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地区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教学现状及其原因
目前,民族地区部分高校中的大学物理教学不容乐观,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较慢,具有创新能力人才也比较少。大多数教师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为:首先,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其次,大学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学生的学习水平不一致,结果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进度,而轻视了学生对进度的跟进,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学校物理实验器材短缺,实验课堂的可演示性差,大量的实验是靠教师的口述完成的,影响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由以上原因可以看出,民族地区的大部分高校物理教师认为学生的基础差是导致物理难教、质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很少有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思考和探索如何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二)学习现状及其原因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民族地区高校中的大多数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足,对之报应付的态度;极少数学生对物理持有排斥心理,或上课不认真听讲,或出现逃课等现象;甚至在各方面均比较优秀的学生中也有个别人是以获得获学金为目的而学习物理的。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第一,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生源地差异性较大,且少数民族学生人数所占的比例大,其中有许多来自偏远山区。不同的生源地学生的基础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尤其是来自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来自其他非民族省份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更为突出。由于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类学科,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受物理实验教学条件和实验教学水平等的限制,物理基础差、底子薄,进入大学以后,很难在短时期内达到较好的知识衔接,因而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甚至对其产生了畏惧心理。第二,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改变也对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致使部分学生为了就业和发展,在学习中重视实用性课程,而忽视了基础性学科的学习。如许多民族地区的学生将大量的精力放在热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用技能的培训上,对他们自认为实用价值相对较小的物理学等基础课掉以轻心。第三,民族地区学生个体间的人格、知觉、情绪等差异也是影响其物理学习的因素。
二、差异理论及其对大学物理教学的意义
“差异”,通俗而言,就是区别、相异或不同。首次将差异上升到理论层面来研究的人是尼采和索绪尔两位学者。尼采在他的“透视主义”学说、索绪尔在他的的“语言”观中都分别对差异理论有所论述,其中尼采重在研究人们对事物认识上的差异本质,而索绪尔则赋予差异以本体论意义。差异理论后来在解构主义哲学和后现代的改变之下逐渐臻于完善。解构主义的差异理论认为事物的意义产生于差异,而运动形式创造万事万物间的差异,是事物的意义的最终本源。可以说,差异构成了后现代的一种思想方式。这种思维要求我们知晓:事物的本质具有同一性,事物背后的现象多而且具有差异性,要学会透过差异性认识事物的统一性。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差异理论对人们的思维定势和认知局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它呼唤人们用另类的方式观察和看待问题,并寻求新的解决途径。因此,作为一种理论资源,如果将其引入民族地区大学物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研究中,将会对人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具有独特的观照意义。
三、差异理论指导下的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物理教学路径选择
从差异理论中我们领会到,打破对学生的思维定势和认知局限,另辟蹊径,寻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有可能改变目前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物理的教学现状。而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表明,学生在基础知识状况,智力水平和潜能,学习兴趣、动机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而且必须有针对性地从学生实际出发,使所有学生均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民族地区的大学物理教学要在正视和承认来自不同地区学生的背景差异的前提下,尽可能解决现行教学法中的问题,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缩小学生间的差异,实现教学法的改革与创新,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
(一)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做好中学与大学物理知识的衔接教学
1、找准衔接教学的突破口。认真分析来自民族地区学生的差异性,精心研究他们所欠缺的中学知识,寻找其与大学物理知识的衔接点。在具体的教学当中,严格按照“温故知新”的教学套路对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进行知识修复,使其顺利过渡到大学知识的学习当中。这就要求大学物理教师必须对中学物理内容深入而透彻的研究。如,中学和大学物理关于圆周运动这一知识点有很大差别,高中研究的是匀速圆周运动,即速率不变的圆周运动,而大学研究的是速率变化时的圆周运动规律。为了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衔接,在教学中,还应重点突出“温故”内容,分清主次,不拖泥带水。这样既做好了中学与大学的知识衔接,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灵活控制教学进度,详略有区分度。中学阶段物理每学期要求的知识点少,所以中学物理教师习惯于对其精讲和搞“题海战术”,即在每堂课所讲内容少而精,同时附以大量的例题和练习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掌握。大学阶段则不然。教学课时少、课堂容量大、授课节奏快是大学课程教学的显著特点。因此,学习大学课程对于中学知识有拖欠且来自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这些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大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再一次被挫伤。可见,教师对他们大学学习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到大学物理教学方面,培养来自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而且在教学进度上要灵活控制,循序渐进。具体可以按这样的思路进行:对于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在确保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谙熟中学相关知识的前提下,应该有侧重点、有详略地讲解———详细而精练地讲解重、难点知识,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则可以略讲或让学生自学。这样可以避免因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而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
