进行个案追踪, 与他们一起游戏, 了解其性格和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 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加以纠正, 让他们感受教师的爱、信任和尊重。其次, 给幼儿创设一个整洁有序的物质环境, 班级物品玩具摆放要井然有序, 布置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墙饰, 让幼儿参与墙饰布置, 将幼儿的绘画、手工作品及时展示, 让幼儿体验快乐和成功。再次, 教师对幼儿的态度要民主, 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不以命令式的语气与幼儿交谈, 用心倾听幼儿的声音, 善于从不同的回答中去思考、辨析、引导、提炼, 通过有效的“回应策略”, 真正读懂每一个幼儿, 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展现自我。如, 让全班幼儿轮流做值日生、照料自然角,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对幼儿的缺点要正面教育, 积极使用肯定鼓励等方法, 如, “你真能干”“你真聪明”等赞扬的话语, 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幼儿什么都想说, 什么都想做, 但由于生活经验不足, 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是片面的, 有时甚至答非所问, 面对这样的回答,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教师不要直接否定, 先避开答案本身的正确与否, 鼓励和赞扬幼儿大胆回答教师的提问, 使幼儿敢在集体中大胆讲述;二是避开回答错误的个别幼儿, 继续提问其他幼儿, 再面向全体幼儿做出正确的解释, 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保护;三是启发诱导, 逐渐把回答引向正确, 使幼儿产生一种像自己重新回答正确一样的自豪感, 进而增强其自信心。
三、创造交往机会条件, 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中, 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交往有助于幼儿逐渐成为健全的社会人。幼儿因受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 交往范围狭小, 不能很好地掌握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首先要教给他们人际交往的态度、规则、技能, 鼓励善于交往的幼儿与胆怯退缩或过分孤僻的幼儿交朋友, 学会大胆介绍自己。当发现个别幼儿不能很好地与他人相处时, 要及时寻找原因, 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干预, 如:在一次桌面积塑活动中, 豆豆眼泪汪汪地跑来说:“老师, 他们都不和我玩。”通过了解后得知, 在平时活动中, 有的小朋友无意中碰了她一下, 她就告状说小朋友打她, 她经常玩小朋友的玩具, 但小朋友向她借玩具时她就不肯借, 久而久之, 小朋友开始疏远她。由此可看出, 豆豆是没有很好的掌握交往的技能, 于是, 我及时引导她, 如“我跟你交换玩具好吗?”与此同时, 还提醒她在交往中的态度要友善, 让她逐步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其次, 多给幼儿创造游戏条件, 增加幼儿交往的机会, 在一日活动中, 要多给幼儿提供游戏的时间和空间, 投放充足的材料, 鼓励他们进行角色游戏, 让他们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掌握社会行为规范, 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 在游戏中学习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 如营业员与顾客、医生与病人等。
参考文献:
[1] 刘维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4.
[2]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