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本阅读里渗透艺术教育论文

2021-06-22 论文

  我在书上读过这样一段话:“当我还是幼儿园的孩子时,就用黏土捏过一个鸟窝,里面有圆溜溜的蛋,一只鸟蹲在上面孵蛋。这类小玩意儿可能你也做过。其实那就是艺术,只不过我当时并不知道。”艺术教育,就是要“擦亮孩子们发现的眼睛,熏陶孩子们艺术的气质,涵养孩子们美好的心灵,唤醒孩子们沉睡的潜能”。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知名画

  每个时代留存下来的名画作品都是经过时间淘选的精品,是那个时代的精华。让孩子们欣赏这些作品,能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对真、善、美的持续热爱。

  《你不能带黄气球进大都会博物馆》《儿童艺术博物馆:和孩子一起欣赏世界名画》《藏在名画里的猫》《Look!看!各种角度看名画》……一本本精美的绘本,让我和孩子们如痴如醉地畅游在名画的世界里。一幅美术作品可以从美术语言上进行欣赏,如色彩的运用、造型的表现、作品的艺术风格等;也可以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它带给我们的信息,如作品中人物的衣着是什么样的,它反映了当地怎样的风俗;还可以把它与另一件美术作品加以比较,假如一幅是东方的美术作品,一幅是西方的美术作品,如果它们的主题是一样的,不妨看一看它们在艺术观念、艺术手法上的不同。此外,还可以从同一画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让孩子们了解画家创作的手法,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创作风格,以此了解大师们是在不断的探索新的创作手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的。

  当孩子们识字不多的时候,让他们阅读世界名著是不大可能的,但不妨碍他们观赏世界名画。文字是符号,与事物有距离,图像就直观得多。但是,名画毕竟不是卡通画,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对高雅的、深刻的艺术感兴趣呢?这就需要找到一条便捷的途径。《Look!看!各种角度看名画》中有一段话:“作为视觉艺术,绘画最简单的特征,就是画面中的视角。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婴儿,也能区分上下、里外、前后、远近这些空间概念;甚至就连一只小鸟、一只小猫也能做到,这是一种本能,本能是很容易被调动起来的。”这段话跟我让孩子们从小欣赏名画的理念不谋而合。于是,我把名画贴在教室的后墙上,孩子们每天在教室里有意无意地瞄上一眼。我相信孩子们是天生的艺术家,一切美的事物在他们的脑海中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阅读课上,我和孩子们读过绘本后,会留出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地观看,然后鼓励他们用简短的话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们表达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一个进一步感受和深入了解作品的过程。如:读过《Look!看!线条怎么说话》后,我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插图,并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加深了对名画的认识和感受。

  每一幅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对于那些孩子们能够理解的作品,我适当地介绍画家的小故事、作品创作的背景等。绘本《你不能带黄气球进大都会博物馆》的最后一页,有克劳德·莫奈的作品《睡莲》。于是,我在孩子们读完绘本后,拓展了克劳德·莫奈的作品《麦堆图》,并告诉孩子们:“克劳德·莫奈是印象派画家,他对光线和颜色很感兴趣。他经常坐着装满帆布的马车出去,花上一整天画同一个场景。每当周围的光线让物体的颜色

  和形状变化时,他就会换另一块帆布来画。莫奈为同一个草堆画过十五幅画,每一幅画都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光效。”

  二、赏名曲

  爱因斯坦说过:“没有早期的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作家冯骥才说过:“音乐是进入故事的河流,故事是进入图画的道路,图画是进入音乐的桥梁。”故事绘本以其唯美的画面、生动的故事和情感互动,可以引领幼儿进入音乐作品的.神秘世界中,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开拓音乐眼界,感受音乐的魅力。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借助故事绘本,利用其形象的故事人物、情节、语言、画面等直接而有效的方法,能为幼儿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将幼儿带到音乐作品所展现的情境中。让幼儿在多感官的参与下倾听音乐,节奏感、力度感、速度感、音高感、音色感、结构感……获得提升,能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综合素养。

  我和孩子们在阅读课上走进了《儿童古典音乐绘本》。“它用诗意的语言和最美的图画,为孩子们讲述了最富童趣的童话故事。更重要的是,这些美妙的童话都被音乐大师改编成了经典的歌剧或者舞剧,而随书附赠的光盘上刻录的正是这些殿堂级的古典音乐作品。孩子们可以一边阅读纯美的童话,一边聆听音乐大师的杰作。”我们边读绘本边欣赏古典音乐。孩子们每读完一个童话,就像上了一堂古典音乐课。真的是,理解不了古典音乐的人数不胜数,却没有不爱听童话的孩子。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欣赏了《动物狂欢节》和《胡桃夹子》。

  美术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能互融互补。彼此间的相互借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演故事

  爱模仿、爱表演是孩子的天性。当学生沉浸在某一情景中时,往往会产生强烈的表演欲望,并非常投入。现在的学生信息来源多、见闻广泛,他们在网络媒体的耳濡目染中,积累了一定的表演经验和知识。因此,当学生阅读了绘本后,我充分利用故事的戏剧性和情节性,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我抓住学生们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孩子们自由轮流分角色朗读绘本。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读书的兴趣和热情,还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读完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后,我让孩子们和自己的妈妈一块儿演一演这个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自愿参加的妈妈和孩子们来到了班里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妈妈们举手投足,不时流露出对孩子的爱。而孩子们也通过表演加深了对妈妈的爱。这样的表演是真情流露,这样的表演是最美的艺术。

  作为教师,我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努力培养孩子们“感受音乐的耳朵”“发现美的眼睛”。在学科教学中进行艺术渗透,打造濡染美的环境空间,唤起孩子们熠熠生辉的艺术灵光,让孩子们幸福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在绘本阅读里渗透艺术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结合绘本阅读渗透感恩教育论文09-27

小班幼儿习惯教育中绘本阅读的运用论文09-27

数学教学渗透艺术教育研究论文06-20

大班绘本阅读:冬天里的弗洛格09-10

大班绘本阅读:冬天里的弗洛格01-09

绘本阅读活动总结07-01

小班绘本阅读《见面》01-08

中班绘本阅读教案03-28

早期阅读绘本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