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是什么的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是什么的论文 篇1
文化是一个大范围整体的概念,但是文化认同它是小的概念范围,众所周知,影响文化的因素很多,比如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历史等都是影响文化的因素。移民、少数民族或者居住范围等的文化和其他地方的文化都是有差异的,文化还和习惯有很大关系,所以,由于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文化认同更是不同的。
1.人口因数
人口统计学指标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话题,这包括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等,研究表明,女性在民族文化传承上面,比男性更有很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年龄也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指标,随着年龄的增加,个体文化认同的水平也在提高。社会经济地位也是影响文化认同的指标,经济地位低的人对文化认同有很高的重视,他们赞扬民族传统文化,而经济地位高的人,对民族传统文化没有太大的重视。
2.文化差异
两种文化的差异越大,个体文化适应的过程就越困难,进而影响其文化认同。语言就是文化差异的一种, 也是文化差异背景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各个民族对各自民族的文化都有很强的认同感,但是各个民族之间, 包括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文化认同不是很高,但是在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各个民族和汉族之间的文化认同。所以,可以看出,语言和文化差异对文化认同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3.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个体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应对压力、提高适应的重要资源,主要包括父母和同伴。
个人的文化认同一般来自个体自身的学习和觉悟,还有一般来自别人的影响。比如,小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思想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还有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老师同伴同事等对个人思想态度等方面的影响。
关于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是什么的论文 篇2
世界的交流日益密切,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合作也日益加深。英语新闻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也尤为重要。向大众展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与信息,促进了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英语新闻对跨文化传播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对英语新闻会如何促进跨文化传播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代英语新闻的传播特点
(一)形式丰富。如今人类通过科学与技术不断地改造着世界,而这也正逐渐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入地认识世界,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在与时俱进。在科学与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文化的传播打破时空限制,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更灵活便捷地推动文化的传播。而英语新闻不仅能够促进跨文化的传播,也能够满足不同文化群体的精神需求,构建文化交流的桥梁。
英语新闻以电视新闻为主要呈现形式,发挥电视媒介的优势将新闻内容以生动的图像展现出来,并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向世界各地及时传播新闻资讯。在跨文化交流的层面上,英语新闻也能够提高人们的英语表达与沟通能力。
(二)内容广泛。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产业也得到了不断的进步,因此,英语新闻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了与时俱进的发展。内容上的丰富多彩,形式上的多样化使得英语新闻更受大众欢迎。改变原有单一的时事新闻,增添时尚、财经等方面内容。在原本只通过报纸传播新闻的方法扩充到电视,网络领域。例如为了有效实现新闻报道的目的,有时也会大量采用非谓语动词时态,如:TrialstoStabilizetheLeaningTowerofPisaLookVeryPromising(稳定比萨斜塔的努力渴望成功)句中使了不定式toStabilize;FilmStarClintEastwoodHonouredinGalaTribute(影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受庆嘉奖),句中使用了被动,并省略系动词Was。
(三)与时俱进。新闻的两大特征便是真实性和时效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新闻也应进行不断的创新,凸显时代特征。在内容和形式上跟进时代的发展,赋予新闻时代气息。不仅要追求内容的真实性,传播的时效性更要注重时代的特征,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内容和方式展现客观世界,传播和扩散文化。例如,为了使新闻标题语言活泼,有时会用习语、俚语、名言警句,如:Cryingoverunsoldmilk(牛奶未售出,懊悔已徒劳),该句套用了成语cryoverspiltmilk,意思是为已经发生而无法补救的事情懊悔。
(四)报道能力强。面对媒体行业的高强度竞争力以及大众多样化的需求,能否在行业中赢得主导地位,赢得大众信赖。英语新闻就应紧跟时代的潮流,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受众需求,丰富内容和新闻传播形式,提高新闻的质量。使得媒体增强英语新闻的报道能力,促进英语新闻文化的传播。
