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方面。我们在进行分析时,总是在提要注重写作和阅读两大块,可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总是不知道作文教学从哪里下手,因为作文教学没有现成的课本。做老师的,似乎已经习惯了一本课本与一本教参,当手上什么资料都没有的时候,就会变得更加茫然,从而停滞不前。
而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表现,似乎也是没有什么动力与兴趣可言,所以只能是机械地进行写作。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我发现老师和学生之所以对作文如此的“束手无策”,不在于其他的原因,只在于我们老师与学生自己,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公交效应”。
所谓的“公交效应”,就是老师在作文教学、学生在作文学习时,就像人们挤公交车一样。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坐车高峰期时,公交车内可谓是满满的,只能听见司机师傅不停地在喊“向后走,后门下车”,可是很少有乘客能够主动地往车的后面走。是车的后面没有地方吗?不是的,往往是前面挤得喘不过气来,后面却只有松松垮垮的几个人而已。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在想: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往后面走一走呢?在多次观察之后,我终于得出了我的结果:他们之所以不愿意往后面走,是因为他们自认为在前面已经占据了一个对自己比较有利的`地形,例如可以把着椅子的扶手,或是可以拉住上面的把手,或是可以抱住车上的某根立柱……总之,他们找到了有利于自己站着的地形,所以就不想再动了。所有在前面挤着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有自己的一片“领土”与“领空”了。
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不正是这种“公交效应”的实际应用吗?想一想我们的老师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愿意或是不积极地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改革上来,那是因为在目前的形式下,他们自认为已经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地方,就懒得再动了。
先看看我们老师,在目前的形势下,也许老师们也没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可是,学生的作文在每次的考试中得到的分数并不是很低,起码那些分数老师们是可以接受的,所以,老师们也就抱着“这样也行”的态度继续着自己的“这样也行”。既然不用怎么指导,我们的学生依然可以得到一个令我们比较满意的分数,那为什么还要费劲心思地进行改革呢?而且,既然是改革,总会冒着一定的风险的。就像挤公交车一样,既然在前边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有利的地形了,那为什么还要往后边走呢?万一后边连个把着的地方都没有,那怎么办呢?不是白忙活了吗?正是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老师们才不愿意发动自己的聪明头脑去思考作文教学的改革。
也许,真的是什么样的老师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吧。在老师有这种思想的前提下,我们的学生似乎也满足了站在前边这一点点的地方,他们也不想上后边去看看有没有更宽敞的地方。因为现在的学生学习写作,大部分人的目的只是为了那一次次的考试,很少有学生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进行写作的。这种学生是有的,但真的是少得可怜。大部分的学生写作,都是为了自己那张语文试卷上的作文分数。
令我们不解的是,即便是在目前的形势下,即便是我们老师不知道应该怎样进行作文教学,但是,我们的学生在每次的考试中,所得的作文分数却都不是太低,起码超过了他们心中的最低限。既然,像现在这样也可以考出一个令自己比较满意的作文分数,那么为什么平时还要费尽心思地思考呢?即使不思考,成绩上也是一样的。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他们就真的不想再动一动了,很安于自己的现状。
俗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如果我们总是满足于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总有一天,自认为比较有利的地形也会变成一种劣势与束缚。我不知道自己的思考有没有道理,也没有批判的意思,只是单纯地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同时起到督促自己的作用。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在坐公交车时,能够多往后边走一走,也许你会发现,后边真的是一片新思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