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傣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拥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奇风异俗,并逐渐形成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锤炼出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这些奇风异俗承载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的瑰宝。研究民族的奇风异俗,是了解该民族生产生活方式、民族信仰的途径之一。据了解,在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都有叫魂或祈福时“拴线”的风俗。但拴的线的颜色和所代表的意义、适用范围却有所区别。元江县傣族拴的线是红色的,最初用于叫魂时为了把人的灵魂拴回来,而在人的手腕处拴红线,迷信色彩很浓。以前“拴红线”的仪式应用范围很小,多为了辟邪、祈求健康、向大自然道歉等用意。发展到现在,“拴红线”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新义,应用的范围更广,产生了寄托人们的美好祝愿的功能,体现了元江县傣族人民的友好热情、以物寄情及独特的审美观。
2、“拴红线”的由来
“拴红线”习俗从何而来。对于这个问题,在元江县傣族中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傣族咪涛(大妈),一天清晨她带着孙女到田里捉黄鳝。正当咪涛动手要下田去捉黄鳝,突然,一支黑色的老鹰飞来,把孙女扑进水里,弄得满身都是泥浆。咪涛转身看见自己的孙女掉进水田里,赶忙带着孙女回家,帮她洗掉身上的污泥,再换上新花筒裙,咪涛心里才算落定下来。但过不了几天,孙女突然病倒了,晚上睡觉做梦都会惊喊“奶奶!奶奶!有人拴我,快把我救回去!”但不管用什么方法,咪涛的孙女都不能恢复正常。第二天晚上,咪涛梦见一个白发苍苍的布涛(大爹)走到床边,心平气和地和咪涛说道:“好心的咪涛,实话告诉你吧,那天你带孙女出门找黄鳝是不吉利的凶日,你们触犯了下凡游走的天神,是天神化作凶恶的老鹰把你的孙女扑倒的,后果不堪设想,小孙女的魂也被天神用白线拴住拖上了天。”白发布涛接着又安慰道:“不过事情已经发生了就不要害怕,我这救命的仙翁是有办法帮你们的。”这是咪涛就说梦话问:“好心的布涛,你有什么办法能招回我孙女的灵魂?”布涛就告诉她:“明天早上你拿着孙女的小花衣,拴上一根红线,包着一盒饭,饭里面装上一个煮熟的鸡蛋,去跌倒的地方,边叫孙女的名边把她的小花衣对着老天甩动三下,天神就会把你孙女的灵魂放回来。”这时,咪涛就梦醒了。第二天早上,咪涛按照梦里白发布涛的方法拿着饭盒,小花衣拴上红线,到孙女跌倒的地方给孙女叫魂。叫魂回来之后,咪涛又把拴在小花衣上的红线戴在孙女的两只手上。果然没几天,孙女的病就好了。从此这种习俗就流传开来。到今天,元江县的傣族在不论在婚嫁、丧事、农历七月半或者家中有成员因受惊或生病时,都要择吉日叫魂拴红线。据说,这样才能把灵魂拴回,人才能身体健康,诸事顺利。
3、“拴红线”习俗承载的文化内涵
3.1元江县傣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
傣族是一个有信仰的民族,从元江县傣族祖先留下的足迹,如壁画、建筑、语言、服饰直至现在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不折射出傣族人民对大自然和虚幻神灵的崇拜。在元江县它克壁画中的图腾就能看出这里的傣族人民对太阳神、月神、虚幻怪兽的崇拜。“拴红线”求还魂的风俗,也是畏惧和崇拜大自然的一种表现。
那是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是落后的,这种落后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反映社会存在的意识观念的落后。他们认为自然也存在着生命,也有感情,由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支配,主宰着一切自然物,基于这种认识,人们常把生活中的成败得失归功或归罪于某个自然力。对那些难于把握的.自然变化和自己的经济生活相关的动植物赋予人的意志,加以人格化,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创造神灵,并通过想像去供奉、祈祷,以赢得自然力的欢心。当人们发生疾病疼痛或生活不如意时,就会认为是自己的某种活动可能得罪或惹诺了自然神灵。因此,人们需要用一些奇异的仪式,当作是和神灵沟通的桥梁,以求得自然神灵的理解、原谅和保佑。正如“拴红线”由来的民问故事中所描述的,因咪涛出门的日子不吉利,触犯了天神,才导致小孙女生病,神志不清。在那个生产力低下、人类很难政府自然、医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出现这种状况时,大多都不是寻医问药,而是用各种类似巫术的仪式赶走病魔以唤回人的灵魂。