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它以短小精炼、生动直观、精准到位等特点突破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给“枯燥”的课堂带来生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对于“微课”,我认为是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方法,教师要先了解什么是微课,并明白“微课”在教学过程中担任的角色,而学会“微课”的制作,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前提条件。
一、解读微课
“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与传统的教学网络资源相比,“微课”资源的特点是“短、小、精”。“微课”时长一般为10~15分钟,非常符合学生的视觉驻留规律和认知学习的特点。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打破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时空限制,创设了更为客观的教学情境,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中的重难点,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微课的教学特征
1、教学时间短
基于学习认知,视觉驻留规律和听觉记忆等特征,一般微课时长都控制在10~15分钟,这样既可以避免因为视觉、听觉疲劳而降低学习效率,也可以避免知识讲解过于冗长,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
2、教学内容少
而精由于上述“教师时间短”这个特点,使得微课程不能像传统的教学视频那样以章节为单位进行授课,而要以单个知识点、一道习题或者某个学习环节为单位进行讲解。由于时间短、内容少的特点,所以制作者必须保证教学信息的精致、紧凑,不能言之无物,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3、微课教学载体资源容量小
微课教学视频一般采用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根据微视频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而精的特点,视频大小基本可控制在几兆到几十兆之间。按照现在的网络传输速率,基本可以实现在线流畅播放。这样既可确保学生能够选择在线看或下载卫视哦以及相应的教案课件和教师的点评信息,实现移动远程听课和个性化、碎片化学习;也适用于教师来进行课例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微课的几点巧妙结合
运营微课,课前自主预习,进行热身,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堂教学中会有这样的镜头:上课时学生中规中矩的在听,教师头头是道的在讲,可是到了下一课时,情况会令你大失所望,有不少学生不能解决上节课已学过的知识。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虽然课上得很流畅,但多数学生只是被动的听,看,缺乏学习兴趣,缺乏主动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运用微课,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课前根据所需的知识点设计好微课,可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等情境导入微课,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为课堂做好准备。
1、巧用微课,师生互动突破教材重难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强,所以课本中出现的重点、难点不好中午。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引导他们进行教学,形象、直观,减轻难度来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向目标方向思考,达到将知识笑话的目的,真正让微课教学变得“活”起来。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现教学有效突破呢,可以巧用微课,分解教材重难点,步步实现学习目标。
2、利用微课,做好举一反三,进行教学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完一篇课文,学生往往意犹未尽,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引导点拨,使学生的学习向课外拓展延伸,这样可以促使微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微课不但可以让学生对课外拓展的内容一目了然,而且觉得兴趣盎然,使学习变得简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借微课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变形象为抽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眼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带着微笑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提高了学習效率,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使语文课变得丰富多彩,变成学生的学习乐园。“在翻转课堂上“玩”微课,将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起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和整合,是符合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微课进课堂”改变了师生传统的教和学的方式,更能照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促进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真正为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远大的愿景打下夯实根基!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的论文04-07
微课在通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7-04
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价值论文07-04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论文06-26
微课在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0-12
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7-04
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论文07-04
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应用论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