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在国内,有51.3%的高等院校的工程管理本科毕业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其余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且各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培养方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重庆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工程管理专业办学时间较长,且工科实力较强的9所高校的课程设置进行统计,其中相关专业课程学时的平均比重为51.54%;同时,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四大平台课程的平均学时比例为:6.6∶6.1∶3.1∶1。通过对国内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以下特点:
(1)与国外相比,国内相关专业课程的比重较低,也就是通识性课程(比如:外语、数学、体育等)的比重较高,体现出“厚基础、窄口径”的特点。
(2)与国外相比,平台课程中的工程技术类课程的比重低,注重工程技术课程与管理课程之间的平衡。
(3)核心课程不明确,相关专业课程比较分散,缺乏具体的特色。
(4)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实训的教学和培养。国内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学时比重一般在20%以内,而国外超过了35%。上述四种现象,在工科实力比较薄弱的财经、师范类院校内的情况更加突出,有的院校专业课程比重不足20%。当前,由于工程管理是就业热门专业,很多院校盲目跟进,然而其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不具备,在课程设置时往往很被动。根据2014年对全国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情况进行调研,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读研率、工资水平和工作胜任能力五个指标均低于土木工程专业。因此,优化现有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势在必行。
2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与知识的关联性分析
根据哈佛管理学者罗伯特卡茨(RobertL.Katz)对有效管理者的能力判断,作为一名工程管理人才应当具备三种技能,即技术性技能、人际性技能和概念性技能。且三种技能存在递进关系,与管理层级的高低正相关。同时,研究表明,作为职业工作人员,随着工龄的增长以及职业发展阶段的变化,其学习内容也在不断调整。因此,在大学阶段培养、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技术性技能更加重要。工程管理的技术性技能则指在工程管理中如何“处事”。也就是对工程管理中的某项活动、任务的分析能力,以及对专业工具和条例、规章、政策的熟练应用;尤其是在具体的、特定的活动和任务下对工程管理方法、流程、程序或者技巧的`理解程度和熟练程度。职业工作人员具有三种职业发展通道,即“纵向发展”“横向发展”“综合发展”。随着企业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导致个人在职场中纵向发展空间受限。同时,工程管理专业与土木专业的毕业生相比,个人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比较弱,横向发展的通道发展缺乏比较优势。因此,走综合发展的通道,是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职场发展中更为理想的选择。因此,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类知识,而且还需要掌握工程管理、经济、会计、法律等相关知识,为后续职业的综合发展打好基础。
3以职业发展为基础的课程设置的特点
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教育应回归大众教育的特性。学校和学生都应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观念。在课程设置上要与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工作岗位素质、能力和知识需求,按照“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高质量”的思路,以应用型、实战型教育为主,围绕工程管理对象本身,突出解决工程管理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和素质。首先,学习工程技术、施工原理,熟悉施工现场环境与管理范围、内容与目标,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在一线岗位上的生存技能。其次,学习工程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注重培训学习的分析、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让所学知识在工程技术工作中能融合运用和创新。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评价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形成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具备从管理岗位向领导岗位转变的能力。只有这样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才能培养出更加符合建筑领域需要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4课程设置优化措施及建议
(1)在设置和调整课程时,应重点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就业方向和岗位工作进行重新梳理,侧重于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经营管理知识的工程技术应用部门的从业人员,重点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具有发现、解决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安全问题的能力,体现出所学的有限知识的实用性。
(2)在学分、学时分配上应突出工程技术课程,兼顾管理、经济课程,适当加入工程法规课程,尤其是财经类、师范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适当控制工程力学、工程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比重。突出工程地质、工程材料、施工技术、工程质量、工程造价等运用性、实战性课程分量。工程管理面向的专业领域要从房屋建筑专业向市政工程、道路工程、隧道工程等方向多元扩散。
(3)要针对国内建筑领域内,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招标师、咨询工程师(投资)、造价师、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知识、能力需要,开设相关课程,调整具体知识输出结构和内容,使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和实操锻炼,具备工程项目所需“五大员”的上岗能力,为个人职业转向专业注册类人才发展打好基础。
(4)要在工程技术课程的授课中,融入管理、经济和法律知识,在管理、经济和法律平台课程中结合工程技术的专业背景。平时注意培养、锻炼学生的复合性、交叉性思维模式和能力。
(5)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团队应更多地思考在工程管理中会面临哪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精心选择优秀案例,将工程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教室内、课堂上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以工程项目管理者角色的身份对案例进行分析,在情景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发挥学生在课堂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5结语
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工程管理专业学位培养与职业认知相衔接的体系,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和职业的发展缺乏相应的认知。要提高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提升工作岗位胜任能力,必须大力促进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相融合,力求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上岗条件相对应,学位课程的知识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相衔接,从而培养出更多满足市场需要和建筑业发展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建筑施工管理优化研究分析论文12-26
工程施工管理优化措施论文12-22
关于企业绩效管理的优化研究论文03-31
关于企业绩效管理的优化研究的论文04-01
软件质量管理的优化对策研究论文10-22
最优化理论视域下的课堂管理研究论文07-03
略谈优化管理提高体育生成绩研究论文10-18
机电工程物料管理及优化论文10-19
工程管理毕业研究论文提纲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