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发展十年来,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近两年在校生规模迅速扩大。但与此同时,随着京津冀建筑市场“门槛”的统一,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竞争的加剧必将带来人才的激烈竞争,使得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难度急剧提升。目前,还存在着诸多影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比如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当、毕业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不能完全满足工作要求等。因此,尽快解决这些差距,以适应社会需求,正是我们面临的机遇。
新型建筑工业化呼唤职业教育现代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因此,选择人才培养方案为视角,分析研究现阶段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探索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求实现专业的良性发展。
一、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能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本专业的教学团队在充分调研区域工程造价岗位职业能力发展阶段,并充分考虑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出我院的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能完成造价员岗位、招标代理岗位要求的各项工作,经过实践锻炼拓展达到造价工程师、招标师的执业要求。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能适应建筑市场的不断变化,具有熟练从事建筑、安装及装饰工程预、结算,以及招投标文件编制的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体系构建
如果说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实施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那么,课程体系就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与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工程造价专业采用“校企合作、课岗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工程造价专业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培养适合行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构建三阶段课程体系框架。按照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让企业专家引领专业发展,根据造价员岗位的任职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与教学,课程与教学的所有安排都围绕项目进行。构建符合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专项——综合——顶岗”三阶段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前四学期,理实一体校内外实训相结合培养学生能计量、能计价、懂结算、懂招投标文件编制、会管理的专项能力。第五学期(分层次培养):根据实训答辩的方式选择优秀学生,成立“中关村造价班”,由企业具有实战经验的专家实行一学期的全封闭训练;由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指导其余学生进行15周的综合能力实训,由简单到复杂选择4~5个岗位项目,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能确实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就业顶岗能力,教师只在每周一进行指导,周五进行实训项目验收。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由指导教师进行审核,合格者开始下一个岗位项目。在此过程中推进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探索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二)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基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分析,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重构基于工程造价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把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应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落实到各门课程教学之中。围绕土建工程造价员、安装工程造价员、装饰工程造价员、市政工程造价员、招投标代理五个工程造价专业核心工作岗位,材料员、资料员、施工员等拓展岗位,构建工程造价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基础能力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支撑课程群、职业能力拓展课程群。
(三)课程开发。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六个对接”,完成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开发。
1、教学方法与生源特点对接。由于生源紧张造成高职生源质量每年都有变化,深入分析学情,动态掌握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分层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学习和实践,实现教室与岗位合一、作业与工作任务合一,讲练结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校本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持续更新。根据行业企业对造价员、造价师、招标师要求的变化,引入行业、企业新标准、新技术,结合校内实训条件及校外实训基地发展趋势,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以胜任岗位工作为核心的学习项目或任务,并根据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进行组合和顺序编排,最终形成本专业成体系的校本教材。
3、课程实训与技能大赛对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将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预算软件技能大赛”引入课程实训,实现实训和竞赛培训一体化。通过参赛,可以充分展示我院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与行业企业的产教结合,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4、课程评价与学生成长对接。树立“人人成才”的人才观念,建立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人才评价体系。首先,注重过程考核,每个项目结束即对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将企业产品评价的标准引入项目考核,作为衡量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能力渐次升高,增强其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其次,加强实践考核,期末考试采取“应知+应会”的考核方式。
5、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由此,把“造价员”等的职业资格标准纳入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使学生具备从业、执业资格。 6、课程学习与终身学习对接。树立可持续发展与终身教育的课程观念,课程设置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技术,还要引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生即使走上工作岗位后也要注意知识结构的更新,为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三、人才培养实施保障措施
(一)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深度合作,建立校企双向互兼机制,聘用与培养相结合,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落实学院“领头雁计划”、“能工巧匠上讲台计划”和“双师素质计划”。首先,通过鼓励校内教师顶岗锻炼、社会服务、考取注册职业资格证书、中短期培训、学历教育等;其次,从合作企业聘请技术专家、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做兼职教师,在进行必要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后,让他们在我院担任兼职任课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使课程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学生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内实训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条件。首先,积极探索课堂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已有的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不断建立新的合作企业,通过顶岗实践、提供咨询服务等途径,利用企业场地和吸收企业教育资源。同时,根据企业项目的进展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鼓励学生走进企业,主动参与工程实践;其次,本专业目前校内建有两个工程造价实训室,建筑综合实训室、招投标实训室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训教学环节。
四、结语
人才培养方案是否适应行业要求,必须通过毕业生是否能满足企业要求来检验。通过对高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在实施中发现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多数企业要求毕业生顶岗实习时即能上岗,上岗就是熟手,而我们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顶岗实习时还是生手;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理论知识不足等。因此,高职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要符合行业和企业的需要,顺应区域产业的发展。坚持为京津冀建筑业服务的办学定位;坚持以“四个合作”为主线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等各方面建设;将提高教学质量放在中心位置,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将进一步创新、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