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师将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规划目标,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深化,营造出良好的小学课堂学习氛围。但是这也仅仅是限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人文资源的缺乏,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学依旧是停滞不前,师资素质和能力素养完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加快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知识的发展是推动我国小学数学迈向新时期的重要一关,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知识发展成为我国当下小学数学发展的一大话题。
一、教师知识发展的意义
小学生正处一个身心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他们对身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着好奇,小学数学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一个足够吸引起小学生好奇心的花蝴蝶,只要教师能够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并且创作新颖的课堂情境,小学生就会不由自主的被吸引进去,这样充分调动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态度有待提高
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在生活许多发展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因此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旦遇到一些问题就会轻言放弃,缺乏敬业精神,并且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尤其是教师在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经常会忽视学生一些小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某道数学题不会解答,因教学工具的缺乏,教师手边的工具书上没有相应的讲解,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教师就会将此题放置一边,不在过问,一旦有学生问起教师就直接拿“考试考不到”为由来搪塞过去,这样完全阻碍了学生的求知欲,影响学生知识的充实。
2.管理体制落后,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有不少地方还无法普及网络资源,并且农村学校因为经济实力的有限而无法安排教师到外进行学习,更没有数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前来指导,老师还是一直的停留在教师板书授课填压式教学方法上,没有网络多媒体等资源的应用完全是单纯的依据课本来灌输,造成课堂枯燥无味,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例如在小学数学课上一些认识几何体这类比较抽象的问题,部分心智还没有发展完全的.学生,很难将抽象的东西转化成具体的事物,导致听课的时候总是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教学过程中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知识这一点现如今小学教师都能良好的掌握,然而教师却不会将这些知识充分的运用在教学当中,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数学知识的整体认知让缺乏,没有良好的掌握教学方式,在讲课的过程中无法找出课程关键性知识点。
4.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在如今新课改的要求下,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课程的引领者。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一的教学,而没有将教与学练习在一起,一味的灌输让学生的思想固定化,没有开阔创新的能力,并且使学生无非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造成学生成绩的不断下降。
三、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的策略
1.要求教师端正教学态度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的高度,教师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提高自己终身学习意识,并且不要放过教学过程当中的任何疑难问题,一定要有一种求真求准的心态。
2.为教育教学创作良好条件
根据当地农村教育教学情况设立小学数学教研室,以此来增加每一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并且联合起来开展一系列的学术研究,这样可以不断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而且还能让每一位小学数学老师之间不断合作、互相竞争,最终达到一种合作共赢的双利局面。
3.改变教师传统教学理念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已经与社会脱节,因此尽管农村地域偏僻,但是一定要将传统教学中的不良教学方式剔除出去。因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能再一味的灌输,而是应该开阔创新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只有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稳打稳扎的将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水平发展提高。
四、总结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知识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小学生数学知识素养的提高,因此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至关重要。只有提高提高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知识,我国农村教育事业才能向前迈上一大步。
参考文献:
[1]张继元.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知识发展现状與对策研究[J].读书文摘,2016,04:148.
[2]罗远峰.贵州遵义地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及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29:104-106.
[3]汪继征.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5,28:34-35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知识发展现状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农业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探究论文02-08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03-30
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探究论文04-11
中国光伏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探究论文02-10
网络发展探究的论文02-06
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现状及发展论文02-06
农村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论文02-10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探究论文06-21
高校废旧物品物流回收现状及发展探究论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