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柔道队业余训练的运动负荷科学安排的探讨论文

2021-07-11 论文

  摘要:目的是探讨柔道队业余训练的运动负荷安排,方法是针对学校运动队业余训练的现状,利用晨脉、运动心率、肌肉用力感等生理机能指标和一些教学观察对训练后机体反映进行评价,发现运动员出现较大疲劳时晨脉会高出正常值4次/分以上,肌肉用力感差值在女4.2Kg和男4.8Kg以上,运动心率相差值大于20%。结论:学校柔道队的训练负荷的安排要以运动员的机能测试指标结合教学观察的结果为依据。

  关键词:运动队;训练负荷;运动机能;监控

  1. 前言

  中小学运动队的学生大都是没有经历过运动类专业训练,而只是在运动方面略有特长。为了备战市级运动会和挑选运动苗子,学校运动队的学生要在较短训练时间内达到一定的训练水平,训练负荷的科学安排至关重要。运用简易的运动机能评价和疲劳恢复判断等方法是训练负荷科学安排的前提和依据。

  2. 研究对象

  深圳小学柔道男女队员各10人,身体健康,平均年龄男12.7±1.2岁,女13.1±1.2岁,平均身高男1.63±0.08米,女1.62±0.05米。研究时间从2008年3月至10月。

  3.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训练负荷安排原则

  训练计划的安排是围绕训练目标和比赛任务而制定的,而训练目标是建立在运动员的现实状态上,因此对运动员现实状态进行诊断是制定训练计划的前提,而对运动机能进行评定是对具体的训练负荷效应的检验和反馈,这就是训练负荷安排的总原则。运动训练会引起人体内部产生深刻的生理生化变化,正是这些内部的深刻变化才引起人体机能上的改变,而机能上的改变才能引起训练水平和成绩的变化(1)。根据上述原则首先对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机能现状进行测试和了解,发现学生运动员的运动机能水平普遍很低,对训练负荷的反应也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在安排训练计划和实施训练时充分考虑运动员的具体水平和个体差异。运动训练主要是两个提高,一个是运动技能的提高,另一个就是最重要的运动机能的提高。所以在备战深圳市运动会的赛前8个月中,根据柔道队员的现状,训练负荷的总体安排是前二个月时间冲击运动量,旨在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机能,同时修正和提高运动技能,随后两个月冲击强度,强度训练是训练的关键,是提高运动成绩的灵魂,此后减量诱导训练1个半月,剩余1个半月时间为赛前训练。赛前训练一共七周,前四周为大负荷应激强化训练,后三周为减量诱导调整训练。

  3.2对训练负荷进行监控的某些运动机能指标和疲劳指标

  运动训练最难掌握的就是训练负荷的具体安排,训练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和恰如其分,运动员对负荷刺激的反应是不够还是过度,光凭经验是难以判断的。所以从机能测试和教学观察是训练负荷安排的前提和依据的原则,根据柔道运动项目特点,其运动会使精血、津液耗损较大,肌肉、肌腱有劳损,脏腑及神志有损及(2),因此选择晨脉、运动心率、肌肉用力感、教学观察、个体主观疲劳感等简易的方法和手段去测试和判断运动员的机能和疲劳状态。

  3.2.1 晨脉和运动心率

  晨脉表,横轴是每月的日期,1号到31号,纵轴是心率(次/分)和个体主观疲劳感(级)。

  个体主观疲劳感分为四级:一级为无疲劳感;二级为轻度疲劳;三级为中度疲劳;四级为重个体主观疲劳感分为四级:一级为无疲劳感;二级为轻度疲劳;三级为中度疲劳;四级为重度疲劳。运动员每天早晨醒来时,便测试记录晨脉,记录时须保持静卧状态,在填写晨脉表时同时将个体主观疲劳感记上。

  记录运动心率是在训练课中,一组训练内容结束后的即刻脉搏和休息二分钟后的恢复脉搏,通过两次脉搏之间的差值来判断训练负荷是否适宜。

  3.2.2 肌肉用力感

  用握力计测试用力感,先让受试者优势手手臂伸直放在大腿外侧,以最大用力握一次,然后让被试体验2次其本人最大用力1/2的用力感觉,再根据此感觉复制2次,记录其体验时与复制时的.误差值。肌肉用力感的测试主要放在大负荷训练后或次日晨。

