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标准鼓励开发校本课程,但是,缺乏理论支撑,表述比较笼统,许多基础教育学校体育课仍然照搬体育竞技项目,小学生很难掌握,竞技运动素材教材化,不仅可以丰富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运动素材教材化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存在照搬竞技运动项目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域”。对竞技运动项目加以改造与转化,使其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接受能力,竞技素材教材化。同时,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
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一个崭新的理念。理念一:健康第一,使每位学生的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都达到最佳,通过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运动获得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和能力,不仅要求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最终将落脚点归为健康,认为健康才是个体不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理念二:课程内容的时代性,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胆改革传统项目,将部分陈旧的,及一些过分强调标准技术动作而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内容删除。在吸收旧教材精华的同时,及时引入各种新兴的运动项目,精选一些与时俱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及树立“健康第一”观的内容。强调传授具有合理结构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不断更新与社会需求较远的繁、难、杂内容。学校与地区可以根据本学校与地区的优势,建立校本教材与地区教材。对运动素材技术性的改造,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得到快乐,并且生活中可以成为休闲娱乐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健康参与、娱乐和运动,同时,新的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为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三、竞技运动素材教材化的思路
1.竞技体育运动的特点
尽管竞技运动的概念与表现形式在表述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就其概念的核心内容来讲,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主要表现在:
(1)竞技运动是以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为核心目标的;
(2)完成这一目标的途径是训练和比赛;
(3)运动个体充分发挥其生理性能力(体格体能、运动能力等)和心理性能力是完成目标的基础;
(4)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即是运动个体经由持续不断的训练,最终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的过程;
(5)竞技运动的技术是高、难、美、新、杂,最人限度地挖掘内在体力、心理、智力方面的潜力。
2.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项目为主,即使是武术这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打上了竞技武术的烙印,未能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机械地搞“一刀切”,表现在:运动技术的高难度与学生学习掌握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矛盾,竞技运动的'技术高、新、繁、杂、难的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常常认为是最先进的技术,必须传授给学生,但是那种高技术恰恰是少数人的“专利”违背了选取运动素材应遵循个体差异和个体需要的原则。在小学体育当中小学生抱着大篮球投高篮筐,有的学生连篮板都碰不到,试想小学生如何能够通过体育运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快乐,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为了体育成为小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必须对竞技体育运动素材进行合理的改造。国外在竞技运动项目内容教材化方面给了很好的启示。例如,前苏联、美国等国家兴起小排球、小篮球、小足球运动,学校体育部门对正规的排球、篮球、足球等竞技体育运动的器材、场地进行了改革,很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目前,日本在“快乐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对正规的竞技项目进行改造,使之进一步适合青少年健身运动的需要,这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竞技项目的广泛措施,被改造的竞技项目可称作为亚竞技运动。亚竞技运动包括半正规和非正规两个层次,半正规是修改正式的规则,而非正规是自己制定规则。因此,亚竞技运动项目并没有改变通过竞争决定胜负的竞技特征。日本的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小学体育竞技运动素材教材化的策略
余仲平、曹玉梅在《对竞技体育教材化的思考》中这样表述,竞技体育教材化:
(1)向游戏方向教材化;
(2)向生活、实用方向教材;
(3)向文化方向教材化;
(4)向综合化方向教材化;
(5)复杂的正规竞技项目的动作,技术,战术体系和规则分解化发展;
(6)向趣味化方面的教材化;
(7)向简化方向教材化;
(8)向运动处方方向教材。刘卫中在《对竞技运动教材化的几点思考》中竞技运动项目的体育教材化改造中,首先要紧紧围绕体育教材的健身性、文化性、基础性、科学性、趣味性、民族性、时代性等选编原则。从体质健康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等视角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体育教材的挖掘与建设。对一些技术复杂、难度较高的项目要进行改造,具体的改造的方法,可以用简化、变形,游戏化、生活化等多种途径进行。樊炳有、梅建峰在《对竞技运动教材化有关问题的探讨》提出对竞技运动项目的体育教材化改造要向动作教育方向教材化,要素化、淡化竞争的因素,追求动作的合理性和美感;向游戏方向教材化;向理性方向教材化,追求“懂与会的结合”,其方法主要是挖掘运动背后的原理和知识,并将其“编织”具有探究式的教学过程;向文化方向教材化,理解运动的文化背景,突出文化的情调和氛围;向生活、实用方向教材,使运动更贴近学生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与工作,这种教材既突出了运动的实用性价值,又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向简化方向教材;向变形方向教材化,把几种运动进行重新组合,在器材和规则上进行大胆的改造,成为一种“似是而非”的新运动项目;向运动处方方向教材化。
四、小结
小学体育竞技运动教材化,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则,对竞技运动要简化技术结构,降低运动难度,使其既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的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运动时的身心负担;调整场地、器械的规格,修改竞技竞赛规则,使其能适应广大小学生的实际,降低负荷要求;使运动负荷易于控制在最佳价值阈内,满足学生健康需要。应遵循完善人体和增强体质的原则、学生可接受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渐进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参考文献:
[1]李杰凯.论“轻体育”与竞技运动项目“软式化”发展趋势[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8.
[2]曹卫.对竞技体育教材化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3.
[3]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