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理规律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高中物理教师应该不断地完善实验的教学方法.本文将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关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环节,也是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国的教育一直把应对考试当成重点,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学生“分数高,能力低”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物理这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这一现象更加突显.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该把物理实验教学重视起来,把物理规律的讲解和实验有机融合起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物理学习观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将从“精心设计实验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参与,提高实践能力”“在实验中验证规律,突破教学重难点”“实验误差分析,加深学生理解”四个方面入手对高中物理教学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精心设计实验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实验过程的精心设计,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能主动地去学习课堂知识,探索物理规律,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得到提高.比如在教学“力的合成与分解”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我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我选了一块木板,把一根橡皮条的其中一端固定在板上的钉子上,然后用两条细绳系住橡皮条的另一端;之后我找来两名学生,让他们分别用测力计成一定角度拉细绳,把橡皮条没固定的那一端拉到一个固定点O.这时,我再让另一名学生记录下这个固定点在纸上的位置,和两个学生拉绳子的方向以及两个学生手中测力计的拉力数值.之后,我让剩余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按照实验做出两个拉绳学生拉力的图示,并让他们利用学的平行四边形规则求出两个人的合力.之后我让一个学生用测力计拴住橡皮绳没有被固定的一端,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一端拉到和前两位同学相同的点,这时记录下这位同学拉绳子的方向和测力计的读数用力的大小,然后总结出两次力的大小和方向规律.通过实验中两个力之间的比较,学生的探索兴趣被激发出来,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教学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让学生动手参与,提高实践能力
实验是一个动手操作的过程,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其他国家,物理课程大部分教学时间都在进行实验活动,这些实验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或者教师讲解相关知识的同时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对国外教学经验的学习,我认为想要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如在进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时,为了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我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步骤:首先找到一名同学将一根细线穿过金属小球上的小孔,在细线的一端打一个结使金属球不易脱落,制成一个实验用的单摆.之后我让学生将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的上端,把铁架台放在课桌旁边,让单摆在桌子外面自由垂落.完成准备工作之后,我让学生动手测量出单摆的摆长即绳子顶端到球中心点的距离.完成测量后,我让学生把摆球拉开一定的角度,不人为给小球初速度地平稳释放小球.当单摆的摆动稳定后,我让学生在其经过最低点时开始用秒表计时,记录下单摆40~60次全振动用的时间,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出一次振动时间及单摆的周期.在经过多次的测量之后,计算出周期的平均值,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重力加速度.这样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对知识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三、在实验中验证规律,突破教学重难点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际上是引导学生验证物理规律的过程,而物理教学的重难点就是帮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物理规律.因此,教师应该重视结合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学习好物理知识.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规律是教学的难点.如果不结合实验,仅仅通过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来让学生背诵这样的物理规律,学生很难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理解.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验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掌握物理知识,我在授课时,先向学生介绍了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打点计时器是一种用来计时的仪器,它打点的频率和交流电的频率有关,在电流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0.02秒打一次点,因此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之间的距离就是与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段内运动的距离,研究这些点之间的距离关系,就可以掌握物体运动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给出的公式计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这样通过实验,教学难点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学生理解的.难度也下降了不少.
四、实验误差分析,加深学生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所产生误差的原因,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规律的途径.对实验误差的分析,不仅能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分析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把实际操作与理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如在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有的学生发现相邻两点间打点的时间不同;有的学生发现测量两点间距离时会产生测量误差而导致实验所得数据不精确;有的同学则发现木板不同部分的粗糙程度不同也会引起数据计算的误差.这时我就引导学生进行了这些误差的相关分析,我首先向学生介绍由于电流频率不同,实际上不可能做到理论上两点时间间隔完全相同.之后我分析了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缩小测量误差,以保证数据的精确性.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分析实验中的误差,可以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目的不断地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真正意义上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的教育目的,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方路线.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2]王举村.打点计时器问题6注意[J].高中数理化,2007(10):32-34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讨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论文07-04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讨论文11-15
怎样优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论文07-04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改革研讨论文11-09
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讨论文11-14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论文11-14
高中物理之实验教学综述论文10-14
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索论文07-04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研究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