  3.2.3 教学观察

  教学观察主要是观察和询问运动员的一些表征,如眼神、情绪、睡眠、食欲等,从这些表征能反应运动员的疲劳恢复状态。

  3.3 对训练负荷进行监控的一些结果

  对连续8个月的运动机能测试指标晨脉、运动心率相差率、肌肉用力感等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教学观察,结果发现其一定规律性的东西,如下表:

  上表中机能正常与机能下降时的晨脉值、运动心率恢复值、肌肉用力感的差异经多重检验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

  当晨脉值比正常值高出4次/分左右,运动员自填个体主观疲劳往往在中度疲劳以上,这与有关文献报告相似(1)。在一组训练负荷结束时的即刻心率与恢复2分钟后心率相差在20%以内时,其肌肉用力感的差值往往会大于4kg,此时可判断运动员机体机能下降(3),认为是机体对训练负荷的不适应。

  眼神是人精气神的直接表征之一,注意观察运动员的眼神对判断其疲劳恢复状态是有一定的作用。疲劳时运动员目光无神,眼睑微合,对反应迟缓。此时情绪较低,对完成训练负荷带有勉强性,动作完成质量低,常常出错,肌肉用力感误差大,判断失误多。

  运动员主观疲劳在重度时,询问其睡眠和食欲时,往往都会较差,探其晨脉,一般会超过其正常值4次以上。

  通过晨脉、运动心率恢复状态、肌肉用力感以及眼神等判断机体机能状态,依此对下一步的训练负荷进行调整,同时对引起机能下降和疲劳难以恢复的训练负荷进行反思。在训练负荷的安排中,只要运动员有出现晨脉超出正常值4次/分以上,同时肌肉用力感误差在女4.2Kg男4.8Kg以上,运动心率恢复差小于20%,教学观察疲劳感明显,此时把训练负荷下调15%左右,调整期一般是3至5天,反之训练负荷完成后运动员测试出来的机能恢复快,正常,教学观察无明显疲劳,说明运动员对训练负荷适应,就要考虑训练负荷的增加,增加的原则是先增加运动量,待运动员适应一段时期后,再增加运动强度,增加训练负荷时加大对运动员的机能测试和教学观察,这样及时把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提上去,并且做到科学而不受伤。

  在本次市运会前的赛前训练中运用一些简易的运动机能判断方法和教学观察,对训练负荷的安排和监控起了很大的帮助,运动员的运动机能水平提高较快,短时期内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增加的幅度较大,并且都没有受伤,在2008年深圳市的运动会中,每个运动员都实现了原定的训练目标和比赛成绩,都获得了奖牌。

  通过机能测试和教学观察,使得训练负荷的安排尽可能地科学性,可以避免因训练负荷太小机体达不到应有刺激而达不到训练目的,也可以防止因负荷过大造成机体疲劳难以恢复而影响训练计划的进一步实施。

  4.结论

  1. 训练负荷的安排原则是首先了解运动机能和训练水平的现实状态,学校运动队队员训练水平相差较大,个体差异明显,对其现状进行诊断是确立训练目标的前提。

  2. 训练过程中负荷的安排要以运动员的运动机能测试和教学观察为依据,合理地对机体进行负荷刺激或调整。

  3. 晨脉、运动心率、肌肉用力感在机能正常时与下降时其指标值有显著差异,眼神、睡眠、食欲等现象观察也是判断运动机能的有效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 佘军标,赵新,卞红光等.一些生理生化指标与主观疲劳感相结合在游泳训练中的监控作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2000,23(2)189-190

  2. 张世民,虞亚民,马健等.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与诊断研究. 体育科学(J),1998,18(6):59-63.

  3. 谢红光,李协群等,持续大负荷状态和机能下降时运动员某些感受性变化的研究.体育科学(J) 1999年,19(6)50-54

【对柔道队业余训练的运动负荷科学安排的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对业余游泳训练心理教育的探讨论文09-16

业余长跑运动员训练方法分析论文11-02

业余训练总结01-22

业余训练怎样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论文07-07

探讨健美操运动员灵敏素质训练论文11-01

浅谈军体课如何合理安排大负荷训练论文02-24

关于小学体育课密度与运动负荷研究的论文02-26

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爆发力训练的探讨论文02-18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智力训练的探讨论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