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祸肆虐直接推动米价上涨
广西是太平天国起义的策源地,最先受到冲击,战争使社会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正如咸丰皇帝在其谕旨中感叹道:“军兴以来,已越两年,逆匪自粤而楚,攻陷州郡,蹂躏地方,吾民颠沛流离,深甚悯恻。” 战争使得百姓家园被毁,颠沛流离,无法正常的进行生产生活,农业自然无法很好的经营,米谷产量必然下降,供求必然失衡,从而使得米价上涨。 战争给社会生产造成很大程度的破坏,使得农业生产与商品市场无法正常的运转,直接导致了米价及其它物价的上涨。除了战争直接破坏以外,还有一些战争附带因素也会促使米价上涨,比如战争时期双方大量的军队成为消费者,在供求上会发生突变,导致供不应求, 如咸丰元年(1851)“署广西巡抚周天爵奏请设局收捐米石,以裕军储。从之。” 这样市场上有限的`米谷由于官方的大量采购,供求平衡度必然遭到破坏,而导致米价上涨。有时兵米不足还会从仓储之中支取,如“咸丰三年(1853),拨广西常平仓谷支放兵米。” 不仅如此,战争使得社会机制无法正常运转,自然仓储机制亦是无法展开。“自军兴以来,各省仓谷大多空虚” ,或者遭到破坏。正如1874年刘长佑奏:“咸丰初年以来,广西除桂林、镇安两府,郁林一州,白色、博白二厅、县外,其余府州厅县皆相继陷落,署衙、仓、狱尽毁。现欲修复者文、武衙署293 处,仓、狱85 处,需银20 万两。”
二、战争耗费巨额军费
清政府为了镇压起义,从各省调集了大量军队,浩费巨繁。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军费,即白银骤然间涌入广西地区,势必会造成银钱比例失调。笔者对《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和《文宗显皇帝实录》中所记载的1851 年1 月至1852 年6 月中央政府及各省解往广西的军费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经过统计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解往广西的军费约有1002。41 万两白银之巨。对此1851 年4 月初6 咸丰皇帝在谕旨中也曾抱怨道:“该省节次请调官兵,不下一万数千,两次由户部拨饷一百八十万,昨日又特拨内帑一百万,是添兵增饷,不为不多。” 据王庆云记载, 道光三十年至咸丰二年 ( 1850—1852 年 ) 间, 各省例外用款总计银2258 万余两, 其中除南河耗去 450 万两外, 有 1808 万两用于军需开支, 占例外用款总数的 80% ,其中大部分是用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了。 另据《石渠余纪》卷三记载“至咸丰二年止,户部拨给广西军需银共1124。7 万两”。 为了镇压起义,清政府动用了全国的财力,对此咸丰三年(1853)户部上奏:“自广西用兵以来,奏拨军饷及各省截留筹解,已至二千九百六十三万余两。各省地丁、盐课,以及关税捐输无不日行支绌。现在库银正项待支银,仅存二十二万七千余两。” 经过统计和史料记载的数据分析,在太平天国起义早期活动于广西期间所投入到广西的军费不低于1000 万两白银。
三、巨额军费形成通货膨胀促使米价上涨
1851 至1852 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境内如火如荼的发展,清廷为了镇压起义,先后拨发了约“1000 万两白银”的军费,最终流入了战区,流入了市场。首先,“1000 万两”这一个数据究竟是怎么一个概念呢?它相当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广西全省财政818035 两白银 的12。25 倍,光绪中期广西全省财政130 万两白银 的7。7 倍,而这些军费最终大多流入了战区及其周边地区。巨额军费的涌入使得广西地区白银贬值物价上涨,对此咸丰元年(1851)十一月二十六日户部上奏:“广西军用浩繁,银贱钱贵,靡费愈多,湖南、广东、云贵皆与该省接壤,应由各邻省附近府分筹钱文至粤,以平市价而裕军饷……” 从这一份奏折中我们可以看出,因为“广西军用浩繁”,白银的购买力下降而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象,促使了物价的上涨。
通过对上表的观察,如果以1850 年的购买指数为1,则1851年为0。985,1852 年为0。886,很显然白银的购买力下降了,到1853年才恢复。即意味着1851 至1853 年间米价出现了上涨的情况,即米价每石约上涨了0。15 两,至1853 年才回落。米谷价格上涨出现了大批饥民。以致战争中,饥民蚁附。战争的规模也就相应的扩大,战祸的肆虐更会直接推动米价的上涨。
总之,太平天国起义后,战争的爆发不仅是战火对社会生产破坏而致使米价上涨,双方耗费的巨额军费又形成了局部的通货膨胀,从而导致了米价的上涨。
【小议太平天国运动对广西米价的影响论文】相关文章:
有关太平天国的小论文07-15
小议学校运动中训练的特点及方法的论文11-01
小议动画运动规律的课程设计论文11-02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10-04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反思07-30
小议微网络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论文10-05
幼儿的运动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论文09-13
有氧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论文07-11
影响广西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分析论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