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旅游管理类专业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与实践保障措施论文

2021-06-23 论文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校培养人才的一种主要方式,在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推动企业发展、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多方受益等方面效果显著。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旅游管理类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等)来说,校企合作历来是其专业延伸、人才落地的首选途径和重要内容。但由于不同类型的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同,致使校企合作的对象、内容、方式、措施也有所区别。探索一种适合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是目前旅游教育界学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调研2014年7月-2015年12月,课题组先后对重庆洲际酒店、春秋国际旅行社、大足石刻景区、中环盛世商务会展有限公司、云南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等企事业单位开展了调研。调研内容涉及企业岗位设置、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旅游管理专业群对应的职业岗位、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情况,以及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专业特色、课程设置、教学特色、实践体系构建、国际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调研结束后,课题组及时对调研信息进行了统计整理和总结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校企合作对象的范围较为狭窄,多集中于传统旅游企业,如酒店、旅行社、景区等。学校选择这些单位与这些企业的人才紧缺、吸纳量大有关。

  2.校企合作的内容单一且较为低端,多为学生在酒店前厅、客房、餐饮、旅行社计调、导游、景区售票等岗位的实习实训。

  3.校企合作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远远不够。学生在企业中实习的内容多为基层的技能操作,对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要求较低,因此其终身学习能力、持续创新能力较弱。

  4.校企合作中“学生的合作”远大于“教师的合作”。目前全国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普遍很高,但合作的内容、形式几乎照搬现有的模式,无非就是学生的顶岗实习、专业实训、毕业实习,而对于企业与学校之间师资的“互换培养”涉及较少,或者停留于口头上。

  以上调研结论表明:由于高校的性质不同,其旅游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内容、形式、结果也不尽相同,但目前的校企合作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探讨适用于应用型本科的旅游管理类专业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是当前极为迫切的一个研究课题。

  二、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类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1.面向“泛旅游”行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从“旅游”本身的内涵出发,我们认为其不仅包括了食、住、行、游、购、娱等核心要素,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的旅游业态不断呈现,商务旅游、休闲度假、养生旅游、情感旅游、研学旅游、探险旅游等逐渐成为未来主导性的旅游产品。因此,旅游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内容也应跟上时代、不断更新。商务会所、度假基地、养老院、婚庆机构、拓展训练基地等都将成为旅游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单位。从这一层面上来讲,旅游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培养掌握旅游管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泛旅游”行业从事旅游策划、服务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2.“能力主导型”的创新策划类课程内容体系,与高职高专相比,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与研究性院校相比,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更加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基于此,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类专业应打破原先单纯的以学术引领或技能优先构建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变为以能力提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项目策划、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校企合作的内容也应从低端的`服务性岗位提升至旅游规划公司的项目策划、广告公司的营销推广、会展公司的产品设计、酒店的主题宴会设计、旅游企业战略管理等较为高端的部门。专业课程内容也应实现“技會巨操作内容”与“创新策划内容”的并重。

  3.“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校企深度合作教学方式,借鉴“职业场景项目行动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探索并实践旅游类工程项目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把工程项目全方位、深度融入专业建设的实践中,进行有益的探索。积极引导学生组建旅游团队,根据旅游项目流程的不同阶段,以学生项目团队为单位,通过典型的旅游工作场景,具体的工作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角色扮演中的身份意识和岗位技能。教学活动以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充分体现“教”与“学”的互动。积极打造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创业导向、行业专家进课堂、创业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式。以项目为依托的方式,弱化理论课程章节的割裂,典型的工作任务,有利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校、企业、社会参与的多元评价考核模式,改变原先“单纯标准化实训+传统理论题型”考试的方式,把“注重考核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全面考核”、“过程考核”、“分类考核”等先进理念贯彻到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全面覆盖教学内容,建立双向式、沟通式的考核信息反馈机制,发挥考核促进应用能力培养的作用。鼓励将旅游企业中每个具体岗位的行业考核标准体系引入到学生的学习考核中来,引入学生自我评价、企业主管人员评价、教师评价三重考核视角,保持课程考核要求和行业接轨,同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通过多元化考核方式,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5.基于校企合作的旅游类应用型科研项目。将校企合作由教学合作上升为教学、科研双向合作。建立旅游管理类专业应用发展研究中心、旅游规划设计院、旅游管理咨询中心等机构,以横向课题研究为基点,开展联合申报课题、企业项目联合攻关、服务项目咨询、旅游营销策划、地方旅游规划等合作项目,逐步形成政产学研协调发展的新模式。针对旅游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设立攻关研究课题,将课题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让学生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去,即可为旅游企业出谋献策,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策划、设计能力。这样,通过完成应用型科研项目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渗透,实现“教师校企合作”“学生校企合作”的双丰收。

  三、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类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的运行方式与保障措施

  1.建设旅游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旅游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实现“校内实习基地生产化与教学化”建设,使学生在进入校外合作企业之前积累一定的专业实践基础;探索校外“实践战略联盟基地教学化”建设,为学生就业的双向选择提供更加广泛的选择余地针对行业人才需求定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不同的课程模块对岗位能力链的不同组成部分别发挥极具针对性的作用。

  2.“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双能型”教师,将旅游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的一线思想、知识与能力有机地融入课程建设中,把企业岗位中需要的职业能力真实的描述出来,使旅游企业岗位操作技能、宏观思维能力、创业创业能力成为教学团队掌握的核心能力。

  3.做好校企深度合作的保障。一是进一步完善学院文件化的质量体系,根据校企合作实际,增删、完善教学基础管理各版块质量标准和制度规定及其相应的工作流程。二是不断改善校企合作条件,增加经费拨入,建立合作专项基金,为校企合作顺利开展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三是树立新的教学质量观,建立基于校内、校外共同参与的科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四是强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

【探索旅游管理类专业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与实践保障措施论文】相关文章: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论文07-05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索论文06-30

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论文07-01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论文04-24

校企合作与吉他营销模式研究的论文06-26

校企合作论文06-01

酒店管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10-24

酒店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10-24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模式探讨论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