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回族主要聚居在临夏州和张家川县,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州和天祝县,东乡、保安、撒拉族主要分布在临夏州,裕固、蒙古、哈萨克族分别分布在河西走廊的肃南县、肃北县和阿克塞县。在很长的社会发展中,甘肃地区各少数民族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竞技、娱乐与健身活动项目。这些体育项目来源于各少数民族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融入到各民族群众的生活里,不仅成为了民族地区群众体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少数民族文化在体育方面的重要体现。甘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多种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形成的。基于文化视角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可以更好地推动其发展。
1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甘肃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
2014年,甘肃省少数民族人口达到241.0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43%。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世居甘肃的回族、藏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蒙古族、撒拉族、哈萨克族、土族等少数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别是伊斯兰教、藏传佛教等宗教文化背景下,他们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的民族传统体育及文化归类见(表1所示)。
1.1伊斯兰教文化背景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临夏州和张家川县是甘肃主要的回族聚居区,几乎全民信仰伊斯兰教,清真寺是回族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场所,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经商活动。受伊斯兰教文化和农商文化的影响,回族发展出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膜拜健身、赛走骡、打杈样、回族下方、打柳球、打抛、打梭儿、打石头、踢毛毽、打砖、掷子、滑冰车、回族摔跤、惯牛、弹腿、七势、十八肘、八门拳等项目充分表现出回族传统体育刚柔相济的内涵。受伊斯兰文化和农耕经济文化的影响,东乡族的打尕达、三连石击、皮筏竞渡,保安族的夺腰刀、抱腰拔腰、甩抛尕、马上扯旗,以及撒拉族的打缸、赛瓦、打蚂蚱、骑马劈刀、骑木划水等民族传统体育日益发展。阿克塞自治县的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从事草原畜牧业兼林副业经济活动,草原骑射、马上技艺、躺倒拔河成为他们的重要传统体育项目。
1.2藏传佛教文化背景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藏传佛教不仅成为甘南州、天祝县的藏族、肃北县的蒙古族、肃南县的裕固族和天祝县等地的土族等大多数群众的普遍信仰,而且对当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甘南高原、祁连山东段等地,香则合、跑纸马、罗罗舞、万人拔河、锅庄舞、赛牦牛、藏族赛马、骑射、角力、骑马点火枪、藏跤、藏棋、日则合、举皮袋、打炮石、果儿考儿、吉韧、俄尔多、打牛角、朵架、对歌等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充分体现出藏传佛教文化较为强烈的归同感。肃北自治县的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赛马、马术、蒙古族摔跤、射箭、蒙古族象棋、击石球、布木格、打唠唠球、踢牛嘎拉哈、蒙语说唱等,凝聚着草原游牧文化感情。祁连山麓的肃南裕固族从事半牧半农的经济活动,民族传统体育多与藏传佛教信仰有关,射箭、祭鄂博、赛马、赛骆驼、浩尔畏、拉爬牛、男女摔跤、顶杠子等传统体育活动得到不断发展。天祝等地的土族传统体育以轮子秋、腰带拔河、拉棍、打响鞭、拔腰、武术、射箭、赶猪、打岗为主,反映了土族群众融农牧业生产、娱乐、人际关系为一体的社会生活。
2甘肃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化特征
甘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在历史上由于生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思想情感、宗教信仰、心理素质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一种体育文化。在历史的变迁中,它不断改变存在的具体的样式,呈现出多姿多态的特征。
2.1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文化多元
从现有资料来看,甘肃有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五个宗教。甘肃少数民族当中有全民信仰某一宗教的,如回族、东乡族等全民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等信仰藏传佛教。甘肃多宗教长期共处,特别是围绕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形成不同宗教文化群体,产生出宗教文化下的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与宗教都是人类创造的文化,二者产生了相互渗透的现象,主要表现在:(1)祭神隐含着民族体育成分;(2)特定宗教观念影响着人们的体育活动。除了不同宗教文化以外,甘肃少数民族在音乐、舞蹈、文学、美术、衣、食、住、行等方面创造出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传统体育也常常通过民族文化顽强地表现出来,体育文化也表现为多样性的特点。根据民族演进过94程,我们可以将甘肃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文化分为藏族体育文化、回族体育文化、蒙古族体育文化、哈萨克族体育文化、裕固族体育文化、东乡族体育文化等。此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诸如“风骨、气势、豪放、灵性、意境”“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气、理、心、性、意、言、道”等等,强烈影响着少数民族文化,也源源不断地渗透到民族传统体育之中,推动着甘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2.2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民族性较为复杂
