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的论文

2021-07-05 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在课堂教学中实乙现这一点,我认为朗读训练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每个学生的条件不同,朗读水平也参差不齐。朗读水平差,或对自己的朗读不自信的学生,很难一下子进入状态,如果一开始就要求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有一定困难。这样看来,仅仅从朗读技巧上加以指导远远不够。因此学习一篇新的文章,不能急于提出过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反复品析,调动情感体验,走进作者、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进入朗读情境,使学生产生想读的愿望,自然就读出了感情。

  在教学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时,我引导学生重点体味几个问句的情感变化:“山那边是什么呢?”“哦,山那边是海吗?”“妈妈,那个海呢?”“在山那边,是海吗?”学生联系上下文,比较感悟,得出结论:几个问句实际上是作者的心理变化的过程,由好奇到向往,再到失望,最终坚定了信念。通过这几个关键句,确定了朗读的`感情基调,朗读时,学生就很容易进入情境了。又如教学泰戈尔的〈〈金色花〉〉,当孩子突然出现在母亲面前时,母亲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抓住“坏”字反复体味母亲的心理、情感:既有责怪、焦急;又有关心、惊喜。一位慈爱、温柔的母亲形象出现在头脑中,体会到本文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自然就很容易读出感情了。学生通过品析重点词句,有了自己的体验,就会调动自己的感受,主动探究如何去读,才能读出这种感情,这样做到有感情地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朗读。如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朗读。学生会根据文章文体的特点,句式的特点,情感的起伏变化,变更朗读方式,或分角色读,或领读、齐读、轮读等。合作朗读,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在朗读过程中,不知不觉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朗读训练不仅仅是朗读技巧的指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品析、朗读融入一体。一方面使朗读指导有的放失,具体到一句话,一个词。另一方面,通过朗读,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的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12-06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人教版)12-06

从流程角度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训练12-06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教学论文)12-06

传染语感于学生---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教师中心稿)12-05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12-05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网友来稿)12-06

浅谈球形阅读教学12-05

重视课堂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朗读素养12-06

重视朗读训练培养朗读能力 教师随笔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