二、影响英语新闻传播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同样环境因素也对英语新闻的传播起重要作用。不同的环境能够造就不同的民族文化,而文化进而影响着民族的行为方式和意识。不同的环境决定了不同的意识形态,使得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跨文化传播的层面上,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国家和民族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文化风俗和成长环境造就人们不同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英语新闻的传播东西方的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封闭式的地理环境和开放式的地理环境使得东西文化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也由此导致了东西方文化和行为方式的不同。但英语文化却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文化交流跨越国界传播和交流。
(二)民族风俗因素。不同的民族经过习惯的不断积累形成独具一格的民族风俗。即使不同的民族风俗各具特色但也有一定的共通点,并且由于长期积累而形成的风俗一经形成,便具有延续性,不能单凭个人的力量改变风俗。不同环境中,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民族风俗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当西方文化通过英语新闻传到我国时,由于文化的某些共同特征会形成文化的感召。
三、英语新闻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如今各国的经济政治在不断的发展,文化交流也在进一步的强化。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各民族在科技技术发展的基础前提下发展文化科技,并在交流中吸收借鉴优秀成果,使民族的文化得到创新与发展。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发挥英语新闻对跨文化传播的作用,促进文化传播与扩散。
(一)英语新闻是跨文化传播的桥梁。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英语新闻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不仅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也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英语新闻作为文化传播过程的重要工具,随着民族间日益频繁的交流,英语新闻的传播形式得到了发展。信息技术和科技的发展,使英语新闻由单一的报道时事新闻向宽领域多方面发展。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融入文化因素,不仅是时事的传播渠道更是文化的传播。立足于新闻的整体性,剖析更深层次的问题,关注事件的细节,对新闻内容与文化相应的衔接丰富新闻的内容和形式。
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是国家间对外交流的桥梁。同样英语新闻也是跨文化传播的桥梁,由于通用性使得各国的文化传播与交流更便捷高效。在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信息交流传递方式也具有多样性,因此,新闻的传播形式也是覆盖报纸、电视、网络等多方面传播媒介,使新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作為跨文化传播桥梁的英语新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传播,并对文化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英语新闻对跨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文化传播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具备不同的发展特征,对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具有较强的影响。在传统媒体的传播时代,文化传播的速度较慢,传播形式也较单一。但随着新时代科技的发展,电视网络的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使英语新闻的传播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英语新闻的传播也是由一开始的口头上传播到报纸、电视传播,在技术力量不断更新发展的前提下丰富传播的形式。跨越国界,以便捷高效的方式传播着民族文化,促进世界各地文化与民族风俗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各民族不仅可以使本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的舞台,更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使文化得到扩散,构建和谐的文化交流方式。因此,由分析可得,英语新闻对于跨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
直到近代,中国的文化传播才得以重新起步,但在近代的中国科技与技术力量都相对薄弱,因此,该时期的文化思想传播主要通过报纸来传播。在这个时代,由于世界范围内的革命让英语新闻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得到了大众的欢迎。直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得到了较快的进步,英语新闻在传播形式和内容上得到了较大的改进,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也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英语新闻的内容也得益于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得到了丰富和充实。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逐渐频繁,我国作为最重要的文化出口国家之一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传播水平。而英语新闻是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当重视我国英语新闻的跨文化传播作用,同时努力提升英语新闻在文化交流领域的地位,通过研究与创新提升英语新闻的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关于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是什么的论文 篇3
在非洲的热播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和2012年登陆美国主流频道的《后宫·甄嬛传》都一度成为了国人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有人称之为中国软实力提升的标志。作为最受观众欢迎的电视节目样式之一的电视剧虽然是一种虚构性叙事形态,但它反映的是社会现实,是人类生活、情感和社会演化的“见证”,电视剧将其自身所具备的文化意蕴传递到观众心中,引发一种大众共享的价值观念、共存的人文精神,导致了大众价值观念的趋同,促使社会成员趋于共同守望一种价值观念,产生归属感,但一牵扯到跨文化传播,就复杂多了。
