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适应道德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培养受教育者对遭德规范的认同感,推进道德教育的改革创新,道德教育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道德教育贯彻主体性原则的主要逾径是实行自我教育法为此.必须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大胆适当地加以引导,调动受教育者的道德上进心,并把个体自我教育与群体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关键词:道德教育 主体性原则 自我教育法
一、道德教育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是指主体在与客体相互关系中生成并表现出来的主动、主导、积极能动的性质。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就是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作为施教主体的教育者,将教育对象视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通过调动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原则。道德教育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
1.坚持主体性原则是为了适应道德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
道德教育的任务是把客观外在的社会道籀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的认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习惯。因此,道德教育过程不仅是教育者遵照一定的教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行教育的过程,更是受教育者主动地将教育内容(社会要求)内化”为自身道德情感和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和习惯的过程。根据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和外因要通过内目起作用的原理,这种“内化”与“外化”的根本动力.在于受教育者内在的思想心理矛盾。没有受教育者积极有效的参与和配合,教育者的道德说教就如对牛弹琴,不会产生任何实际效果。在同样的教育者作用下,在同一教育情境中,受教育者之间之所以会表现出不同的甚至是大相径庭的接受状况,主要就是由于受教育者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及其发挥程度不同造成的。因此,坚持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实现教育目标的众多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是搞好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关键因素。
2.坚持主体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受教育者对道德规范的认同感
只有内心认同的原则和规范,人们才会自觉自愿地遵从。所以,道德注重的是觉悟,强调的是自律。道德的维持主要是依靠人们内心的信念,传统习惯、社会舆论等只能起辅助作用实践已经充分证明,缺乏主体内心信念支撑而主要依靠空洞说教和外在压力等非理性手段推行的道德必然要扭曲变形,无法真正落实。因此,道德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和强化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内在认同感,使道德观念、原则和规范在他们身上内化入心,坚实持久。但如果学生游离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边缘,做一个无关紧要的看客,他就可能认为这种教育教学只不过是一种于己无关的外在表演而已,就很难产生对其内容和要求的深切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只有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调动和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投入教育教学过程.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人,才能引发和促使他们对道德问题进行认真深入的独立思考,认识和体验道德的意义和价值,从而确立和强化对道德要求的认同感和亲近感。在这样的基础上,他们就会真正懂得“为仁由己”(孔子语)、“积善成德”(苟子语)的深刻道理,就会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经常性的道德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从而将恶恶善善、完善自我的自发愿望转化为对优良道德和理想人格的自觉追求和塑造。
3.坚持主体性原则是为了稚进道德教育的改革创新
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改革创新的问题,是当前道德教育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但由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双边性,单靠教育者本身的探索和努力,显然难以在这方面取得真正有价值的成果。道德教育改革刨新的推进及其效果的检验,都要紧紧依靠学生的参与和配合。由于主体性原则强调调动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人,因而也就使道德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成为师生共同关注和参与的事情。学生有了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权利和机会,就会激发出他们创新的热情和活力。他们就会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提出种种意见和建议,促使和帮助教师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调整教育教学进度。同时,由于这种学生主体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过程会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相互了解,因而也会使师生间彼此的评价更为全面公正。这对于推动道德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促进教学相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道德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不同的特点,区别对待,因材旌教,增强针对性。这就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教育对象的道德实际,以便确立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但在实际的道德教育过程中,这一点总是难以真正做好。原因在于受教育者的层次性、变动性和个体差异性是非常复杂的,教育者很难深入具体、逐一及时地加以掌握。而受教育者对自己的现实阿题、发展要求和思想状况,则总是最为了解和有强烈的切身体验的。所以,实行主体性原则,强化受教育者自身的主动参与,让他们给自己提出既适应社会化要求又具有个性化特点的道德发展要求,就能使道德教育更符台受教育者的具体实际,从而切实改变道德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单一呆板的状况,并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将困材施教原则落到实处。
二、自我道德教育法
