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大问题丰富特性,营造小学生“愿意合作”的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就可以利用数学问题的丰富情感激励特性,消除以往教学活动中,小学生不愿合作、不想合作的消极现象,设置声情并茂、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让小学生内在合作情感受到刺激,主动合作成为内在需要。如在探知“比例的认识”知识点的问题课教学中,教师为了引发小学生主动合作探析问题的“潜能”,利用该知识点的生活应用意义,设置了“小明去商店购物,如果将身边的钱全部买练习本可买12本,如果全部买钢笔可买3支。现在小明先买8本练习本后,还可买钢笔多少支?”,与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使小学生情感与问题内容产生“衔接点”,情感“发展区”受到刺激,主动合作成为自觉意识和要求。
二、丰富合作解题形式,促进小学生“能动合作”的活动深度
教学实践证明,单一、单板的教学方式,不能“勾起”学生主动深入的'学习欲望,不能延长学习注意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问题课教学活动中,应该树立“别具一格”、“创新求异”的教学理念,丰富合作学习形式,在合作探知问题案例中,设置出具有多样性、丰富性、针对性的合作方法,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合作活动,促进“能动合作”的深入,延长“能动合作”的有效时间。如在“张明家原每月用水18.2吨,使用节水龙头后,原来一年用的水现在可以多用两个月。现在每个月用水多少吨?”问题案例讲解中,在探知问题条件和内容时,采用同桌合作探析的方式,在探析解题策略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探究形式,在分析解题方法过程中,采用师生交流的合作形式,这样,小学生在教师组织的多样性的合作探析问题案例过程中,合作探析问题的有效时间更长,合作探析的深度更加深刻。
三、利用问题解答过程,重视小学生“有效合作”的技能培养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借助于其他个体的帮助和补充,获得更加正确的解题方法,更为科学的学习技能。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应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同时,学习能力培养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和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将探析问题的过程变为学生合作探析能力培养的过程,在引导和指导学生合作探析问题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实现合作学习技能的有效提升。如在“甲、乙两个圆柱形水桶,甲桶的半径是10厘米,乙桶的半径是8厘米,高都是24厘米。如果把乙桶装满水倒入甲桶,那么甲桶中水深多少厘米?”问题案例教学时,教师树立能力培养第一要义的教学观念,在组织学生合作探析问题过程中做好合作过程指导和解题技能培养活动,先让学生合作探析问题案例,学生合作探析认为该问题“实际是关于体积方面的数学问题”,学生再次合作探析解题策略活动,教师此时向学生指出:“乙桶装满水倒入甲桶,甲桶中水深多少厘米,实际就是求甲桶倒水后高度为多少”,从而指明了有效探析的方法思路。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该问题案例解答的方法策略是:“乙桶的体积除以甲桶的底面积=甲桶的水深”。学生在此过程中,合作学习活动有效开展,探究问题技能有效锻炼。
四、注重解题过程评价,提升小学生“高效合作”的学习素养
教学评价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表现和结果,借助于教学评判标准,进行客观评析的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对教与学双边活动具有指导促进功效。在传统教学活动中,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吝啬”积极教学语言的运用,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都采用责问、教训的口吻,严重削弱了小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高效合作学习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小学生合作探析问题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释放”教学评价的“积极因子”,多给予肯定、鼓励的表扬和评判,对出现的合作不足之处“坏话好说”,以“期望性”的口气提出“期望”和“希望”,保护小学生积极主动合作的情感,同时,也能认知合作学习活动不足,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五、总结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问题案例教学中,要提供学生主动合作的问题情境,丰富合作形式,强化合作过程指导,传授合作学习技能,培养和提升小学生互助合作、团结协作学习能力和品质。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必要性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探析论文10-08
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分析论文06-20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探究论文10-07
论文:学生主动学习的必要性07-12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论文10-08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论文08-31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探讨论文06-20
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对策探究论文06-20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论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