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思考论文

2021-06-22 论文

  [摘要]体育社团是近年兴起的一种体育学科教学组织,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开展体育素质教育的必要环节。针对目前体育社团中出现的数量过多、举办活动参与度不高及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可采用精简社团数量,以保持社团运作的高效;做实社团活动,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创新社团特色,培养学生兴趣等方法,提高社团建设的有效性。

  [关键词]体育社团;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

  学校体育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开展体育活动,自愿参与,自主管理而建立的学生团体。在校园文化建设多元化的趋势下,体育社团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体育学科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可是,在实践中,体育社团的建设仍存在着数量偏多、活动开展力度不大、成效有待提高等问题,值得奋战在一线的体育教师深思。由此,笔者立足本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思考,力求摸索出一种高效开展体育社团的活动模式。

  一、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板块,而体育文化更是彰显校园特色文化、塑造学校办学品牌的重要元素。因此,一直有“判断一所学校的素质就要看体育的开展进度,衡量一间学校的文化还是要看体育文化的力度”的说法。

  (一)体育社团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以体育运动为核心而构建的文化,而体育社团无疑是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体育知识的传授、推广任务,从而让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熠熠生辉。例如,太极拳兴趣班。学生不仅可以从太极拳兴趣班中了解有关太极拳的文化知识,熟悉打太极拳的方法,还会在校园里掀起一股“太极风”,让不是太极拳兴趣班的学生从口耳相传中了解太极。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还会以此为契机,通过查阅资料、观看影像等方式学习太极,这就是流动性体育文化的体现。

  (二)体育社团是开展体育第二课堂的核心渠道

  第二课堂是素质教育得以深入开展的重要阵地,体育学科也不例外。体育作为一门必修科目,在有限的课时里,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且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往往会被语文、数学、英课程占用课时。因此,第二课堂显得至关重要。例如,在林丹等明星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对羽毛球产生了学习热情。但由于学习劲头是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的,且受到课时限制、所购买器材不统一等因素的影响,羽毛球的推广工作举步维艰。在这一背景下,羽毛球练习社应运而生,在资源参与的原则下,该社既方便学生对练习场地进行租用、器材进行统一购买,又方便教师进行集中教学,让学生把羽毛球从一种兴趣变成一项体育技能。

  (三)体育社团是拓展学生体育特长的有效途径

  如何培养特长生,让有能力的学生“吃饱”,是每个学科教学的难点,体育学科也不例外。“学优生”不仅可以通过自身认真的学习和教师有效的教学提高自己,参与体育社团也是培养特长的有效途径。以田径类运动为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发现个别有天赋的学生,但由于须遵循顾全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教师难以给这些有田径特长的学生“开小灶”,从而埋没了人才。因此,当体育社团兴起时,笔者立即牵头组建了田径队,将有天赋的学生集中起来,利用课外时间,结合学生的特长,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指导训练,挖掘他们的潜能。

  二、体育社团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茂名市校园社团举办得有声有色,体育社团更是如此。在这种体育社团欣欣向荣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

  (一)体育社团种类多、数量大

  笔者所在学校的体育社团的种类多、数量大。以足球社团为例,初中部有29支足球队,有校队、级队、班队,还有学生自己组成的小团队。队伍数量多,且高度重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活动组织时难以有效进行。

  (二)社团活动组织不力、参与度低

  活动是体育社团的核心环节,也是价值所在,但目前社团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开始时热闹、开战时马虎、结束时拖拉。这种现象较为严重,原因或是教师组织不力,或是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或是社团本身在定义和设置上存在偏差。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社团今后的开展方向。

  (三)社团活动实施效果不理想

  据笔者观察,每个体育社团在成立时,都规划了自己的蓝图,并满怀憧憬和豪情,相信会取得立竿见影、水涨船高的效果。但最终真正实现初衷的社团并不多,反而给人一种“雷声大雨声小”的感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效果却是检验实践正确与否的最科学的标准。因此,体育社团不仅要让学生有兴趣参与,还要让学生出成绩、有效果,这才是社团建立的核心。

  三、高效开展体育社团建设的对策

  体育社团发展至今,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如何突破体育社团的发展瓶颈,优化社团设置、活动组织、指导训练等环节,让体育社团更科学、有效地发展,需要教师的思考,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精简社团数量

  精兵简政是一种管理智慧,在军事上如此,在教育教学上也如此。为了提高学校体育社团指导工作的有效性,笔者通过存优去劣的方法,解散了流于形式的社团,将具有发展潜力的社团保留下来。这样,一方面,提高了体育社团申请的要求,对社团的人数、组织、定位等有相应明确的要求,凡不符合要求的,不予以成立;另一方面,加强对体育社团的跟踪检查,及时清除不符合要求的社团。在社团建立的初始阶段,笔者进行跟踪检查,对于那些组织不力、活动成效不大、成员人心散漫的体育社团,通过合并、分流、解散等方式进行清除。以学校的足球队为例,学校之前有29支队伍,社团精简之后,只保留一支校队、三支年级队和十八支班队。这样一来,足球活动的组织就更为灵活和高效了,让足球队的社团活动既有层次性,又科学高效。

  (二)做实社团活动

  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初衷很简单,既是兴趣驱使,也是为了获得一项技能。因此,教师应该把对社团的指导落到实处,让社团活动出效果、学生出成绩。例如,在“跳远发烧友”团队中,笔者根据不同的学生,在内容上进行细化。初一学生练习蹲踞式跳远,初二学生练习挺身式跳远,初三学生练习走步式跳远。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相似却又不相同的内容,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组织的设计上,笔者改变了传统单跳的形式,根据不同的体育与健康课器材和体育与健康课运动场所,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训练双落、蛙跳、立定跳、三级跳、多级跳等。在对社团成员的评价上,笔者不仅鼓励那些跳得最远、动作技术更好、更有创新的学生,还指导学生创新跳远姿势和步伐。这样,从多角度、不同层面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二度开发和重新组合,改变了以往跳远教学的固定模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跳远社团指导的质量和效率。

  (三)创新社团特色

  如何在体育社团上创新,是彰显体育特色文化的体现。茂名地处粤西,在这片具有浓郁文化底蕴的大地上,蕴藏着丰富的民间体育资源。为此,笔者专门组建了民间趣味体育兴趣组,带领学生挖掘、学习家乡的趣味体育项目。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跳房子”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及跳跃能力;“跳拱”可以锻炼跳跃能力;“螃蟹抢蛋”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和培养应变能力;“夹粽子”不但可以训练手的灵活性和巧用手劲的能力,而且还能训练手脚配合的协调能力。如果只是让学生机械地练习,难以取得好的效果,但若配合民间传统游戏,不仅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还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既能在游戏中收获快乐,又达到体育锻炼的目标。教学实践证明,成立体育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开展体育素质教育的必要环节。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社团的作用,在分析目前体育社团现状的基础上,在体育社团建设中秉持数量求精、活动求实、效果求新的原则,推进体育社团活动的深入开展,积极彰显校园文化的特色,实现体育育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牛永刚.关于高校体育类社团发展的几点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8).

  [3]王娟娟.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文化构建[J].考试周刊,2010(10).


【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体育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思考论文10-02

校园文化建设中阳光体育的构建论文10-02

高校体育社团管理理性思考论文07-02

体育社团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10-05

小学生社团在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10-0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论文10-05

小学体育教学思考论文09-10

高校体育的发展及思考论文02-06

体育电影与体育文化的结合思考论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