民族性是对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最高层次的概括。甘肃自古是一个多民族、多族群活动的地区。先秦时期主要是戎,秦汉时期主要有匈奴、羌族,魏晋南北朝时期陇东地区有匈奴、鲜卑、羌、氐、羯、乌桓等族的足迹,隋唐时期主要有突厥、党项和吐蕃族。经过民族分化、融合,逐步形成了“世居”甘肃的十多个少数民族。甘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从特定的地域中产生出来,自然地形成了人种和族别,类聚于一定时空条件,并蕴涵着不同民族文化特征的精神形态。大量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变化,由不同的地域环境、历史因素、宗教信仰所形成,已经成为生理、心理、形态等特殊标志。比如从事畜牧业生产的蒙古族、哈萨克等民族平日里体育活动大多离不开草原与马,培育了赛马、骑射等许多项目。而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和商品交换活动,在生产生活环境中产生了膜拜健身、击石、花儿等传统体育项目。这种不同地域内的生产生活赋予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色彩,它们既受到更大区域文化的影响,又保持着民族相对的独立性,在民族内部不断传承。
2.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样
受民族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和多种经济文化的影响,甘肃民族传统体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形态,主要有:(1)娱乐嬉戏类项目。该类项目是为满足民族群众精神的需求而进行的文化创造,也表现为多样的民俗活动。如以民族棋艺为代表的`智能类项目满足了人们挖掘自己潜能的渴望,采用各种器具踢打各种目标的踢打类项目展现出人们休闲的一种生活方式,源于长期与动物打交道产生的投掷类项目是狩猎生产的再现,以铜、铁、石等器具为媒介的托举类项目是一种身体表征与精神运动的展现。(2)竞技能力类项目。该类项目包含了竞赛体能、技能技巧、竞技心理等诸多体育文化元素,实现了人才选拔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一般分为体能类、竞速类、命中类、制胜类、角力类、技艺类。(3)节庆习俗类。该类项目是一个民族特有的传统括动,透视出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涵盖了一个民族全部文化活动的内涵。如宗教祭祀、新春伊始、婚恋郊游、农事生产类和节日狂欢类等体育活动,使得民族古老文化得以重现,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2.4民族传统体育体现出地域环境差异
甘肃民族传统体育在传承与发展中,逐步体现出在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地域环境方面的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甘肃民族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及其交汇处,地域辽阔、山河壮丽,高原、沙漠、丘陵、戈壁、山地、平原、河谷、绿洲、盆地等地貌各显异态,草原射骑、赛马叼羊、山地竞走等民族体育项目,无不打下不同地理环境的烙印。(2)社会经济环境差异较大。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甘肃少数民族形成了与其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藏族的跑纸马、锅庄舞、赛牦牛、藏跤,蒙古族的赛马、马术、摔跤、射箭,体现了以畜牧业为主的社会经济方式。以临夏州为代表回族,赛走骡、打砖、掷子、滑冰车、八门拳等传统体育活动,更多地体现了农商经济环境差异。
3推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甘肃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措施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甘肃民族体育发展较慢的实际情况,我们要把握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化特点,进一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进一步发展。
3.1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推动传统体育持续发展
持续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可以提高民族威望,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增进各民族交往,促进民族文化交流。民族优秀文化是传统体育的本质,为此,我们要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入手。(1)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我们应传承如下优秀文化:注重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践履,强调刚健有为、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2)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要弘扬宗教文化。伊斯兰教、藏传佛教等宗教文化,是少数民族在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思想意识外化为物质、精神和行为方式的结果,为民族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各少数民族从事的畜牧业、农业、商业等物质生产活动,创造了各民族自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应该体现民族文化的内涵。如东乡族的夺鞭杆的游戏,把柔韧性、协调性和对抗的激烈性融为一体,逐步演变成人们之间、村落之间比试智慧和力量的运动项目,激发了该民族的团结情感。
