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论文

2021-07-05 论文

  【摘 要】本文对新课标教学进行实践了三年后,得出新课标对教师要求的提高、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学法指导、密切联系实际、联系其它学科的六点体会。

  【关键词】新课标 对教师的要求 能力培养 实验教学 学法指导 联系实际;联系其它学科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江苏已经使用了三年,通过对高一、高二新教材和新大纲的初步实践和研究后,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在这里进行讨论,以便切磋、交流。

  一、新课标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

  教材改革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学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它给教师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机遇和动力。由于加强了学生的自学功能,可以使授课的内容和方式做到最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课程性质的要求,真正做到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教师要转变角色,使其成为创新知识的提供者,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和创新学习的评价者。

  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之间也应该相互合作。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上各自具有风格和差异,这种差异是设计合作探究教学程序的宝贵资源。合作是现代社会人的重要活动方式,教师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要求化学教师学习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经历合作与交流,通过互动体验,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获得自我反思和纠正的机会和体验,实现资源共享、差异互补、协同发展。

  二、新课标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在三维目标中,更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教师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律”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元素周期表,使他们觉得自己仿佛在重复门捷列夫的伟大发现。这样不但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学习积极性也大大地提高。另外,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应多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动手动脑”的机会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多看书,查阅资料,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庭实验等,自己发现并主动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新课标的重要功能之一。新课标为了实现这个功能,变革了原有的体系和编写方式。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新课标杂一文字、表现形式、美学等方面进行了润色、挖掘和加工,做到了生动活泼。尤其是教材中增加了短小精悍、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科学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材的活泼性、可读性和自学功能,改变了传统教材的单一性,体现了教材形式的新颖性。

  此外,在新课标中增加了许多探究性学习内容,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

  选择课题和设计方案,通过主体性的探索和研究,求得问题解决,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得到培养。

  三、新课标重视实验教学

  新课标突出了实验的 重要地位,在必修模块1中的第一章就安排了“从实验学化学”,并且几乎将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除了传统式的重复演示实验外,还安排了一些思考性,探究性实验。例如,在设计实验方案、检验离子等。新课标还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结合起来,进行边讲边实验。并且编入了一些家庭小实验,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增加学生动手和实践的机会。此外还安排了一些实验内容,侧重于实验的思路和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为此,教师应做到:

  强化实验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适量将课堂教学改在实验室中进行,让学生都有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机会。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家庭实验。

  四、新课标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要克服“重教轻学”的思想,树立教法服务于学生的观念,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备课要在备学生、备教材、备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每节课的学法指导目标和学法指导的手段,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目标。

  2.注意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例如,在讲述同主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时,引导学生结合已学过的碱金属和卤素知识进行思考。

  3.高中化学知识多而散,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总结出各类型、各部分知识的学习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注意不同知识快的有机结合与分散知识的'穿线、织网。

  4.加强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学习“硫和硫的化合物。环境保护”时,教师要充分注意发挥理论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理论,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5.指导学生掌握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小结的五步学习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新课标密切联系实际

  新课标在内容编排上,吸引了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将其深入浅出地融于教材内容之中。同时,重视加强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的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例如,必修1模块第二章中,从化学社会学角度,编入了物质分类的方法,第四章“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等,以及各章安排的资料卡片、实践活动、思考交流、科学视野等内容均联系实际的知识,都说明新课标注重联系实际。另外,新课标在环境、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以及部分化工生产工艺等方面作了介绍,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也使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化学的意义。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新课标注意反映与生产、生活,以及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的价值,并学会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新课标重视贴近人类生活和贴近社会,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例如,介绍了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六、新课标重视联系其他学科

  综合能力必须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逐步培养和提高。教师要把握好新教材中每一处综合,尤其是跨学科间综合内容的教学。比如,氯化钠晶体中Na+和Cl-的排列方式示意图和C60结构示意图中,渗透了立体几何的知识;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渗透了物理中的电路知识;焰色反应与物理中的光本性有关;某些元素在人体组织、体液中,其富集情况与生物学有关。

  总之,在新课标教学中,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又是教学改革的实践者,新课标的实施使用,为教改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应有正确的教学观念,有明确的改革方向,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有力争成功的信心与勇气,要认真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不断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学法,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讲授式变为启发式,把教师的“教”更多地转变为学生的“学”,把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模仿—重复”变为“发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