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院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一、研究方法
本文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高专院校的部分学生以及他们的实习企业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考察法进行研究。对部分调查对象采用重测法检验问卷的信度,相关系数(r)分别是领导问卷r1=0.851,pG0.01;学生问卷r2=0.907,pG0.01;职工问卷r3=0.829,pG0.04。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具体实施时,发放领导问卷21份,学生问卷875份和职工问卷182份;有效率分别为94.3%、87.6%和83%,符合研究要求。运用Excel对调查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在体育物质文化融合方而,85%的受访校、企领导,67%的受访实习生以及63%的受访企业职工都趋向于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给实习学生和企业员工提供体育场地(比如室外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室内乒乓球台、健身房或者台球桌等),学校利用教学资源给实习学生准备一些体育器材(如篮、排球、羽毛球拍及跳绳等),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体育文化知识,结合企业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的特点,制作各种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体育文化宣传海报、标语及报道栏。形成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学生、员工积极参与为形式,将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与企业体育物质文化有机融合,共同发展。
三、体育精神文化层而的融合
1.企业体育活动主要是指企业结合有意义的节日或内部选拔赛等,利用若干天的时间,开展全员参与程度较高的体育讲座、体育知识竞赛、体育比赛和体育游戏等专题性的体育活动,进行体育教育和锻炼。经过调查可以分析出:各个企业基本没有组织体育活动的专门机构,规模大的企业由工会组织负责,小型私营企业基本都是办公室代为管理或组织。调查得知大多数企业每年举办一次单项体育竞赛活动,举办两次以上的都很少。这些单项活动主要有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等开展较为普遍的体育项目。基本没有组织像田径运动会、综合性体育趣味比赛之类的参与性更广泛的综合性活动。少数企业会定期请专业老师做体育知识讲座,活跃一下企业体育氛围。由于对各项体育活动宣传力度有限,使得大多数实习学生和职工认为本企业没有体育文化氛围或者体育传统。学生们就像一粒粒鲜活的种子,通过实习学生逐步把体育的生机和文化底蕴带入实习企业,让企业贫瘠的体育土壤,逐步的焕发新的生机。因此,在体育精神文化层而,企业应该加强和学校的交流合作。
2.在体育需求层而上,实习学生和企业员工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分析调查结果得出:实习学生的体育需求大于企业员工,特别是在体育参与和体育消费方而,学生明显的高于企业员工。这一方而和学生的受教育程度有关,另一方而是由于学生多处于青春期,精力旺盛,对机械单调的生产生活厌倦情绪强烈,希望通过体育去调节,而企业员工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己经逐步适应。因此,对通过体育调节生活状态的欲望不高,基本处于观望态度。学生更愿意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去增强自己竞争与协作精神。而企业员工表现的态度多是一般,参与意识不是很强。所以说,我们要通过校、企在体育精神文化方而的沟通与合作,来满足实习学生和企业员工的体育需求,培育出身体素质好,心理素质优的高效率员工。校企之间通过各项体育活动的交流,在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实习环境同时,也使企业的体育文化氛围得到改善,实现“双赢”。
三、结论
1、校、企体育文化交流函待解决的问题依然较多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和学生实习企业之间在体育文化的合作交流上也在不断加强。但是,在企业体育设施建设与合理利用、企业体育制度完善、校企体育精神文化交流等方而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2、高职院校与企业要在体育文化各层而互相交流企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是很愿意为学生和员工提供一定的体育锻炼场所,学校也乐意在体育器材上而给予必要的资助。学校要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快乐的体育锻炼和实习环境,体育精神文化方而的交流将会成为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体育文化交流的核心。
3、企业缺乏专业组织,活动少,满足不了需求学生实习企业在每年组织体育活动方而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大多数企业缺少专业的管理机构,从而导致体育活动组织的次数少,质量低,参与范围小。然而学生和企业员工的体育需求都是比较强烈,如果这种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势必会影响到实习学生、企业员工的健康和企业的生产效率。
第二篇:农村体育文化现状调查研究
一、现状调查的具体表现
1.农村村委不重视
在农村,不仅是在河南省不同地域的农村,在全国的农村都有这个现象,那就是大力发展经济,而对别的方面不大重视,导致很难发展起来。对村委工作的考核几乎也是用济效益来衡量,因此体育文化事业更加得不到重视,因此也谈不上在这方面资金的注入,对体育文化建设也没有系统的规划,而是任其自生自灭,有所发展固然好,发展不下去也没有去管理。在农村,几乎看不到任何公共体育设施,除了当地小学里有一些如兵兵球台、篮球场等的设施,而学校一般是不对外开放的,就算开放,村民一般也是没自备有体育器材的,这足见村委的不重视,对体育文化建设不上心。
2.村民无体力无心力顾及体育锻炼
在农村,村民是以体力劳动为主,日常生活中会比较疲惫,对比城镇来说生活压力较大。调查显示,大多数村民在劳动过后都会选择轻松愉快的休闲方式,其中包括串门聊天、看电视等,是几乎不用花费气力的方式。另外,大多数时候劳动时间较长,特别是农忙时期,根本无法顾及体育锻炼。村民一方面为生活奔波;另一方面,为子女教育问题困扰,双重压力下,不仅身体健康有所影响,心理上也不轻松。
3.农村休闲内容单一
农民的休闲时间不多是一方面,而农村休闲内容单一又是一方面,这更使得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农民就更加不晓得选择怎样的体育文化活动去参加。根据调查来看,农村休闲内容单一且休闲的方式有点低俗,来来去去就是:打牌、打麻将、看电视、下棋等,下棋的多是老人,此外,老人几乎没有什么体育文化活动,电视又看不懂。看得出,闲暇之余,农民的生活质量并不高,休闲娱乐方式不够科学、健康。
4.村民缺乏健康意识
在农村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年轻时候健健康康,没病没痛,但是一上了年纪,各种毛病层出不穷,这与以前长期不注重身体锻炼有非常大的关系。由于不参加体育锻炼,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一时之间并没有体现出来,长年累月周而复始,量变导致质变,身体一旦达到不能承受之重就会出现问题。健康不是病了才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而有些病不是不是那么容易治愈的,尤其是长期积累导致的疾病。健康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的体育锻炼中去保持身体的健康。