3.2依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发展民族体育旅游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民族经济发展能够产生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甘肃少数民族地区逐步脱离自我封闭的经济体系,冲破牧业经济、农耕经济和简单商品经济的束缚,与区域外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比以往更加频繁。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内容大多与生产、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它以经济活动方式为基础,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推动民族地区民族服饰、建设、民族体育活动的场地和设施,激活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兴起;发展民族体育用品市场,传播特色商品信息、扩大生产发展和商业需求。特别是,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历史、民族、宗教、人文等要素较多,形成了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我们应重点依托这些资源,积极发展民族体育旅游:(1)开展宗教寺庙文化旅游。除寺院建筑群外,寺院的宗教活动无不适视着民族体育的内涵。临夏的清真寺、甘南的拉卜楞寺、天祝的天堂寺等,它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民族文化的浓缩点,是发展宗教文化旅游的集中地。(2)开展喜庆时节类民族体育文化旅游。甘肃少数民族特有的传统庆典活动,透视出古老而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如蒙古族的“那达幕”,藏族的“晒佛节”,土、东乡、保安、撒拉族的“花儿会”等等,届时举行一系列的民族歌舞和民族体育旅游活动。(3)发展草原观光类民族体育旅游。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以草原为民族体育活动地,是开展赛马、马上技艺、赛耗牛、叼羊、姑娘追等草原观光为主的民族体育旅游的最好场所。(4)开展黄河风情类旅游。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经过甘南、临夏,沿线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创造了赛马、牛(羊)皮筏竞渡、游渡黄河、人牛泅渡等民族体育项目,日益成为人们体验黄河风情和民族体育情怀的旅游目的地。
3.3提升群众综合素质,大力弘扬民族体育精神
民族体育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而经久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民族体育精神是通过体育运动形成并为群众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主要体现着民族智慧与进取意识,在实践中主要包含着公平竞争、合作精神和运动员风范。体育精神超出了体育运动本身,内化为人类心中的一种信念和追求。无疑,更快、更高、更强、竞争、合作、公正、平等、团结等体育精神是民族体育发展的原动力,在规范人们行为、提升群众的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甘肃民族地区劳动者综合素质较差的现实,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弘扬体育精神的过程中,可以提高以下素质:(1)增强竞争意识。竞技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竞技的方式来达到选拔优秀者,同时也通过竞争来提高整个群体的素质。竞争过程中的成功体验能增强民族群众自尊心,激发了人们努力向上,积极进取,这正是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2)培养合作精神。民族传统体育中的集体项目是培养和发展社会成员中合作意识的最佳途径。体育活动中有许多项目需要同伴之间的协作配合。体育活动中的合作有助于提高群体的凝聚力,有助于培养民族群众的团结协作精神。(3)培育创新意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培育创新和开拓能力上具有独特之处。许多项目的技术、战术从制定到执行都需要人的创新精神。创新开拓是灵魂,是获得成功的基础。弘扬民族体育精神对培养民族群众的创新意识有积极的作用。
3.4与学校体育相结合,加强传统体育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要有群众基础,需要群众的支持和广泛参与。甘肃民族地区各级中小学校是青少年最为集中的地方,应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一项体育教育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使其代代相传。学校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群众参与项目的情况,承担起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开展教学的责任,同时进行跨学科、多视角综合研究。政府应大力扶持学校编写和使用体现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体育教材,形成传统体育统一的运动方式、训练手段和比赛规则等,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参考文献:
[1]张文勋,施惟达,张胜冰,等.民族文化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郝苏民.甘青特有民族文化形态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3]尕藏才旦,格桑木.青藏高原游牧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芦平生,熊振强.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
[5]芦平生.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6):10~13.
[6]吕旭涛,洪浩.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8):10~10.
【多元文化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民族传统文化资料作文12-10
民族传统文化作文11-26
坚守民族传统文化作文11-24
文化旅游体育高质量发展情况汇报10-23
体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体育)08-12
浅谈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论文2500字01-15
经济文化的先行发展作文10-23
文化发展需平等待人08-10
难忘的体育文化节作文08-17
如何撰写研究论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