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声乐教学困境与对策论文

2021-06-22 论文

  摘要:近年来一些中专层次的幼儿师范学校陆续升格为专科层次的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师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毕业生学历层次,满足了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但新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在诸多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以某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结合其他同类院校情况,重点探讨声乐课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声乐课;教学改革

  近些年来,我国有大量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升格成了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1]。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明确的目标性,几乎所有专业均应开设音乐课,而声乐作为音乐课的核心内容,视不同专业以必修或选修形式设置十分必要。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几乎全由幼儿师范学校升建而成,学校由中专教育层次升格为专科教育层次之后面临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上没有及时进行调整和改革,就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需要。声乐课的教育教学也遇到了类似的困境。

  一、声乐课教学的困境

  (一)单一的教学目标不适合多层次学生的需要。与学生的年龄层次不同、学习起点不同、学制不同、专业方向不同相比,目前的声乐教学目标显得过于单一,不能完全适应各种类别学生同时存在的校情。当前的声乐教学因受到既有模式的影响,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没有按照学制、专业、层次等来区分,制约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实际操作,限制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也不利于学校各项教学活动和文化建设的开展。(二)单调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因材施教。声乐课作为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中的重要课程,它以歌声为主要手段,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它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扣动听众的心弦。这种美好的演唱效果来自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刻苦的训练,更来自声乐教师一对一个别授课方式的精心指导。目前声乐课的教学方式以教学班为单位的`集体课教学形式进行。集体课的形式有利于以较低的经济成本开展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单一的集体课同时存在很大的弊端,学生的水平不一,难以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三)较少的学时限制了教学内容的安排。声乐教学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和广泛的,既包括声乐基础训练、艺术歌曲演唱和儿歌表演唱,还应进行声乐欣赏和审美的教育。目前课程设置中声乐课每周仅一节课,时长45分钟,这样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般都是以声乐基础训练和幼儿歌曲演唱为主,进入高年级以后教师才根据需要选择适量的艺术歌曲补充到课堂教学上来。由此导致从制定教学计划到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都受到极大限制,学生往往掌握不了一定数量的幼儿歌曲。(四)“一刀切”的评价方式难以对学习效果进。行真实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2]。声乐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声乐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声乐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研究声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是声乐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声乐教学评价对于教学主要有三个作用:导向作用、鉴定和规范作用、改进作用。目前,声乐教学评价大多集中在对学生的声乐训练和演唱的评价,更加偏重技能的评价,评价形式也仅是期末考核,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声乐学习知识结构单一、狭窄,对不同层次、不同条件的学生没有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构建分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体系。首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应各有侧重。学前教育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要加强对不同学制学生进行实用性知识的传授。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学制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比如五年制学制较长,可以用较多的时间进行声乐基础训练;三年制学制较短,声乐课只计划开设两年半时间,在制定教学目标和内容时要同时注重声乐基础训练和歌曲演唱。再次,要赋予声乐教师更多教学自主权。在声乐课堂上,声乐教师要根据学生实时的歌唱情况去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避免按照既定内容和方法进行机械式教学。最后,应渗透审美教育。音乐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在声乐课程中有必要设置欣赏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评判能力和艺术素养。(二)调整课堂授课形式,进行分层教学。声乐课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由于每个人的音色发声器官构造不同、生活环境与语言习惯不同,对事物的心理感受、对歌唱技艺的理解与掌握也会存在差异。因此专业院校声乐课大都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从而达到较好效果。但就新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专业和师资而言,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而集体课与小组课相结合的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较为可行。具体来说,就是合并声乐大课、为声乐特长学生增设声乐小组课的分层教学模式。这种大班教学与小组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解决了声乐老师数量紧张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三)构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声乐教学模式。新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学生音乐底子薄、课时少,仅仅依靠声乐教师和课堂时间的教学远远达不到教学效果,因此构建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声乐教师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骨干,并利用学生社团这一平台发挥课外声乐教学优势,将第二课堂打造成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构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声乐教学模式,首先要培养和储备课外师资,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声乐小组课、课余时间、网络、直接提供资料)培养学生骨干。其次是丰富课外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包括儿歌、歌表演与游戏、声乐作品赏析等,这样既延伸了课堂教学,又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职业素养。再次是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平台。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学习、欣赏、排练、组织比赛等形式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安排专门的学生进行教唱儿歌活动;社团组织儿歌演唱比赛来检验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社团组织歌表演与游戏的指导并进行比赛或者到幼儿园去实践;进行声乐作品的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等一系列活动;再次,是实施激励机制。举办校级的音乐活动激励学生社团的声乐课外学习活动,既能促进社团活动长效开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形成了良好学风。(四)教学评价多元化。目前的教学评价方式是期末和平时考核相结合,而评判标准也是从专业角度进行评价,这与学生基础、培养目标等严重不符。应采取多元的教学评价,遵循教学评价发展性原则,充分运用表现性评价方式,更注重过程评价。要有据可依,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或结果采用相应的评价标准,体现评价的可操作性。艺术实践活动是巩固和强化声乐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应举办多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和竞赛,充分发挥艺术实践活动的评价作用。例如把校园歌手大赛、儿歌弹唱比赛举办成每年一度的常规赛事,搭建学生锻炼自我、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平台。学生参加这些艺术实践活动时,将其转化为声乐平时成绩,并以一定的权重计入期末总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既易于学生接受,又起到了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

  三、结语

  2010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这份《纲要》体现了政府对学前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为幼师专业的发展确立了坚强的后盾,为新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带来了无限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建设专科教育层次的幼儿师范教育院校意味着学校的教学层次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优秀的教学质量是在新的台阶上行稳致远的关键。调整课堂授课形式、进行分层教学,构建课堂内外结合的声乐教学模式,构建分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体系,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改革等,这一系列的改革策略是有效提高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措施,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郑三元,张建国.学前教育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5:后记.

  [2]杜芳,陈志刚.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11.

【幼儿声乐教学困境与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困境及对策论文06-20

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困境与对策的论文06-21

声乐教学论文07-18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困境及对策论文09-27

关于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论文06-11

新时期大学足球教学改革困境及对策论文09-09

小学声乐教学论文04-21

大学声乐教学论文07-23

情感声乐教学论文精选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