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应主动去设定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采用“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所需的知识。结合教学实践,我总结探索性教学一般都经过“设置情境———自主探究———实践运用———评价指导”这样一个循环过程。现就探索教学各阶段的实施策略分析如下:
一、设置情境
学生进入与问题相关的情境过程,可以产生强烈的求知探索欲望,有效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深入研究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现已积累的知识经验及现状创设情境,通过生活实例或直观性材料,诱发引导出学生的思维、思路。如在教授物品分类时,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对文具进行分类。这样较为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愿意动手学习如何进行分类。
二、自主探究
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质疑,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在质疑和猜想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其探索学习的能力。比如,在教学“认识厘米”时,教师让学生用尺子去量铅笔盒的长度,让学生注意把物体的一端与尺子的零刻度对齐。此时有学生质疑测量时必须要对齐零刻度时,教师应让学生去分组研究探讨,如何利用折断的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让学生在积极的探究活动中,自主发现“没有零刻度的尺子照样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这个知识点。
三、实践运用
探索性学习里的实践不是单纯指练习题的技能操作,而是强调对一个现实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去巩固掌握知识,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
四、评价指导
有效的`评价指导可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两点:一是对学生在自主研究、实践运用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创新性等进行评价;二是指导学生对探索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使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及掌握探索学习的思路及方法,逐步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成长,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探索性教学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材把握与处理能力,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小学数学探索性教学实施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活动式教学的优点与实施策略论文06-20
初中数学合作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论文06-20
小学体育教学有效实施策略探讨论文01-22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目标的构建和实施策略论文07-07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论文06-28
体育教学价值及实施策略探析论文06-27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策略论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