3、讲解例题或习题有张有弛。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学相比,大学物理教材在例题和习题的数量上明显减少,这就意味着大学物理教师在例题或习题讲解上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讲解的灵活度和布置习题的数量。例题和习题是用来巩固新知识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例题和习题,并精选巩固和拓展新知类的习题。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的接受新知识能力有意向性地给他们布置一些习题,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他们所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方法。
(二)正视学生间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
1、在基础知识教学环节中可以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分层。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大一所学的普通物理一般都是基础性很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物理老师应注重给大一学生传授好这些基础知识。在具体的基础知识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小组,对他们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可以引导优秀小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后采取学生提问、老师答疑的形式完成对他们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等和较差小组且多为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应该是老师教授基础知识的重点对象。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就得多花一些时间,向他们讲课时拟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灌输和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兼顾引导他们综合能力的拓展。这种分层次的教学,在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物理学科基础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在专业知识教学环节中可以根据系别和专业来分层。学习完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后,学生就开始进入不同专业的专业物理课程学习阶段。按照上面的教学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已经缩小了。所以,在纯专业知识教学环节中可以组建分层次的创新小组。这个环节的教学之前,学生已基本具备了各自专业的基础知识。所以,这个环节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可行性途径之一就是分层次组建学生小组。当然,在分组中,要注意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间有机结合以及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的合理搭配。组建这样的小组,既方便组员间相互交流,又便于他们相互帮助;既能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又可以在提升中下学生的同时,激发好学生的创造欲望,达到以点带面、层层提高的效果。
(三)正视学生间的差异,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1、多运用多媒体技术,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进一步激发来自民族地区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运用它可以增强视听效果。当然,物理实验也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教学环节。在教学中重视物理实验的操作,更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两方面是目前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这些途径和方法对于来自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微粒运动等过程,可以使这些学生观察并体会他们在中学阶段因条件限制而从未见过的原子、原子核运动以及其他微观粒子等的运动;通过物理实验操作能够让这些学生近距离接触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等物理现象等等。所以说,在讲授大学物理时,适当增加多媒体课件,再配以传统的板书授课,使原本只用文字进行描述的的物理现象或物理实验,瞬间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大大增加物理知识对于学生的魅力;自然科学类学科的实验往往以其高度的趣味性而赢得广大学科爱好者的亲睐,物理也不例外。奇妙的光电、磁电效应,神奇的声光衍射等实验现象会逐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增多多媒体演示,还是加强物理实验操作,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物理的教学效率。
2、有针对性地开放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思考空间对于学生的探究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详细讲解最基本、最主干的知识外,还应创设这样的环境和空间供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诸如推导和论证、知识归纳等扩展性问题。这种创设环境和空间的教学方法我们称之为开放教学。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钻研和探究的能力。除了课堂上适当进行开放教学外,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课外时间来培养学生,尤其是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做能够进一步提升来自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能力,缩小他们与其他同学间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材的内容上多下功夫,有针对性地将部分教材内容定为自学内容,列出自学提纲,在学生有条件的前提下还可以列出一些参考书目,供学生课后自学。当然,教师还要通过邮件、电话等传媒工具跟踪和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并把他们好的自学的经验或心得带到课堂上与大家一起分享。这种学习方法既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的大学的扩招,民族地区高校的办学规模和层次有了较大的提高,有效促进了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但由于面向全国招生,导致这些高校中基础相对薄弱的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给民族地区高校的基础学科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学物理是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的自然学科类基础课程之一,提高其教学质量并非易事。应对这一现状,只有积极探索,努力寻求利于民族地区学生发展的好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改变学生的现状,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民族地区大学物理教学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探讨论文08-31
大学物理实验分类教学探讨论文08-27
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教学差异探讨论文08-27
大学物理的几点教学体会论文01-18
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初探论文01-17
PPT教学大学物理论文08-31
分层教学大学物理论文08-31
大学物理的讨论式教学的论文09-24
大学物理教学的革新及施行论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