“拴红线”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在叫魂时,还会不断呼唤被叫魂的人的名字,念着祈求大自然万物放生的话语,如同在和自然万物协商交流。一般叫魂拴线是人,都是年长的女人。以前在每个村寨中或者几个村寨中都共同有一位专门的有资历的年长女人为叫魂拴线的人,每家每户需要叫魂拴线都会特地邀请这名年长女人。认为年长女人更能与神灵做沟通,只有与神灵沟通顺利,神灵才会显灵,解除自己的病痛和灾难。如果时机不巧,或者只是家中一般不太重要的叫魂拴线,就由家中的奶奶或外婆一辈的年长女人进行叫魂拴线仪式。男人和女人是不可以帮人叫魂拴红线的,认为是对神灵的大不敬。“拴红线”习俗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奇风异俗和禁忌,都表达出傣族人民对大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与崇拜,生怕不小心就祸从天降。而这种民族心理,已经深深烙在傣族人民的心中。“拴红线”习俗也一直流传至今,虽然仪式的部分步骤得以简化和改变,但也改变不了崇拜大自然的信仰。
3.2元江县傣族人民崇尚红颜色的民族心理
中国的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一带,云南地区的傣族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德宏、临沧、文山、墨江、元江。由于地域的分布和来自不同的支系,各地傣族的民族风俗有同有异。如,西双版纳的傣族信奉佛教,受佛教纯洁至上的教义影响,对白色有着深厚的情感。因此,在节庆婚嫁都以穿白色服装为主。元江县的傣族的祖先是从广西和广南来的沙人和侬人,不信佛教。折合西双版纳一带的傣族不一样。选择拴红颜色的线做叫魂线,元江傣族更多是受汉人的影响,认为红色是喜庆的颜色,积极向上健康,预示着好运。同时,受傍水而居、气候炎热、万物生长勃勃生机的生活环境的影响,这里的傣族人民偏好艳丽的颜色。
4、新时期元江傣族人民赋予“拴红线”风俗的新元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江县傣族“拴红线”的习俗渐渐从单一的为叫魂而拴线的目的慢慢演变成在各种婚嫁、节庆、丧事都必须进行的仪式之一,并赋予了其新的意义。
4. 1表达美好的祝愿
“拴红线”仪式在当今傣族中不只是在叫魂时或丧事中辟邪才见得到,在各种庆祝活动,大到元江县的各种大型节庆日还是傣族村寨中的集体活动、家中乔迁、喜事,甚至是当地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都会给参加活动的来宾、亲朋好友拴红线。特别是村寨的集体活动,在迎宾仪式时,由村中的女性拿着10cm左右长的红线分两排站在进村的路口,给客人拴红线,并对客人说到“屋里金万”,“屋里金万”在这里只是按照傣族发音写出来,意思是好吃好在,以表达对来宾的美好祝愿。一些傣族还会在亲戚朋友要出远门时送上红线一根,希望出行一切顺利。还有的人会将参加活动是拴的红线挂在车里,以示平平安安。
4. 2对爱情的寄托
元江县傣族是一个极富情趣的民族,他们会通过各种事物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可能是一首歌,也可能是一个香包,还可能是一根红线。元江县傣族在表达爱情时的习俗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蒙面情歌。但因为各种新的强势力的冲击,这种神秘而又复杂的表达爱意的方式已慢慢消弱。因此,用拴红线的方式来流露情感就流行起来。在元江县傣族青年男女中,如果相互爱慕,就会给对方拴红线,以示将对方的心牢牢拴住。一些幽默的傣族看到外乡的客人拴着红线,还会开玩笑说:“被拴住了,回不去了!”意指被当地的姑娘或小伙看中了,不让回去了。因此,红线可以看作是男女之问的定情物,是爱情的寄托。
4. 3民族审美与智慧
现在的“拴红线”,除了代表新的含义外,在外观上也增加的新的元素。以前用红线都是鲜艳纯红色的,现在在这基础上加入了金黄色的丝线,但两种线所占比例以红色的为主,金黄色只是辅助颜色。加入这种金黄的丝线和鲜艳的红线拧在一起,既达到了视觉美感的效果,又不容易断。元江县傣族在服饰方面的审美独特,偏好喜庆颜色,在服装上无时不与自然和谐相衬,新时期红线的颜色也和他们的服饰相印。同时,傣族人民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因为傣族人民经常拴红线,但又要外出干活或做家务,并且要每天至少沐浴一次,以前拴的红线只是普通的毛线,人门戴着它干活和洗澡后时问不久,容易受损而脱落。加入了金黄色的丝线避免了这种弊端,人们不用过多地担心红线在日常活动中断落,预示好运、健康长长久久。
【探析元江县傣族拴红线习俗的由来及文化内涵论文】相关文章:
创业教育内涵探析论文08-06
教师自我效能感内涵探析的论文04-23
《边城》的人性美及其传统文化内涵探析03-23
古民居雕刻文化内涵思索论文10-02
木雕文化艺术内涵解析论文10-03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及由来03-27
浅谈达斡尔族敖包信仰和祭祀习俗的文化内涵与变迁特点的论文10-01
云南文化产业发展探析论文10-04
芒种的由来与习俗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