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洛川塬民俗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论文

2021-06-22 论文

  陕西洛川塬位于黄河中游腹地,“地接关辅,境临洛渭”,是世界上黄土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好的黄土塬区。

  众所周知,黄土高原是中国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但是洛川塬的生态环境却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丰腴肥沃的土地,成为人们世代安身立命、生产生活的家园。究其原因,与洛川塬民俗文化中所蕴含的生态伦理有很大的关系。

  洛川塬“秦开阡陌,汉主限田”,是黄河流域开发最早的农业区之一,因为受13朝古都的坐落地关中地区农耕文化的熏陶和浸染,“风承周秦”,自古以来逐渐形成了“尚德”、“明信”、重视礼仪的文化传统,在民间社会形成了以传统信仰为核心、以儒释道思想为旨归的特殊民俗文化。

  一

  时至今日,洛川塬仍然沿袭了千百年来闹秧歌、打蹩鼓的习俗:“闹秧歌”的着装为古代的中原服饰,新颖优美、风格纯朴;“打蹩鼓”的着装则是古代的戎狄战服,具有少数民族的色彩,剽悍豪放、富于力感。这些是用来“敬天”,它所表达的是对上天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人们相信,上天主宰着万物生长、人间世事。这种认识中蕴涵的道德准则,则是像《道德经》中所说的“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如果能够遵循伦理与道德准则,清心寡欲、谦和端正,不仅能够保佑自己“吉无不利”,即使是后人也可以“受天之佑”。

  而另一种延续千年,至今仍葆有活力、影响洛川塬人日常生活的是祭拜“社稷神”(也就是土地神和谷神)。洛川塬的人们通常会在元宵节打“社火”,以此祭祀土地神和谷神;而每逢修房动土,首先要祭拜土地,房子修好后要备好酒席“解土”(即功成事毕后感谢土神)。在农业文明中,人们日用衣食所需更多地依赖土地,人们感受到土地的博大、慷慨,因此用这些习俗来表达对土地的崇拜、关爱和守护。

  洛川塬的土质以黄绵土为主,每逢暴雨,土壤容易流失。人们对土地也更为热爱和珍惜,对土地的使用和维护,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因此,在洛川塬形成的众多民间禁忌,也大多和黄土有关。比如,洛川塬上的`村庄,如果附近有水土极易流失的沟壑,一定会在沟口正对村庄的位置修建土塔。(早在唐代,洛川塬上就大量修建土塔,不过现在保留下来的多是明朝的土塔。)而在土塔周围挖土和伐砍树木是绝对禁止的;如果住宅正对沟壑,则必须在房前屋后大量种植树木。天长日久,这些地方就变得草木茂盛、植被良好。站在洛川塬上远眺,只要是树木葱茏的地方,大多就是村庄所在地。尽管关于这些民间禁忌的传说颇多,但实际上它却是洛川塬人用来保养水土、保护环境的一种特殊方式。

  二

  洛川塬上的民俗文化,核心内容其实是儒释道的中国传统思想。

  在洛川塬人家的大门上,大都篆刻有“礼仪之家”“忠义之家”“耕读传家”等表现儒家思想的文字,显示出这块土地上深厚的儒家文化传统。而佛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劝善惩恶等思想也深深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生活。早在东汉时期,佛教就传入了洛川塬,现在发现的大批北魏到隋朝时期的佛教造像碑文、唐宋石窟和摩崖石刻,以及明代的佛寺遗迹,都说明佛教思想在当时的繁盛。此外,近年在洛川塬上陆续发现的大量古代道教碑刻,也说明道教对洛川塬的影响非常久远。道教善恶承负、太上感应等观念,深深地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生活。

  对于洛川塬的人们来说,儒释道都代表着“善美”,因此在洛川塬的民俗文化中,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一座庙宇可能同时供奉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像;在洛川县城元宵节的灯会上,也是同时供奉不同的神像。在这里,人们既尊孔,又拜佛,亦信道。儒释道的思想被有机地融入在洛川塬的民俗文化中,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保护洛川塬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

  洛川塬上的民俗文化其实表达的是这样一种意识理念:人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之间,是极其亲密的“亲属关系”。正如我们经常将大地比作母亲,在这里,人对自然环境就存在一种类似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而这种认识所包含的生态伦理就是:两者应该彼此依持、相互保护。人并不是“中心”,对自然环境不是一味地索取,而同时应该彼此爱护。

  正是在这种民俗文化的熏陶之下,人们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流衍互润。而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态道德和生态责任。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人们的广泛参与。而最能产生影响的,无疑是融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民俗文化,因为它会传承、渗透到每一个人生活的细节之中,“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们崇信的观念、行动的准则。而且,作为一种民间流行的表达方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民俗文化可以长久、稳定地保存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其实,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思想大多是浸润在民俗文化当中。毕竟,传统的儒释道思想要影响社会,必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

  如果能够积极挖掘民俗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使之实现“现代性的转换”,引导其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必将对社会起到更好的作用。而民俗文化中所蕴含的生态伦理价值,则可以直接为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

【陕西洛川塬民俗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论文】相关文章:

环境伦理学中的元伦理难题论文04-28

《寂静的春天》中的环境伦理观及其生态建设启迪论文04-28

论文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价值04-16

发展伦理视野中的GNH关怀论文04-18

地理教学中的灾害伦理教育论文09-01

环境伦理道德的目标以及生态道德的培养论文06-20

关于环境伦理观下生态地理教学的构建论文07-21

当代城市规划应体现生态伦理观论文07-14

基于生态伦理视野下的工业厂区景观研究论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