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页设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论文

2021-07-04 论文

  摘要:《网页设计》是计算机课程体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研究,努力实现以知识为本位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转变,以就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依据,以项目教学为主线,以企业网站建设为目标,进行课程内容整合,研究适合本专业学生的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培养复合型大学生的新途径。

  关键词:网页设计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截至2010年12月,全球网站数量为2.55亿个,仅智联招聘网页相关从业人员就不少于3万名。当前,各高校普遍开设了网页设计类课程,但在其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内驱力较弱、动手能力有限,学习积极性不高,职业竞争力差,毕业后不能真正进行项目的开发。根据社会对网页设计人才的巨大需求现状,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职业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因此,《网页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网页制作》课程,它已成为软件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物流等专业公共的必修课程,也受到了其它专业学生的欢迎。网页设计教学内容通常包括HTML、语言、&#106avascript语言、CSS+div、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方面,常用的软件是网页三剑客和Photoshop的搭配使用。因此就授课内容而言,该课程具有知识点多、操作性强的特点。[2]

  分析目前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条式的课程教学内容,内容无法反映当前社会需求;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缺乏互动,学生缺乏积极性;实验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课程实验往往是一些基础知识的练习,缺乏用于解决实际项目的技术,形成了学生学而不会用的局面。同时,各高校网页设计课程多为36学时,课堂上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知识点。而一些课程网站则只是简单的知识堆积,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二、教改思路

  本课程改革的宗旨是:由以知识为本位向以能力为本位转变,以就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依据,以项目教学为主线,以学校网站建设为目标,进行课程内容整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内容。[3]通过讲授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介绍网页制作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参与项目、创造实践的活动者,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实现具有独立完成网站建设与开发的专业技能,[4]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改革与研究,找出适合专业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培养复合型大学生的新途径。[5]

  三、教学改革措施与方法

  1.教学内容安排

  整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以实际应用为主线来进行,完成必要的知识点传授。同时,按照项目应用实际需求,改变教条式的教学内容安排。[6]在以教师为主的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为了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学到什么以及知道学会了后具备什么能力,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以实际项目或目前应用中的项目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的研究内容中去,从项目制定、需求、开发、测试的全过程安排教学内容,从“因材施教”转变为“因需施教”,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7]

  2.课程教学方法

  采用实训——教学相辅相成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案例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每节课讲授一个模块的同时,完成一个实际项目。在“因需施教”的教学内容安排中,从“教”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过渡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实验课则致力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教师只是讲解基础知识点,启发学生学会在项目开发中主动应用学到的基础知识,通过实训——教学的训练方法完成实际项目,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增加学习效果。

  3.基于用户体验的教学网站建设

  目前的网页制作课程学时量较少,对这类实际操作要求高的课程,必须通过课外练习的手段达到学习效果。而传统的课程网站多为知识简单的堆积,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本文提出采用基于用户体验的教学网站设计,来达到快速吸引学生眼球、发挥课程网站对课程教学的作用。在教学网站内容安排上,既要有课堂教学内容,还必须结合课程安排大量有趣、巩固知识内容的课外练习。同时,基于用户体验的教学网站也是网页设计课程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课程网站教学的过程中,处处体现网站采用的知识点及其用户体验,学生在通过课程网站学习的同时,也学习了网站的制作方法,从而增强课程网站对学生的吸引力。

  4.基于认证的课程培养模式

  目前社会就业对网页设计人才需求的缺口较大。针对一部分学生对网页设计有较大兴趣的实际,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从事网站开发、WEB技术等方面专业技能的IT高级专门人才。依据目前网页设计认证方向和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可以选择ADOBE网页设计认证作内容作为培养方向,在教学内容、网站设计中穿插一些网页认证的教学设计,起到以点带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水平的作用。通过网页认证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不仅能学到新的和社会接轨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参加认证考试,获得相应网页设计认证证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5.工作室培养模式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针对本地或本校实际情况,在指导教师指引下,采用工作室培养的方法,积极和实习基地以及相关企业合作,对外承接一些小型网站设计项目。以工学结合作为切入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室模式作为该课程的配套改革措施。工作室建设采用学生自愿、教师引导机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真实商业项目,在工作室中的学习、开发完全利用课余时间,工作室运行完全采用商业公司运行机制,按学生能力进行分工,最后完成作品并交由企业运行。工作室的建立,既锻炼了学生,又使学生明白课堂学习与实际项目的不同。既锻炼了学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以点带面,对其他学生产生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笔者发现网页设计课程改革最重要特点是,必须适应社会就业需求。课程定位要明确与相关岗位技能全面接轨,培养网页设计能力、网站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五大关键能力。课程改革通过项目引导,工学结合,精心选取典型的实用案例,形成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教学项目。同时加强与相关合作单位的实际交流。课堂教学与面向用户体验的网络教学相互补充,依托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得课程教学不再局限在小规模的案例范围内。利用大量多媒体课件、课程录像、习题库、试题库等手段,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基于认证的培养模式和工作室培养模式则作为课程改革的配套措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当然,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对计算机应用类其它相关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也具有有益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宁.浅议《网页设计》课程改革[J].中国科技博览,2009,(26).

  [2]李海燕.基于项目化的《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6(30).

  [3]吕立霞.以产品开发为工作过程的《静态网页设计》课程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

  [4]郭玉.“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6(13).

  [5]娄淑敏.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专业“网页设计”的课程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6).

  [6]张宁.《网页设计》课程项目教学情境设计的探索与研究[J].科协论坛,2009,(5).

  [7]梁益军,冯健文.非计算机专业网页设计课程改革探讨[J].现代计算机,2009,(3).

【浅析《网页设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浅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09-10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研究与应用论文04-15

浅析基础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的论文10-21

高校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文11-09

工程光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析论文11-14

网页设计的课程教学探究论文01-10

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探析论文01-10

网页设计教学的创新探究的论文01-10

浅析教学改革下的字体设计论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