5.村民交往圈子小,交流方式单一
不同的地域,但是在农村,大多数人的交往圈子很狭小,局限于邻里之间,而交流方式也仅限于如下几点:串门、打牌打麻将、招呼一群人一起喝酒。而有些会玩手机玩电脑的年轻人,空闲下来许多人会选择上网聊天、玩游戏,这绝对占了他们大多部分的空闲时间。对他们而言,可供选择的交流方式很少,其实,体育运动是一项很好的交流方式,能够使得身体肌肉彻底放松,运动过程有竞争有合作等运动精神,这会大大丰富他们的内心,利于互相之间建立起友好、和谐的关系。
6.村民消费观念落后
村民消费观念相对落后,消费方式也也很陈旧很单一。在调查中,农村家庭支出主要包括如下:日常生活吃、穿费用,农业所需成本,子女教育费用。而用于体育文化消费的很少很少,用于购买有关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方面的书籍更是寥寥无几,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的几乎没有,都是生病了才去看医生。这样的消费结构是不合理的,对于农村的全面发展也是弊多,说得严重些,他们是为了生活而生活,却没有学会享受生活,没有考虑到自己的生活质量只有可以更上一个台阶,在吃穿住行解决之后,怎样提高生活质量是值得他们深思的。
二、改善方案
1.建立完善体育文化建设机制,加强宣传
在新农村建设中,各部门应该各司其职,不要全部集中于经济建设,在体育文化建设方面,也应该高度重视,把它归为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一部分,建立完善体育文化建设机制,真正摆上重要的工作日程,去实现它。村民健康意识薄弱,这更需要相关部门广泛宣传体育健身的重要性和作用,大力普及体育健身的常识,推广体育健身的正确方法,强化宣传工作。现如今,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农民身体素质较低,农民渐渐富裕起来,对于休闲娱乐健身的需求也在增强。在闲暇时间特别是在节日期间,应该拒绝打牌赌钱、酗酒等低俗的有害身心健康的方式,若能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引导村民走向科学、健康的休闲方式和交流方式,这需要领导者完善体育文化建设机制,在适当的时期制定体育文化活动策划,真正去落实。
2.提倡全民运动
在很多农民的意识里,参加体育活动的都是学生、年轻人,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健康就像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上到老年人,下到牙牙学语的小孩子,都应该有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体育运动。强化农民的健康意识,提倡全民运动,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低俗的休闲方式,让村民意识到,体育文化不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奔向小康生活的一个体现,不要以为农民不需要体育锻炼,平时本来就已经体力劳动了,体力消耗和健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把体力消耗等同于健身。全民运动或许很难实现,但是必须有这种意识,它有利于营造一种浓厚的体育氛围,看到小孩大人也参加体育文化活动,这对于所有人都是一种很强大的鼓励,容易激发人们一同融入体育文化活动的欲望和热情,人们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一个人带动另一个人,互相带动大家的积极性,全民运动设想的实现将指日可待。
3.加强体育文化工作队伍建设
从体育文化活动的缺乏到致力于这方面的建设,需要一支优秀的体育文化工作队伍,这是无疑的,否则人们健身的科学性无法得到保障,有时候与其盲目地健身会适得其反,不如不健身。根据不同地域的特色,每个新农村应该有适合自己的一批体育文化工。
三、总结
概括来说,调查表明,毕竟农村的发展滞后于城市,在经济发展相对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体育文化建设并不像城市那么容易,但是只要针对新农村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正确的对策去改进,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也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成效。
第三篇: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
一、开发校本课程,引入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教学
1.1中小学开发少数民族体育校本课程的原则中小学进行少数民族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并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学生自身所拥有的全部发展可能性和潜能的全面发掘,是学生在智力、体力、品德和美感上的全面成长。中小学素质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可见,对中小学民族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应遵循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培养,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中小学进行少数民族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应与教师业务水平相匹配,便于教师实施体育教学。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的业务能力对体育教学质量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地域、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呈现出不平衡的现象。这种教学业务水平的差异,要求在尝试少数民族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时应充分考虑本校教学资源及教师业务能力现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既要实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学校传承,又要顾及教师的感受,让体育教师在能力范围内,精神愉悦地做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各课程的教学及指导工作。这样才能使校本课程开发达到其教学目的,才能为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增加动力。