一、跨文化传播与文化认同辨析
1.文化认同是在文化的选择中实现“自我构建”。民族文化及其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以及维系国家和民族的重要纽带,也是民族国家“合法性”来源.认同是在外界的互动的基础上建构的,认同是建立在差异的基础上的。索绪尔认为“差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意义的根本,没有它,意义就不存在。认同的“实践性”就在于文化的实践性,在作为区别差异的象征结构中,主体在文化的选择性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建构。
2.跨文化传播需要共同意义空间。传播成立的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否则传而不通。对于跨文化传播而言,传播的意义构建和文化情境密切相关。“传播活动的发生,就是意义由一种文化情境向另一种文化情境的变动,它是社会的也是历史的变动过程。就意义的建构而言,作为传播主体的传播者和受传者,他们对意义的传播和接受,都受制于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正是由于凭借统一文化背景和共享的意义,社会成员在思考和解释这个世界……”。
二、中国电视剧跨文化传播进程中寻求文化认同面临的困境
1.辐射范围和人群的局限。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与中国文化接近,故而中国电视剧热销东南亚,深受这些国家人民的喜欢。虽然中国电视剧也在欧美国家的各大电视台播放,但受到文化产业保护政策的影响,他们很少登陆主流频道,登陆黄金时段,其受众大多是当地华人、华侨及移民二代“香蕉人”,所以形象的总结成“中国电视剧火爆东南亚,欧美遇冷”不足为过。
2.语言和生活习惯差异。比如中国古装剧中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人物线索就令老外们不得要领,有些根本找不到对等的词汇来翻译,会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收的。其次,不同国家人民审美和生活方式、价值观有很大差异。就像东北二人转,赵本山的小品北方的观众津津乐道,在南方相对就不会那么受欢迎一样,因为生活习惯的差异,外国人是很难理解《东北一家人》的笑点的。缺少共同的生活体验和文化背景,很多电视剧外国人觉得无趣。
3.精华糟粕并存,商业化下精神内核的缺失。在中国当下穿越剧、宫斗剧收视蹿红,此类电视剧打着历史、古典名著的的幌子,其所诠释的历史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解构,对人性庸俗或险恶的暴露与夸大,这种不良的创作倾向有蔓延的趋势,一些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也开始荒诞狗血,不接地气,却对历史缺乏独特的人文视角与反思力量,对当下缺少现实关注与互动,价值观扭曲。目前很多电视剧的出口都是民营公司在运作,资本和盈利为首要考虑因素,过度的商业开发而忽视其中所包含的的符号意义和美学价值。雷剧大行其道,不得不让人忧虑,更不指望他们对外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引起外国受众的共鸣与认同,真实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了。
三、电视剧如何在跨文化传播时提高文化认同感
1.传而不通是缺乏共同的意义空间,中国故事需找好角度。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幅员辽阔的国土为我们的电视剧工作者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这些故事同样对外国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否讲好中国故事,很重要。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花木兰”、“熊猫”、“孙悟空”等具有中国文化的符号中,被好莱坞搬上屏幕,成为借中国形象行美国精神的范本,这表明并不是我们缺少资源,而是我们对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缺乏好的角度和立意。电视剧创作人员要善于从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去寻找和挖掘有特色的故事题材,但不能仅仅停留于此,还要注重“中国故事,世界表达”,找到受众能够接受的切入点。
伏尔泰就曾对元杂剧《赵氏孤儿》进行了改编和二度创作,改变时,他将儒家思想加以修改,使之为他的启蒙主义思想服务,构建了一部全新的话剧,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和哲学理念以西方人较易接受的方式代入了欧洲。如何挖掘古今历史背后共同的人性本质,寻求中外文化相通的价值诉求,进而达到国内外公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同,成为今天中国电视剧走向世界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2.影视技术手段的运用,针对受众进行文化包装。很多外国受众反应中国的电视剧剧情不够紧凑,拖沓,冗长无趣,相对于美剧成熟的的制作手法,显得毫无吸引力,就更不用谈电视剧所蕴含的哲理了。这点我们不妨借鉴韩剧的一些手法。韩国电视剧具有很深的东方文化底蕴,但场景画面却很具现代魅力,电视的制作上是经过精心安排和策划的,从背景音乐、道具服装、发型服饰都营造出恰到好处的氛围,这让韩剧闪烁着现代化的光鲜外表和传统家庭美德和仁义道德,造就了广传于世的“韩流现象”。《阿凡达》《2012》等影片和《越狱》《老友记》等美剧之所以风靡世界,除了故事内核外,影视技术、创作技巧,后期包装等也发挥了很大作用,这值得中国的电视剧工作者借鉴。
3.电视剧拍摄、运作方式的变革。我们发现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国外受众所拍摄的电视剧,基本都是都是跟国内国观众见面后,找人翻译配音重新剪辑再销售到国外市场。从剧本、演员、后期制作到发行,缺乏整体规划。中国的电视剧要针对不同国家的观众,创作人员应对其文化背景、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接受特点等进行深入了解,针对性地推出不同的影视剧版本,提高影视剧在不同国家的跨文化传播能力,而不是仅仅翻译成外语就可以了。比如一部电视剧可以同样的故事针对不同市场拍摄多个不同版本,演员选择时选择对外国受众具有号召力的演员,电视剧的剪辑按照受众的接受习惯进行剪辑,电视剧的创作者要站在文化传播的立场上,选择正确的传播策略,让外国的受众对中国电视剧产生兴趣,进而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
四、结语
