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论文

2021-06-20 论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大课题。如何在大班额的课堂上,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呢?我们的做法是:

  一创设课堂情境,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学习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活动,它自始自终都伴随着情感的认识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种较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从而诱发学生的差异发展。使优生更优。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做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互相合作,对关键性的问题展开讨论,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讲错了也不要紧;鼓励学生勇敢发言,积极争议,例如在计算“25×96”时,学生中出现了如下多种解法:

  (1)25×96=2400

  (2)25×96=(25×4)×24=2400

  (3)25×96=25×(90+6)=2400

  (4)25×96=25×(100-4)=2500-100=2400

  (5)25×96=(25×4)×(96÷4)=2400

  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这样计算的理由,然后评议哪种算法比较好,于是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交流了多种解题思路,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促使“创新求异”的思维在儿童心灵中萌发。

  又如计算18×97+55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把题目加以变形后,再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18×97+55=18×97+18×3+1=18×(97+3)+1=1801。教师在指导学生解答此类型题时,应对学生解法中有创造性的给予肯定,注重鼓励和支持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诱发学生的差异发展。

  二加强课堂作业指导,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时,教师不仅要留意学生解题的正误,更要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适时以精妙之语言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发挥潜能。如学生在课堂上解答“中和村计划挖一条长800米的水渠,前4天挖了全长的,照这样计算剩下的.水渠还需要几天挖完?”一题时,学生的解法是:(800-800×)÷(800×÷4)=16(天)。当学生完成后接着教师提问:“如果工作总量发生了变化,同学们会解吗?”,“如果总量不知道,同学们还能解答吗?”学生通过教师启发,积极思考,于是相继列出:

  ⑴(1-)÷(÷4)=16(天)⑵4×[(1-)÷]=16(天)

  ⑶1÷(÷4)-4=16(天)⑷4÷-4=16(天)

  等正确而简捷的算式,这时教师又对用:“4÷-4”这种解法的同学给予表扬,同时还对前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规律。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肯定,进一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了学生差异性发展。

  三设置课堂疑问,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适宜的问题就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发散思考。例如,在复习计算题时,教师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2”,这时学生一看纷纷举手回答:2=2,2+0=2,100—98=2,3-1=2,20÷10=2,2×1=2……等。接着,教师又指出这是整数范围内的一步计算。如果是整数的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那么“?=2”呢?这时学生积极动脑分别回答:6×5-(5-1)×7=2,5÷4×0+8-6=2……等。教师再次指出,如果是分数呢?这时学生举出的算式越来越多,分别回答+=2,-=2……等。这时教师又因势利导地说,如果是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混合运算“?=2”呢?这时同学们就带着急于探求知识的心情去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纷纷写出不同的式子。同时,教师对写出正确式子的学生给予表扬。

  接着教师又写出算式[60-(35×357-35×356)]÷25×12要求学生计算,。结果学生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演算这道题,就在这时,教师提示,先请同学们观察此题的特点,再运用运算定律能否巧算。最后,学生巧妙地解答了此题。

  [60-(35×357-35×356)]÷25×12

  =[60-35×(357-356)]÷25×12

  =[60-35]÷25×12

  =25÷25×12

  =12

  通过这道题的解答,引导学生把这种解法与常规解法相比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差异发展。

  四消除课堂胆怯,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地获取新知的过程。因此,要从小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习俗,大胆尝试探索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创新志向,鼓励学生在创新中学习。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前,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识,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学生能独立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教学“倒数”时,在学生理解了倒数的意义后,我们一改以往由教师出题让学生求倒数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出题。当第一个学生出的倒数是多少时,大家很快说出它的倒数。当第2个学生出时,教师就在这时提出:同学们能否出有新颖的题目?这一下,学生积极动脑,出的数有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甚至有特殊的“1”、“0”等,且求倒数的积极性特别高,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每当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出现错误时,教师“不端现成饭给学生”,不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胆怯心理,设计问题让学生继续思考,给予思考性指导。最后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答案

  又如,在教学圆环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先出示圆环的面积图,并列出以下算式:(1)R2-2(2)(R-)2

  (3)(R2-2)。然后教师提问:以上三种计算圆环的面积正确吗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有的学生列(1),有的学生列(2),也有的学生列(3),列(2)的学生显然是错的,对此,教师没有直接给予否定,而是让学生大胆说出思考过程,对学生用外圆的面积减出内圆面积的思路予以充分肯定,并对学生用乘法分配律而作出式(2)的思考。教师也给予积极鼓励。同时指出:同学们敢于大胆思考问题值得表扬,但自己能不能去验证思考的结果是否正确呢?于是学生纷纷用数代入进行计算后自己发现错了。我们觉得这样处理,学生自己纠正错误比教师讲解更有效,而且保护了学生敢大胆思考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并且消除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胆怯心理,教给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方法,从而促进了学生差异发展。

  五课堂上鼓励探索,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新”“奇”,探索新知的一个过程,新就是新颖、独特的想法、见解。从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设想、解法,发现新的事物、问题,设想新的方法、方案、程序等。奇就是打破常规,冲破传统,别出心裁,异想天开。常人不敢想的他敢想,常人习以为常的他却发现了不寻常,常人没想到的他却想到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进行培养的。例如:“修一条水渠,上半月修了全长的,下半月比上半月多修400米,正好修完。问上半月修了多少米?”学生的一般解法是:400÷(1--)×=800(米)

  学生解答后,老师根据题目的特点,引导学生可这样思考并解答:一条水渠长5份,上半月修2份,下半月修2份多400米,下半月比上半月多修5-2-2=1……400米。1份就是400米,求上半月的2份是多少?列式为:400×2=800米

  通过分析思考,学生的解题思路活了,同学们争先恐后说出了多种解法,有的用分数解,还有的用方程解,大家的学习兴趣很高。

  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学生对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题就能够抓住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积极主动地发现新路子,提出新见解,既克服了原来那种模仿例题套的做法,又强化了创新意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差异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促进高职学生发展课堂教学评价论文02-11

如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学论文04-20

浅谈如何在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论文02-03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论文07-04

如何提供参与空间促进主动发展论文05-11

承认学生差异 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发展08-16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论文02-17

幼儿园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论文02-09

中职教学中开展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