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培养,不断改进探索新的思维方法,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分析入手,充分利用教材史料联系时政热点。
关键词:历史教学;思维能力;注重培养
当前随着新的教改形势的需要,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历史教学中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让学生了解历史,还要让学生认识历史,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在正确理解历史思维能力的前提下,应做好以下几点:
1注意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迫在眉睫。但在我们实际的教育活动中,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一线教育工作者中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的方面。主要表现在:(1)教师只注重了课堂讲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长期下去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能力。(2)教师满堂灌式的讲授课本知识,缺乏对历史知识理解上的引导推理,只强调学生把所谓的知识点记忆,忽视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3)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养成自己的思考习惯,机械性的被动接受,影响历史思维能力的进步。例如我在教学《法国大革命》这一课,“拿破仑夺取法国政权的原因”时:(1)法国内忧外患,迫切需要一位强人来执掌政权。(2)拿破仑上台有其经济基础。但是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至此,也只能是传授了历史知识。如果接着我们在和学生分析:拿破仑之所以在当时那样背景下(上台)成功了,从当时背景形势和物质条件来分析,这就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这样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2不断改进探索新的历史思维方法
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具备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然而他们知识方面的欠缺,对于复杂的历史现象本身还不能完全理解,所以在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根据青少年的认知能力,采用合理的适合他们的'思维训练方法。(1)让学生认识每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要注重研究事件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2)历史事物本身就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延续着,引导学生注意历史事件发展的前后联系及继承。(3)对于一个历史问题要学会从其根本原因入手,体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力。(4)让学生掌握人民群众在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比如我们讲授“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特点及留给后人的共同历史教训”,学生看上去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总结“特点”。这时我们启发学生运用分析法,从四个历史事件的性质、目的、作用、影响等几方面去考虑,它们各自的特点就迎刃而解:“太平天国是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其轰轰烈烈的战果,发展成为中国农民运动的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义和团是发生在二十世纪初期的一场农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加速了清朝腐朽封建制度的灭亡。”“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为了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办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教学生在分析“共同的历史教训”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从最终结果、由此说明了什么问题等方面来思考与认识:“这四次斗争结果都失败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都没有改变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命运。和学生一起归纳:旧中国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只有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3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分析入手
鉴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初中历史教材对于历史概念没有做出系统、完整的注释,而是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具体描述让学生感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让学生掌握历史概念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学习《工业革命》一课时,可以在学生了解了整个过程后,引导学生归纳:工业革命实质是一场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的过程。这样对工业革命的概念内涵加以概括,有助于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有意识地注重对一些历史概念进行归纳和讲授,就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历史概念,加深理解历史知识,也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作为教育者潜移默化地加深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4充分利用教材史料联系时政热点利用当前新历史教材中配备的丰富的历史原始材料,如图片、历史故事、地图、历史图表、数据等,并配以相应的“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究”等题型。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现丰富的历史场景,直观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归纳整理、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辨别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手段。“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教师也要注意把学过的历史事件同当前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学完抗日战争胜利这一章,可以联系当前的中日关系,及日本政府的种种表现,让学生展开讨论:当前中日关系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最后得出结论,日本能否正视历史,承认在二战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是中日关系继续发展的关键。让学生感受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恰当的结合起来,不断尝试新的教学理念,探究改进新的历史思维方法,联系现实时政热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燕学敏;《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中学教师).天津教育出版社.
[2]侯建飞,金波;《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闫焕民,刘印亮;《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术》.初中历史.
[4]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天津教育出版社.
【历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论文07-04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09-2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论文09-28
小数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尝试论文12-02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策略论文09-01
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实践研究论文10-08
语文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07-07
从《浮力》教学谈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12-03
初中生思维能力在案例教学中的培养论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