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的路径和策略论文

2021-01-20 论文

  一、精心设计开场白,创设最佳学习氛围

  “开场白”即引言或导语。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上课之始,用种种方法触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是这样导入的。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景象。在讲课时,我先请学生唱一首歌——《春天在哪里》,接着我讲道:“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孩子们的眼睛里。下面在音乐中,请大家想一想,一提到春,你们会想到哪些优美景物和诗词?”顿时,课堂的气氛就活跃起来了。

  在教学《岳阳楼记》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先提一个问题,如果你没有去过一个地方,你能描绘出那个地方的优美景色吗?传说我国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写《岳阳楼记》时,就没有去过岳阳楼。他被贬邓州时,公收到好友腾子京寄来的一幅岳阳楼的画图,就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名篇《岳阳楼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篇文质兼美的佳作。”

  二、巧妙选择切入口,出奇制胜

  根据课文为同的特点,巧妙选择切入口,力争出奇制胜,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好之”与“乐之”中求知。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方法。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譬如教学《明湖居听书》时,我没有按课文顺序先让学生了解戏园盛况、琴师演奏、黑妞演唱,最后才去了解白妞的演唱。而是先从白妞演唱处切入,这是课文的重点,用了大量的比喻、通感来表现白妞高超的演唱技艺。我也花了较多时间来朗读、讨论这一段。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句“除了正面描写白妞外,作者还用了其他方法吗”自然过渡到前半部分内容。没有程式化的分段,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作者的思路,掌握了刻画人物常采用正面与侧面结合的方法,同时也掌握了描写声音常用的方法是比喻。由于突破了通常的教学顺序,出其不意,巧妙选择切入口,激发学生兴趣,从始至终学生都是态度积极地参与思考讨论,发言踊跃。只用了三十几分钟,一篇课文就学完了。最后还留下十几分钟,学习课文的描写方法,进行口头练习。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再如我教《雨中登泰山》时,不从常规的.移步换景讲起,而是设计了两个问题:(1)登山十分辛苦,但从古到今的人们为什么都喜欢登山?(2)作者为什么即使是下雨天也不放弃登泰山?问题一出来,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略经讨论,大家一致认定:登山的过程是人生的浓缩,登山是人生的写照;登山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勇气和信心。这样一来,学生对这篇看似浅显易懂的文章有了浓厚的兴趣,许多如“过而不登,像是欠下了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等难点,学生都能找出理想的答案。

  三、大胆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唱主角

  大胆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师与学生变换位置,让学生唱主角,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方法。传统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往往这样的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高。我常采用答记者问型、学生当小老师型、辩论型、表演型、观看影片型等方式,让学生变换角色,使学生在课堂中思尽所能,言尽所思,成为课堂的主体。

  比如在教动补短语时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先让学生进入情境。“请各位记者用10分钟时间阅读知识短文——动补短语,然后用记者的语言提出问题,教师解决。”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动补短语的学习中,经过10分钟的阅读、思考、提问准备,陆续有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位学生发言:“我是初一一班的记者王彬,请问老师,动宾短语和动补短语前面都是动词,后面的宾语和补语如何区别?”接二连三的,记者们提出各种问题,我一一解答,再检查效果,很好。

  再如《傻二哥》是一篇自读课文,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设计正方观点(教师)“傻”与反方观点(学生)“不傻”展开辩论。辩论根据中课文中找。学生以辩手身份投入学习,找根据的过程就是精读课文的过程。这样既掌握了课文,又学会了辩论的基本方法,一举两得。

  诗歌、散文采取配乐欣赏的形式,不是简单找一段音乐边放边朗读,或者直接播放事先配乐的朗读带,而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意境和所表达感情的基础上,自己挑选音乐来配,看谁的配乐与诗文的内容、意境、感情、主旨最吻合。音乐是学生喜爱的,诗文的意境美是学生不太容易掌握的,利用艺术相通的特点,把二者结合起来,既是语文课又是欣赏课,既学了语文知识,又爱到美的熏陶。学生能不有兴趣吗?

  四、让学生仔细品读,渐入意境

  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巴尔扎克曾说过一句有意味的话:“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

  如读《出塞》,试图让学生化身唐代诗人:登上塞外关城,明月下,望着辽阔的荒野,会想起什么呢——秦筑长城、汉卫边关、唐……为了戍守边境,这关城,从秦汉到现在,洒下了多少征人戍卒的血汗?战争却为什么连年不断……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就能较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诵读时可以启发学生根据画面深入想象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何。如读《狼》,要求学生诵读时根据屠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幅画,想象当时的环境、屠夫心理活动的变化等等,这样一出人狼斗智斗勇的故事,一个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主题就较好地品味出来了。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思想解放一点,胆子更多大一点,方法也就不难找到了。

【初中语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的路径和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路径论文01-24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论文01-28

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必修教学论文)12-06

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09-28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论文02-05

小学语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01-09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论文12-11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论文10-11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论文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