1.2高校开发民族体育校本课程的注意事项首先,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切合实际。少数民族体育高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是关键环节,其对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作用,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才有利于校本课程的开展,便于校本课程的实施。因此,在制定少数民族体育校本课程人才培养目标时,既要考虑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又要关注少数民族体育自身的特点,既要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又要注意本校的实际情况,努力将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化、客观化、人性化、操作化,以能在高校实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为根本出发点和主要依据。其次,高校进行民族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时要保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特色。因地域及生活环境不同,各少数民族都拥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及风俗习惯,尤其在体育领域,少数民族都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而各民族各异的体育项目也承载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如海南省的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他们都有自己乐于从事的体育项目,而且在体育活动中都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和服装道具,体现出不尽相同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各层面的相异,正是在体育课程应予以保护的闪光点,也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区别与其他文化的本质特征。
二、举办少数民族体育教学比赛,拓展文化传承渠道
2.1少数民族体育教学比赛项目的选择对民族体育教学比赛项目的选择要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项目选择的实用性是指项目比赛的开展能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项目选择的趣味性是指在保证其实用性的基础上,要关注学生对项目的感受,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接触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身心愉悦中体验民族体育文化的魅力。只有这样才会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热爱民族体育文化,才会使民族体育文化真正扎根在学生的情感中,进而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有效渠道。
2.2教学比赛中民族体育文化的宣传策略教学比赛中民族体育文化的宣传,是指通过体育比赛这个媒介,将体育文化融入到比赛中,既要让学生在比赛中分出胜负,又要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感受民族体育文化,时刻被民族体育文化所影响。因而,在教学比赛时应争取将文化的各方面特点进行全方位展示,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民族体育文化的精髓,使学生通过比赛接受民族文化的教育与熏陶,最终把教学比赛变成比赛教育,通过项目比赛承载体育文化,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获得更多有关少数民族体育的知识、技能和体验。
三、健全民间体育系统,完善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体系
3.1单位职工体育职工体育是指在工商、企事业、机关、团体等职工中开展的体育锻炼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职工的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其适应能力,缓解工作压力,以便更好地从事日常工作。少数民族体育为职工体育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其具有的趣味性、文化性等特点与职工体育天然地契合在一起,而职工体育也为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职工体育中开展民族体育教育、举办民族体育比赛、进行民族体育宣传等,都会为民族体育的传承提供难以替代的方式和手段,这使其成为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2城镇居民体育城镇居民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是由城镇居民自发组织的,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具有自发性、多样性、娱乐性、健身性等特点。其对丰富居民的社会文化生活,沟通邻里情感,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通过在社区体育中引入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可以促进城镇居民体育健康发展,并在满足人们体育需求的同时,使人们感受到民族体育文化的魅力,并在交流中改变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识,进而理解和热爱民族体育文化。
3.3农民体育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最大。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对于增强广大农民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农民体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民族体育文化来源于人民,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必然要回归到人民中去。广大农民都是民族体育的支持者和爱好者,在劳作之余开展少数民族体育,使民族体育文化返璞归真,能为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提供足够的人文土壤。
四、结语
文化是民族的魂,是民族的根本,拥有民族文化才拥有民族个性。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力代表,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发展有重要意义。教育是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应促使其形成更加完整的教育系统,并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尽最大可能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
第四篇:高校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研究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的现状
高等院校是文化的传播者和发源地,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只在校园内呈现出来,这是现代体育与现代教育的结晶。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内容为体育活动的一种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是体育活动,这是学生增强健康体质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国内至今没有一个规范、科学的校园体育文化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和谐校园的发展,所以,建立科学的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极为迫切。
