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过去体育教学“重科学、轻人文”的问题,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对人文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从课堂教学的改革到拓宽的各个知识领域,都倾注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出了“健身第一”体育思想,人文与科学融合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教师要改善和变革自身的价值观念、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重新构建教学方法,挖掘人文教育内容,培养出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精深的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科学素养 人文精神 价值观念 体育 健康教学
新一轮体育改革改变了偏重于知识、技术、技能、教法和体质等“物化”层面,在此基础上注重了加强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以及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等人文方面的深层次,从而使学校体育呈现出健身、健心并举即“健身性与文化性统一”的原则,深入研究中学学生健康特点,实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施新课程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成为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精深的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一、体育教师的价值观念、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改善和变革,是实现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关键
无论是人文教育还是科学教育,首先涉及的都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不但要使学生成“才”,而且要使学生先成“人”。在当代,各国为使教育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都在更新教育价值观念,这种观念的实质正是注重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统一。90年代以来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克服以往教育的种种弊端,而使中国的教育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树立“健康第一”、“健身育人”的教育观念,确立人文教育的思想认识。从五个“基本目标”中我们能将其高度概括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教改指导思想,要求我们的教育,要时刻记住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机器,这样,我们才会关心学生的感受、关心学生对我们的教育的接受程度、思索用什么样的方式使学生接受,同时我们也会去思考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要培养学生具有哪些方面的能力、素质。否则,离开这种以人为教育对象的理念,我们的教学很可能时常陷入麻木的、机械的原有的教学泥潭。
此外,体育教师要不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育教师要巩固与发展自己的一专多能中的专项优势,因为现在中学改革是以项目模块进行教学的,如果没有精深的专项教学能力,是不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师,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适应时代潮流体育项目,使之成为自己的专项优势项目。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具备对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使自己精通文体社会学、教育哲学、现代教学先进的理论等。
二、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共同指导下,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方法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把有形物化的锻炼和无形的人性修炼进行整合,即体育生物学的“科学”与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体育“人文”的融合,改变教学方法,坚持以育人为本,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强调让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运动项目,去发现知识获取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为宽松的充满温情的学习氛围,形成大胆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建立温馨融洽的关系;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由“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变,懂得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让教师成为学生最可依赖的心理支持源,以满腔的热情支爱护学生,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以父母般的温情去感化学生。
新课程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人文精神”充分体现。授课时灵活地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可以以不同的身分去指导,主要通过自主、自主探究,在不能用自主进行完成时进行合作、合作探究,营造适合学生的宽松温馨而又不失严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要说,敢于与教师讨论、争辩,培养他们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中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将学习过程变为主动探究与创新的过程。不仅要注重知识、技术、技能的培养,更要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原有的知识、技能来解决新的学习问题,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人文与科学融合的学习生活习惯。
三、充分挖掘和合理建构体育课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教学内容
坚持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统一,反映出一种对人的文化、素质、人格的完整性要求,从本质上说,与新课标的目标是一致的。体育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思想。其次,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再次,要培养学生人文态度。最后,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基方法。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却具有其他教学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应运用体育课自身特有的教学特点——自主、竞争、团结、合作、公平、公正等,有目的地组织活动,把人文精神有意识、有计划、有措施地渗入到体育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须突出其人文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团结合作、相互理解的重要性,同时,激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和社会责任感,教师要不断帮助学生去树立、改造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发展一定的道德情感、审美能力、合作精神等,帮助学生明确正义、邪恶、高尚、卑劣等,从而帮助他们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明确自己对社会的责任,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生活方式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此外,体育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课外活动的系列开展,把握学校社会实践的多环节,拓展人文素质的培养时空,让学生在实际的学校生活中亲身体验“人文”与“科学”,这些融通科学与人文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倡导科学精神,加强人文教育,在体育课教学中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这是中学阶段推行素质教育,实施课改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素质教育开展得如何的重要标准。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体育课教学中得到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何振梁.世纪之交的奥林匹克运动[J].体育科学,1997,(1).
[2]任海.精神价值是竞技运动的灵魂[J].天津体院学报,1996.
[3]韩丹.赞美奥运,竞争中的超越[J].天津体院学报,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