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体育文化建设论文

2021-06-22 论文

  1.前言

  农村体育事业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体育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总体上看,农村体育还是较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体育文化的需求。因此,有不少学者对农村体育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村体育现状的研究

  由于经济滞后,农村体育工作起点低,认识不足,体育场地设施不足,服务功能难以发挥,体育经费投资不足,体育人口少,社会体育指导员更少;体育意识淡漠,体育场地器材匮乏,缺乏组织机构及健身指导员;意识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民居住分散流动人口多,基层体育主管部门的权限被消弱,体育组织机构不健全,农民文化素质的差距等是制约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1.2农村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在体育运动发展战略上,国内李会增、王园园、王晓玲、周信得、叶木华等专家在农村体育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农村体育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上述研究结果并不能全面的反映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在农村建设中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笼统性,不同地区农村体育开展存在不同情况。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以湖南省衡阳市、长沙市、怀化市、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特征为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Internet、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查阅近十年有关农村体育、新农村体育、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和书籍,为分析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调查法

  2.2.2.1问卷调查法

  设计《农村体育活动特征研究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首先从长沙市、衡阳市、怀化市抽取宁乡县、衡阳县、祁东县、辰溪县、中方县,再依次从几个县抽取玉潭镇、金洲乡、西渡镇、界牌镇、洪桥镇、风石堰镇、田湾乡、花桥镇等,并向每个镇的农村居民随机各发放问卷150份,共计问卷1200份,回收1052份,回收率为87.7%,其中有效问卷为472份,问卷有效率为89.7%。效度检验选取了6位专家,对调查问卷做了效度评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调查问卷能反映所要研究内容,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随机选取农村居民100人,半个月后再次发放问卷,结果证明具有较高的信度。

  2.2.2.2访谈法通过与居民交谈,与政府主管体育领导交谈了解本地农村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状况、场地设施等方面的情况。

  2.2.3数理统计法根据发放问卷得来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2.4逻辑分析法对文献及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并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特征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在944份有效问卷中,参加体育锻炼的有442人,占调查人数的47%。从性别来看参加体育锻炼的男性有292人,占锻炼总人数的66.1%,参加体育锻炼的女性有150人,占锻炼总人数的33.9%,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从年龄来看,20岁以下参加体育锻炼占28.1%,21—35岁的占16.7%,35—55岁的12.2%,56以上的占43.0%。

  3.1.1体育动机的多元性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防病治病、消遣娱乐、提高运动能力,他们分别是67.2%、53.8%、55.3%、55.57%。可见农村居民活动动机向多元化发展。从性别看,男性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明显大于女性。男性动机主要为强身健体和提高运动能力;女性动机主是减肥和陪同小孩;从年龄段来看,各年龄段参与锻炼动机呈现一定的差异。老年人的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防御治病,其主要原因是这部分人群不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有大量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且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素质下降。中年人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放松,因为这部分人群工作压力大,想通过放松来缓解自己的压力。青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则主要为提高运动能力,挑战自我。

  3.1.2锻炼时间的不稳定性

  问卷将农村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段分为早上(06:00—08:00)、上午(08:00—11:00)、中午(11:00—13:00)、下午(13:00—18:00)、晚上(18:00—21:00)。其中,选择早上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占总人数的38.9%,这其中主要人群为老年人,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是家中主要劳动力。选择上午和下午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也分别占到总人数的28.6%和25.8%,这部分人群主要是50岁以下的家中主要劳动力,只有当忙完弄做活的时候才有时间进行体育活动。而有32.4%的人群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选择在晚上,究其原因是农村居民在忙完了白天工作后,只有晚上才有时间进行锻炼。由此可知,农村居民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上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

  3.1.3锻炼场所的随意性

  农村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由于受资金、时间、天气等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相对较为集中,主要是:自家庭院,单位或学校操场,公路旁,他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471%、39.3%和30.7%。选择田间和公园锻炼的比例也占到了23.5%和12.5%,而选择体育健身俱乐部进行体育锻炼的比例还不到1%。由此可知,农村居民在参加锻炼所选择的场所上表现出随意性的特征。

  3.1.4锻炼内容的传统性

  进行体育锻炼场地的集中性也制约着农村居民进行运动项目相对较为集中,主要包括:跑步或散步、传统体育与民间体育、游泳、各种球类。通过分析回收的有效问卷可知:农村居民参加跑步或散步的比例占32.1%;武术的比例占16.3%;民间体育的比例占19.4%;游泳的占10.4%。.可见农村居民选择体育锻炼项目体育设施的没什么要求。“其他”选项,达到14.9%,这说明农村体育活动内容还有较大的空间.

