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大量毕业生因找不到工作而就业艰难,一方面许多单位因人才短缺而发展受到制约。本文结合邢台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改精神,从社会需求、专业定位等方面论述了地方院校计算机本科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社会信息化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信息化社会的人才素质也离不开计算机,因此高校计算机专业迅猛发展。目前我国有普通本科院校679所,其中505所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全国高校专业点数之首。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校人数是高校在校生人数最多的本科专业之一。计算机专业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反映了高等教育对国家信息化浪潮的积极响应,为大批学生创造了接受IT教育的机会,但同时出现的专业目标随意、人才规格盲目及培养方案混乱等问题日益突出。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时间短、基础薄弱,另外还受到师资队伍、办学层次、技术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如何在激烈的计算机专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奋发图强,走区域性特色发展之路。
一、信息化社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转型,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规格、标准和类型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时代人才的责任:一要满足社会急需,提供建设人才;二应引领社会未来,培养治国之才。当前,面临诸如高科技大发展、全球经济大开放、多元文化大汇合和经济体制大转轨等形势,许多专家呼吁:高等教育要从以专业教育为轴心转向以素质教育为轴心,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现代社会要求本科教育培养知识广博、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便为高层次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生个体今后的多方向发展提供全面的准备,这与终身学习和职业流动的现代化潮流是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已不再满足于让学生具备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要培养他们具备持续学习和创造知识的素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近年来,对于“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是一个热门话题。宽口径意味着加强素质和能力培养,而不是什么都会一点的“万金油”。但是宽口径不能淹没专业特色,还需要强调专业结构的特色和执行的深度。社会需要的是既有专业素质又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对于IT领域而言,“复合型”人才是指既拥有IT专门技术,有具备某个(某些)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或者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仅有专业知识是完全不够的,还要具有专业应用技能、专业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综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专业素质。
关注一下大学生招聘会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几乎每个IT公司都毫无例外地谈到了计算机专业人才综合素质问题。很多企业在选择应聘者时优先考虑的前五项因素依次是:持续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参加过项目或者实习有团队合作意识。排在其后的才是学习成绩。可见企业更看重一个人面对新事物的再学习能力以及面临新问题的解决能力。企业考虑的是应聘者将来工作的关联性、有效性以及成本最小化,而一旦进入工作角色后,注重的不仅是曾经做过什么,更是以后能做什么,要求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应对经常变化的客观情况。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计算机专业教育重新定位专业目标,提升专业素质,适应社会需求。
二、地方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教育的定位分析
1.地方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教育的定位
计算机本科专业教育的发展与国家信息化目标、信息化进程密切相关。计算机技术市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计算机人才的层次结构、就业去向、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计算机类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不是数量太多或质量不够,是计算机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针对性不够明确,导致了结构上的不合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也应当是金字塔结构,如图所示,与社会需求的金字塔结构相匹配,才能提高金字塔各个层次学生的就业率,满足社会需求,降低企业的再培养成本。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在本科阶段对研究型和工程型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从事信息化类型工作人才的专门培养则是明显不足。另外,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认识与目前高校通行的素质教育在内涵上存在差异。以学习能力为代表的发展潜力,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素质之一。企业要求人才能够学习他人长处,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盲目自以为是”的弱点十分明显。社会的需要是人才的生命,人才可以改造社会,但首先要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否则只能被社会所淘汰。地方院校计算机本科教育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将是一个正确而明智的选择。
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研究型、工程型、应用型的划分主要是从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性质的角度产生的。在信息社会中与计算机密切相关的岗位上,从工作性质的角度看,一个人的工作可能是研究型,他需要以知识创新为基本使命,研究的内容可以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或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他还可能是工程型,就需要考虑基本理论和原理的综合应用,不仅要考虑所建造系统的性能,还需要考虑系统的代价以及其他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而具体的工程既可以是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系统,也可以是软件的系统,包括应用软件或者系统软件。作为信息化社会广泛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即信息化人才)在各种企事业单位承担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同具体应用领域的人才相比,他们要了解各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善于系统的集成和配置,更要有能力管理和维护复杂信息系统的运行,或者称他们为“信息技术人才”更合适。
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在大学办专业首先是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信息化社会在多领域多方面形成了对从事计算机产业和信息化工作的人才需求。地方院校计算机本科教育定位于信息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广阔的生存空间。从社会信息化趋势来看,信息化应用型人才需求面广、量大,是信息化人才金字塔的基础。从计算机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工作的趋势来看,地方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教育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2.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战略的现实意义
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第一有利于加强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技术学科,科学的成分有,但工程技术的含义更多。但目前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足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用人单位有反映,学生自己也有抱怨。这种现象不改变,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就会越来越被动。第二有利于促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从学校层面来讲,可以考虑和有一定资质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其中设立实习基地等。当然这里需要考虑企业的利益,例如让学生做一些无偿或低酬的专业义工等。
把一些应用性较强的实验室对外开放,一方面增加学生实践锻炼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创收以完善或深化学生实践活动;同时发挥实验设备的生产功能和社会效益,奠定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进一步优化的物质基础。
三、地方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新形势促使地方高校在计算机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上,要超越单纯培养计算机人才的“专家型”或“技工式”两个极端的视野,注重专业知识基础,强化专业技能特色,拓展专业创新实践,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
1.培养目标
地方院校计算机本科教育的专业目标主要定位在培养行政、企事业单位、科研部门、各类学校、各类IT公司从事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技术应用实践及科研开发,以及计算机教育培训的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图计算机专业人才类型的金字塔结构本专业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开展计算机技术应用实践与技术开发的训练。教师教育类学生在完成教师教育类本科统配公共必修课程学习的同时,还要接受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专业素质:具有全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和维护技术;掌握计算机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与开发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良好信息素养。
3.核心能力
国内外新的能力观认为:人的核心能力不再局限于具体岗位的专门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而是多种能力和品质的综合体现。新能力观要求具有收集、整理、使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以增强适应性和应变能力。新能力观重视个人品质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它把人际交往与合作共事的能力,组织、规划、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作为能力的重要构成。因此地方院校计算机本科教学计划应强化以下核心能力培养:(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良好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
(2)掌握计算机系统分析与维护技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应用开发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水平;
(4)具有健康的体魄、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一定的艺术鉴赏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4.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关于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体系,上世纪90年代初ACM就提出了《CC1991》教学计划,随后几年又分别推出出《CC2001》、《CC2002》和《CC2004》等不同版本,这些研究成果奠定了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体系框架。
邢台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系2001年成立以来,坚持地方高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发展战略,在规范和完善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以往毕业生的工作反馈和就业调查表明,该战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2006年“面向应用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确立为邢台学院首届教改项目,计算机专业建设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总结以往经验,最近修订的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方案,如表所示,新方案关注了学生的兴趣倾向和社会的不同需求,新方案将注重基础、拓宽口径、强化特色,培养新时期计算机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地方高校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专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研究论文04-23
关于高校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探索论文11-23
提高应用型民族学人才培养的策略论文11-30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论文11-09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的论文11-09
应用型人才培养初探论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