二、研究原则
2.1目标性原则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设计时应该紧紧围绕这样的主要目标——即如何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出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它应该由一些典型的指标来构成,这些指标要能很好地代表校园文化的水平,并通过多方位和多角度的反映出来。同时不可以遗漏一些关键指标,这些指标与评价的目标紧密联系,尽可能地不要选择一些没有什么关系的指标。
2.2导向性原则所选择的指标要紧密联系学校的现实情况,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把握好学校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要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未来体育文化发展的趋向,前提是结合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以及整个社会的时代特征。只有这样,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才能正确地发挥它的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才能有正确的发展方向。
2.3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也称客观性原则,是指校园体育文化评价指标要有符合一定的客观规律,使评估结果最大程度的客观和科学。它决定了评估工作符合实际、客观地进行,很大程度上关联着评价指标体系能否有效地实施,科学性原则是对指标体系来说是一条重要的原则,同时也是其他各项原则的来源和基础,一切原则都应该从科学性的角度出发。
2.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定性分析是一种质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也就是为了确定事物中的各种因素是否是相互制约;而定量分析就是为了研究和分析事物之间是否有关联,这是用一种数学的方法进行的研究,更具有说服性。本研究打算构建的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主要是以定性指标为主,定量分析只是起辅助作用。
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的建立
3.1指标体系的提出在立足我国体育文化背景,结合我国的文化结构,是在体育文化的建设内容和内涵的基础上暂时制定出的3个一级指标,主要包括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校园体育精神和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以及50个次级指标。以下主要对一级指标作具体的阐述。
3.2指标的筛选对三个一级指标的筛选主要采用的是特尔斐法,同时先选定一组有名望的专家,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征询这一组专家的意见,这样反复地调查、分析和得出结论,尽量总结出专家们的一致意见,从而得出对未来结果的一种可靠性预测。再通过问卷调查法,列出四个等级即重要、较重要、一般、不重要,它们的分值分别为7、5、3、1,在最后一轮进行权重打分,最终得出指标体系。专家们的意见的集中程度用各指标所得分值的算术平均值来表示,专家的意见协调度主要是通过每个指标最终分值的变异指数的结果来表示,变异系数越小,就表示指标的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就越高。
3.3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的确立在对前面三个一级指标的专家调查中,专家们对这三个一级指标的意见差别不大,都很认同这三个一级指标。在随后的开放式问卷调查中,专家们也比较赞同这三个指标,并且对校园体育文化所涵盖的三个层次即体育制度文化、体育精神文化和体育物质文化方面达成了共识。所以指标修正后的三个一级指标能够相对科学地衡量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所以,保留一级的全部指标。但还有些专家认为,在以上的三个指标体系中缺乏体育行为文化表现。行为是一种本能的、下意识的活动,主要表现在外部的肢体动作中,这是人们通过自身内在的各种心理和生理作用反映出来的,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表现和产物。一般认为,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形态是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的直接表现形式和主要内容,是高校校园文化创造主体即学生的行为活动的客观外化,属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外部结构范畴。因此,在指标体系中应该有相应的体现。
3.4对指标体系的检验与确立在研究中,主要用因子分析结果的共同度来检验指标体系的建构效度。因子分析是一种多元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使因子变量具有较强的可解释性。即通过在研究如何丢失最少的信息的基础上,将众多的原始变量浓缩成几个少数的因子变量。共同度是指个评价项目解释方差的比例,其值从1到0,1为所有方差均被评价项目解释,0为评价项目不解释任何方差。共同度越大,说明其中所包含的原有变量信息的量就越多。研究表明,高效度的共同性系数应该要>0.50。为了保证因子分析的客观性,所以量不应该有太多的因子变量,因此,本研究只分析并检验了4个一级指标,采用4级专家问卷。主要是将重要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很重要、重要、一般和不重要,相应的分值为7、5、3、1分。通过周密分析,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通过因子分析法的检验,最终确定了指标体系。
四、结语
研究通过对一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在专家们意见的启发下,指标体系进一步地得到修改和完善,而检验指标体系时又是用的因子分析这一专业研究法,最终确立了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以及校园体育行为文化4个一级指标以及众多二级和三级指标。这有利于调查和分析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掌握高校大学生参与校园体育体育活动的状况,有利于了解大学生对待体育的态度和他们的一些体育行为。
【体育文化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海洋体育文化研究论文10-06
冰雪体育旅游文化研究论文10-03
体育文化对高校和谐文化建设的研究论文10-06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论文10-06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论文10-05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的论文10-02
海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文10-02
校园体育文化传播价值研究论文10-02
论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多元研究论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