电视剧作为一种软性的推广方式,潜移默化中让受众对一国的人文、历史文化有所了解,逐渐产生文化认同,了解他國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生存状况,了解他国所秉承的价值理念和对外主张,进而构建起对他国的国家形象。传播一个真实的中国需要电视剧工作者从国家利益、国家形象的全局审视艺术创作行为,树立跨文化传播的观念和意识,统筹考虑,寻求共同点和共鸣点,细处着手有针对性的传播,在追求追求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取得文化效益。
关于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是什么的论文 篇4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外的动画电影相继进入我国电影市场,给我国传统的电影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这一窘境,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实现动画电影行业的创新与发展,进一步推动动画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一、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现状
1.缺乏明确的受众定位。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一部电影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受众,因此,实现明确的受众定位非常重要。以《功夫熊猫》这部美国电影为例,其在上映的第一周就成为了票房周末冠军,与此同时,在进入我国市场后,该部电影也深受我国观众的喜爱,取得骄人的成绩。与美国相比,我国动画电影在受众的定位上比较模糊,缺乏明确的定位,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将成人和小孩全部纳入受众范围内,导致影片上映后,成人觉得幼稚,儿童觉得太过深奥,看过之后,不知道讲述了什么内容。
2.忽视了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如果我们仔细的观察、深入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深受我们喜爱的外国动画电影大多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作为包装的。无论是《功夫熊猫》还是《花木兰》都充分借鉴了我国传统文化资源。而我国在这方面则还不成熟,忽视了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在动画制作上,一味的模仿外国电影,忽视了动画电影的内涵,导致难以走出国门,没有实现创新。
3.动画技术水平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动画电影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人物造型比较粗糙,人物的神态和动作难以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不仅如此,动画电影画面质感较差,缺乏必要的立体感。笔者通过调查与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动画电影的部分内容太过平面,忽视了动画制作中色彩的应用,略显僵硬,对画面的内容没有给予必要的关注,难以给受众以震撼的效果。
4.缺乏动画制作的创新意识。不论是哪一个行业,只有树立了创新意识,才能够实现进步,实现发展,动画电影也不例外。从题材上来看,我国动画电影主题不突出,缺乏特色,难以给受众呈现梅干。从语言上来说,语句过于冗杂,与时代发展不相契合。从艺术风格角度来看,缺乏文化因素一拖,画面过于老套,与国际社会相脱节。
二、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
1.实现对受众的精准定位。笔者认为,动画制作企业有必要对自己的目标受众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实现有的放矢。无论是从国内角度,还是从国外的角度来看,动画制作企业都应当明确受众的文化环境和兴趣爱好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了解国外受众对动画电影需求的侧重点,并结合我国动画电影受众的喜好划分受众的年龄和职业以及收入水平等等,这样可以使动画电影更具有针对性。
2.实现本土文化的深入挖掘。我国拥有璀璨的历史文明,文化资源丰富,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差别较大。在实现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必须向外宣传我国本土文化,这样才能够使我国动画电影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要求我们对不同区域的文化元素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实现文化资源的跨区域挖掘。将那些属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资源应用到动画电影行业中,例如全世界都能够理解的有关于亲情和爱情以及友情等温馨情感,这样做可以使我国动画电影突破区域限制,为各国观众所接受。
3.充分借鉴国外动画电影制作技术。笔者认为,仅仅实现文化资源的跨区域传播还不足以实现动画电影的国际化。相关企业在实现动画制作的过程中,还应当充分借鉴国外动画电影制作技术,将其中先进的技术同我国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
4.加强动画电影人才培养。人才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国动画电影能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因此,必须予以高度的关注。如果我们不能够解决我国动画电影的人才瓶颈,那么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将停滞不前。为此,相关企业应当依托高等院校和相关科研机构,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還要与国外知名动画影视制作公司进行联系,定期邀请国外知名动画影视制作人来校讲座,加快动画电影人才培养速度。与此同时,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引进国外优秀管理人才,为我国动画电影行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结语
动画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形式,对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应当对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给予高度的重视。当然,罗马非一日建成,动画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也非一日之功,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应当从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和挖掘全新的文化资源角度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国动画电影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于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是什么的论文 篇5
