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教育要有创新,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思想上转变观念,教学上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新课程;体育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因此,体育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体育教学实践证实,在专断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很被动。而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学习积极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便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合力。
2.创设活动情境,作为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铺垫。体育活动内容,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气氛渲染,将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当电视播放《排球女将》时,布置排球教学;播放《灌篮高手》时,布置篮球教学,通过师生共同创设优化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3.适时进行激励,激发创新需求,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激励办法:一是期望激励。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应用期望激励学生,学生会朝教师所期望的方向靠近。因此,在教学中我常以“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二是表扬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尤其是对于活动中经常落后的学生,在体育课结束时点评中,我总对那些不引人注重的“丑小鸭”加以鼓励。三是竞争激励。体育教学在竞争条件上有其独具的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
二、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法的创新
1.运动技能教学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学生对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把握,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动作的细节”。这不仅扩大了运动技能学习的外延,而且指出了运动技能不但仍然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体育和健康学习的重要目标,而且是达成其它学习目标的基本途径,对运动技能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运动情境或运动课题,使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活动突显出来,让以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发展为主旨的自主学习得到弘扬。
2.经改造和建设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教材时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标准把教学内容理解为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这就意味着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校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现代竞技运动项目,新兴的运动项目,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生自我创编的体育运动项目等都可以成为体育课程资源。教师不只是“教”这些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的运动项目,而是要通过这些运动项目的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喜好,教会学生获取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充分发展。我们除了使用这些原本的运动项目作为教学手段外,还要学会改造和建设这些运动项目,使它们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当我们改造和建设作为课程资源的运动项目,并作为新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
3.在学习、教学和评价一体化中,借鉴其它学习理论进行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学习评价应镶嵌在教学任务中,是学习和教学的有机构成。在体育教学中将学习、教学和评价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如有教师在新课程评价中运用了“学习契约评价法”“脚手架评价法”,并认为是整合教和学的过程性评价的有效途径。笔者也认为这两种评价方法和教学方法是借鉴其它学科的学习理论,经过施行和创新成为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范例。
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极被动地被塑造的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者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亦即培养受教育者独立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