道德教育贯彻主体性原则,主要是通过自我教育法来实现的。自我道德教育法,就是在教育者的引导和启发下,受教育者根据道德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之心。主动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原则和规范,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自我教育法充分体现了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其作用主要有两点:第一,自我教育是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关键,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发挥的中介,能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受教育者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是自我教育的基本特点。第二,自我教育法有利于增强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和自身的免疫力“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叶圣陶语),文化科技教育是如此,道德教育更是如此。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要取决于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自我教育的过程,就是提高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过程。受教育者只有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始终坚持正确的道德原则,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运用自我道德教育法,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首先,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相信受教育者具有自我道蔷教育的'能力对善的追求和与此相应的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对现行社会道德规范的熟识和遵从,而且要为文明发展和道德进步造就出善于识别、突破、超越腐朽落后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的一代新人。这就要求我们摒弃传统教育中常见的依附权威、盲从权威、个人主体意识弱化的不平等观念,而更强调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独立性、自主性受教育者可能是幼稚和不成熟的,但他们更是有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应该受到尊重,并在这样的前提下发展自己。但是,我们现行的道德教育,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主体性缺位”问题:对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对他们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机械灌输与被动接受的教与学的关系,由此造成了学生独立人格塑造上的困难。事实证明,只有尊重受教育者自主学习的权利,相信并发展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有效地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主体效应,才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信心和责任感,才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独立思考,也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真正成为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变革的台格的道德主体。
其次,教育者要大胆、适当地加以引导,使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自我教育并非放任自流,也非降低标准,而是在教育者的启发引导下开始,沿着教育目的指示的方向进行的,因而是一种新型的有控影响换言之,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是实行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和自我教育法的题中应有之义。教育与自我教育,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经过教育,才能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只有培养出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才能检验和提高教育的效果,实现教育的目的。所以,作为施教主体的教育者还是要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引导、激励和点拨的艺术,使受教育者明确自我教育的特点和要求。道德是实践性很强的学问,道德教育必须立足于理性的实践并以此为目的所以,不仅要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水平,更要引导其认真踏实地践履道德规范,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强化自己已有的正确思想行为,修正不正确的思想行为。也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根据自身道德品质发展状况和社会环境变化的要求,在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道德信念、磨炼道德意志、训练道德行为方式等方面相互平衡,协调发展,达到和保持知行统一。教育者在引导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好自身作为道德主体的人格示范作用,做以德治学、以德治教的楷模。
再次,要让受教育者充分认识道德内蕴的无穷价值,激发和调动他们的道德上进心。学生道德上进心不足的问题,是多年来困扰我们的道禧教育的一大难题,当然也是实行自我道德教育法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为此,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道德内蕴的无穷价值,深入批驳“道德无用论”。道德的巨大价值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问题只在于我们是否重视和如何开发利用这种价值。就拿市场经济来讲,它是契约经济、法治经济,因而也是信用经济、道德经济。所以,不仅市场是经济活动中一只看不见的手,道德也是经济领域中一只看不见的手诚信、热情、爱心、礼义等优良道德因素,是能够变为巨大的物质财富的。缺德也能让某些人发一时不义之财,但最终会使其身败名裂,没了市场。在现代社会,道德不仅没有也不会贬值,而且它对每一个人的价值是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了。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问题和危机,这些问题和危机背后的思想根源,是人文道德的危机。所以,道德滑坡问题正引起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极大的关注和忧虑。以往我们的道蒋教育往往只关注道德对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转变社会风气、促进实际工作所起的作用,即它的社会价值,而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教育始终非常强调的道德因素在个人健康成长和自我完善中的重大意义即道德的个体价值则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在我们这个日益趋向“务实”的年代,这种偏颇是导致许多公民和学生对道德教育不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实质上,道德无论对于社会还是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人类理想的社会是伦理的社会21世纪将是人类道德文明重建的世纪。学生真正理解了道德所具有的广泛、深刻、巨大的价值,就会高度重视道德修养,积极投入道德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身道德水准,清醒自觉地抵制社会环境中不良道德因素的刺激和腐蚀。
最后,要把个体自我教育与群体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巨大而持久的道藩教育力量。自我教育可分为个体自我教育和群体自我教育两种形式。个体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个人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自我批评等方式提高自我修养的方法。群体自我教育是指某一集体内部的互帮互教活动这两种自我教育形式都有很多具体的活动运作方式。当然,集体由个体组成,个体不能脱离集体而孤立存在,集体与个体之间总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所以,要注意把两种形式的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既要发挥集体帮教对它的每个个体的巨大作用,又要发挥个体自我教育对所属集体的积极影响。只有形成集体与个体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才能既完善个体,又提高集体。
【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与自我教育法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道德教育中的价值主体性论文01-02
公共政策评估主体性原则透析论文04-28
自然的主体性的论文04-27
浅析译者的主体性论文04-25
翻译的主体性分析的论文04-28
简述主体性主体性教育及其实现论文01-01
论文的内容与原则07-12
关于职业道德教育的论文03-30
公民道德教育的困境论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