  3.1.5体育锻炼的季节性

  农村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也有季节性,主要集中在夏季和冬季,其中选择夏季锻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9.4%,选择冬季锻炼的人数占总人数39.4%;而选择春季和秋季锻炼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17.9%和13.3%。其主要原因春季和秋季属于农耕和收获的季节,因此在这两个季节锻炼的人群相对较少;选择冬季锻炼的比例最大,其主要原因外出务工人群回乡,农活减少,空闲时间增多。

  3.1.6锻炼形式的自发性

  农村居民的居住性特点决定了其进行体育锻炼的组织性为自发,同伴的选择为亲朋好友。其中,选择和朋友一起去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8.3%,一个人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1.5%,这两种形式进行体育锻炼往往是在没有组织的情况下盲目的进行。通过学校或村组织进行体育锻炼的比例只有9.9%,由此可知,农村居民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缺乏居委会或村组织进行组织锻炼,从而影响了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2制约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的因素分析

  3.2.1农村居民的体育意识淡薄

  村民的体育健身意识普遍不高,农民体育健身意识相对薄弱,对参与体育健身抱无所谓态度的村民还不少。他们选择增进健康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吃药、补充营养、吃保健品等方式来增加体质。通过对农村居民的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调查中发现,仅有31%的居民表示劳动之余有必要进行体育锻炼。超过50%的人则认为“天天劳动,无需运动,干活都没时间,哪有时间去运动”,这样的思想的的确确称得上根深蒂固。其次他们认为劳动等同于锻炼,不需要进行体育锻炼。

  3.2.2体育场地设施短缺

  从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来看,大部分人选择了自家庭院和马路旁,由此一方面反映出农村居民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没有足够的场地设施可用,另一方面反映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程度不够。从当前的情况看,农村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短缺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解决。这就需要扩大社区内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居民开放的程度,增加现有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目前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

  3.2.3体育组织管理缺失

  农村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缺少健全的组织机构,合理的管理人员,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缺乏专业指导、理论知识的匮乏和政府的引导不利是体育活动在农民没有广泛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少县(区)和乡(镇)撤销了体育部门,而将其置于门下或与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等合并重组,基层体育管理部门职能的弱化将直接导致对包括农村体育在内的'公共体育事业投入力度的减弱。这成为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3.3提高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的措施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保障全体农村居民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引导农村居民树立健康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加大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多种体育活动;大力开展简单方便实用的、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集群众性、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简易性于一体的体育活动;根据农村居民自身的特点,开展一些个人项目为主(如跑步、跳远、单杠引体向上等),多人项目减员(如“三对三”篮球、“一对一”乒乓球、“五对五”足球等)等活动项目。积极创新、推广一些不受场地器材限制的、适合不同层次群众的、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他们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的多元性,锻炼时间的不稳定性,锻炼场所的随意性,锻炼时间的季节性。

  4.1.2制约农村体育活动的因素:农村居民意识淡薄,体育场地设施短缺,体育组织管理缺失。

  4.1.3缺少健全的组织机构,合理的管理人员,农村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缺乏专业指导和政府的统一组织。

  4.1.4提高农村居民活动措施:有组织农村居民定期体育活动,促使居民形成锻炼习惯,加强学校或单位的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合理利用并开发一些场地。

  4.2建议

  4.2.1针对目前农村居民体育观念差、体育意识不强的情况,各种传媒应加强对农村居民多介绍一些农民容易接受和能在田间地头开展的传统体育活动,以开阔农村居民的眼界。

  4.2.2活动场地和设施是开展农村体育的重要条件,扩建活动场所和增加设施,为农村体育提供基础保证。农村体育管理部门应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点的自然资源,利用天然优势,搞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

  4.2.3加强政府领导,完善体育法制体系。在我国人口多、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开展和普及体育活动,地方政府应根据中央的有关政策,因地制宜,把农村体育的发展纳入总体规划。在农村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上,政府可出台相关的法律条文,规范农村体育的组织管理形式。

【农村居民体育文化建设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论文06-06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论文10-05

高校体育社团文化建设论文10-05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论文10-05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论文10-05

体育文化建设途径分析论文10-04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的论文10-02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初探论文10-02

农村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论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