摘要:学生作为学校主要成员之一,更是要注重他们的校园文化认同感,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校园文化认同感,才能有效增强园凝聚力。因此本文在分析校园文化极其认同感的概念的基础上,还具体分析了如何才能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认同感;对策。
一、前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促进学风、校风的建设,建设一个和谐、严谨、开放、创新且具有自身特色与时代特点的校园文化,已经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是教育质量的体现。
二、校园文化极其认同感的概述
校园文化是文化在学校管理与教育过程中的体现,具有明显的文化共性与个性。严格来说校园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看,校园文化主要是指一所学校管理与教育方式的总和,是一种特别的文化类型,学生以及教职工是文化呈现的载体。从狭义上来看,校园文化主要是指一所学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以及行为标准,充分反映了学校的综合个性,体现于校风。而校园文化的认同感主要是指学生以及教职工对自己成员身份的知悉和接受,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对学校产生归属感、自豪感等强烈的感情[1]。如果全体师生员工都具有较强的校园文化认同感,那么他们之间就会产生更大的凝聚力,一起向一个目标共同努力,从而为学校的发展注入生命力。
三、培养学生校园文化认同感的对策
1、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进行办学理念与价值观的宣传,使学生对校园文化有充分的认识,提升学校的形象。学校的整体形象是决定学生是否产生认同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文化则是形象的核心,文化主要是由办学理念、价值体系构筑而成,表现形式为校歌、校训、校徽等。学生只有在了解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文化产生认同感,所以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宣传。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校史教育,使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从而对学校产生自豪感,更加的热爱学校。校园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发展而来,并为绝大多数师生员工所接受的群体意识。通过对学生进行校史教育,可以使学生更深入了解母校的发展历史,对学校的未来充分信心,从而从心底里接受母校,并为母校感到自豪[2]。
2、建立科学的校园管理模式与互动交往渠道
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革管理体制,适当增加学生的自主管理,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学校管理的决策中,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给予她们更多的自由,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校园文化认同感。实际管理中,学校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校园安全、宿舍调整等基础的后勤管理工作中,并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制定管理制度,使管理制度反映学生的心声。同时要建立多样化的学生参与管理渠道,例如可以创设论坛、BBS、对话会等平台,使学生能够针对学校管理规章制度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尊重。
3、创设轻松和谐的学术氛围,促进学风与校风建设
学校通过创设轻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加大学风与校风的建设力度,可以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使之得到社会认可,学生在看到学校的能力后,才能认可学校文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校需要进一步改进教职工的绩效评价机制,激励教师,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对专业学习产生自信心。与此同时还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研究性学习,并参加实践锻炼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学校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加强办学理念宣传、校史教育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同时还需要建立科学的校园管理模式与校园互动交往渠道,增加学生的管理参与度,促进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想方设法创设轻松和谐的学术氛围,促进学风与校风建设,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校园文化认同感。
参考文献:
[1]章世清.加强高校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06(14):160-161.
[2]关少化,冯少丽.母校情感与大学校园文化重建——某大学2012级毕业生留言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10(33):252-254
【关于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是什么的论文】相关文章:
文化认同研究的反思论文06-21
文化认同中的意向讨论论文06-22
跨文化传播意识作用影响及认同策略论文6篇06-22
英语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影响机制论文06-23
公司环境投资影响因素论文04-24
影响用钢量的因素论文06-12
澳洲留学影响就业因素论文06-13
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因素论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