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语文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大学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制约着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推进。因此,高职大学语文课必须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改革。本文从教学目标定位、教材编写、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使用及考试方式的选择五大方面探索了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全方位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是以学生为本,抓好三个立足点,即学生能够接受(考虑学生水平)、学生愿意接受(考虑学生兴趣)和学生应该接受(考虑市场需求)。具体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教学观念,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高职大学语文既不同于中学语文,又不同于本科大学语文。中学语文侧重于“工具性”的培养,本科大学语文侧重于“人文性”的培养。而高职大学语文介于两者之间,它包含了培养“工具性(即应用能力)”和“人文性(即人文素质)”的双重功能。所以,高职大学语文既不能讲成“五马分尸式”的“高四语文课”,也不能讲成“蜻蜓点水式”的“作品导读课”。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就在本质上要求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一方面要把人文性放在第一位,使语文课尽可能生动活泼,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改编教材
当前,许多学校采用的教材为本科教材,这些教材的共同特点是:一是以古文为主,缺少现代文;二是偏重文学作品,轻视精美文;三是突出作品欣赏,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而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的文字水平较低,理解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强迫他们去分析寓意深远的文章,描写远离他们生活的人物,势必会造成教学相克。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教材要适应大多数学生的现有水平,要在必要和可能之间找到最佳接合点。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我们的教材应侧重选择通俗易懂、篇幅短小、经典时尚且有强烈感染力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同时,要实现人文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并重兼顾,通过渗透民族精神、公民道德、人生观、荣辱观、人格与尊严、自重自爱和自强不息等内容,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上,训练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在学生愿意接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领悟人生哲理和职业道德。
三、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为了与本科院校争夺就业市场,在强调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培训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为了打造合格的人才,摆脱“高四语文课”的阴影,高职大学语文除应更进一步培养学生朗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语言应用能力外,还应加强以下内容的教学:
1.传承作品中优秀的精神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高尚的人格品质。许多文学作品都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华,表现了华夏儿女的情怀节操、品格修养,体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志趣爱好,对学生精神品格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孔子“见贤思齐”的人格品质、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道德境界、屈原“兴国存君”的爱国情感、杜甫“穷年忧黎元”的忧国忧民情怀、韩愈“为文养气”“养气致盛”的精神活动,无不表达出作者高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以及他们对社会人生的积极思考。
2.抛弃中学单篇课文讲读模式,实现融文史哲为一体的综合研究。“文”,即关于作品本身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研究;“史”,即关于与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的研究;“哲”,即关于作品所体现的哲学理念的研究。这样讲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作品与社会、自然、作者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3.将教学内容分为精讲与泛读两部分。泛读课文作为精讲课文的补充,是布置给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是本作家的其他作品,也可以是同类作家的其他作品。这样既可以满足吃不饱同学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四、从学生兴趣出发,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奇是兴趣的源头。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已很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所以,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
1.适当采用朗诵、演讲、辫论、表演、讨论等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有“讽喻说”“同情说”“长恨说”“自伤说”“矛盾主题说”等多种说法,教学时可先将这些不同的说法向学生作总体介绍,然后由学生先围绕一种认同的说法去查阅资料,然后写成发言稿,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同样,这篇课文又可采用辩论式教学方式,先从学生的发言稿中提炼出两派较集中的观点,形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这样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改进教学手段。目前,大多数大学语文教师还停留在“课本、粉笔、黑板加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的层面上,其教学效果是有限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组合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和记忆率远远高于视听分别利用之和。对人脑功能的研究还表明,多种感官的交替刺激,可充分调动大脑的功能,使之处于兴奋激活的.状态。因此,使用图文并茂、声情相生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光盘,可通过制造全方位的人文环境,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审美感染,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家作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实现语文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与文化素质讲座相结合,安排唐诗系列讲座、文学系列讲座等;与校园文化月活动相结合,开展辩论赛、语言艺术赛、语文知识竞赛等;与学生的社团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创办文学刊物等;与各文学期刊合作,开展小记者采风活动、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等。社会实践丰富了学生的阅历,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增加了他们对文学的兴趣,也真正达到了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
4.适当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课堂教学总是有限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个缓慢的过程。所以,单纯依靠每周几节课堂教学是不可能达到教学目的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承担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责任。
五、围绕教学目标,改革考试制度
考试是对人的知识、智力、能力、个性和品德的全面测定。目前广泛流行的标准化试卷考核,仅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习结果,是很难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的。笔者认为,高职大学语文应围绕教学目标来设定考试目的及内容,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首先,在考试目的上,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以“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为目标,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树立信心。其次,在考试内容上,变知识考核为主为能力考核为主,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不仅要全面考核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水平,还要检测其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人文素质水平。再次,在考试形式上,可采取开闭卷结合式、口笔试结合式、理论与实践结合式、论文设计与答辩结合式及无标准化答案式(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式、见解主张等),力求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的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初探论文01-09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文01-09
教学改革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论文05-24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论文01-09
试析体育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个案初探论文01-09
我国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论文07-22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论文01-17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反思论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