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社会的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压力,如学习、就业、情感等方面,他们对未来茫然、对前途缺乏信心,一定数量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心理和行为问题,这也给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综述了目前我国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求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学效果,促进高职学生积极健康人格的形成及其心理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问题
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的日益强烈,就业情况日趋严峻,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而作为社会心理这块时代“晴雨表”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其心理健康问题也十分敏感。大学生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还有着许多更为特殊的问题,如对新校园、新课程以及新的学习方式的适应问题,对相对复杂人际关系的适应和处理,恋爱心理的正确调试以及未来职业选择等问题,而这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问题更为突出,也会出现更多的困惑与心理问题。鉴于此,大部分高职院校也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还配设了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心理咨询指导等等,但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避免或预防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问题,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心身健康水平、进一步完善和促进学生积极健康人格的形成,如何有针对性的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职院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一)高职学生具有一般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发展与身心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所以其同时具备一般大学生的心理共性。同样,绝大部分高职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学校,一般年龄处于17、18——22、23之间,正处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中的成年早期,而这一阶段刚好是人一生中心理变化较为激烈的时期,在此阶段他们需要从少不更事的孩子成长为一个真正成熟而能独立面对生活的成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为迅速成熟而又没有完全成熟的过渡期,具体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情感丰富、精力旺盛、理性思维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自我同一性得到初步确定,自我觉醒意识仍处于不断分化和整合的过程中,总体心理发展并未成熟。因此在此阶段,特别是面临一系列心理、生理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时,心理冲突和矛盾时有发生,如情感与理智的冲突、自卑和自尊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等,这些矛盾和冲突如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和解决,久而久之则易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甚至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及异常。
(二)高职院校学生所具有与普通大学生相区别的心理特征
从现实情况分析,高职学生一般为高中毕业生中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与普通的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又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征。首先,高职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主动性差,同时也缺乏相应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体表现为对于上课采取应付和逃避的态度,课上不认真听讲,多为课上“低头族”,同时逃课早退现象严重,对于考试也处于敷衍应付状态。其次,高职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并不能够恰当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及行为,同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面对挫折与失败并不能够很好的应对及调试,易出现不恰当的过激行为。另外,现阶段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比较形势较为低迷,很多毕业生并不能够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对于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甚至过于悲观失望。最后,也由于上述问题的一定程度原因,高职学生相对于普通大学生更缺乏自信心,表现为自卑与自大共存,并不能科学合理的认识自我及自我评价。由于不自信,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常常会拿自己的劣势与他人的优势比较,差距的悬殊造成其更加自卑,而自卑情绪又会进一步影响其正确的自我接受和评价,同时也会导致其适应性困难,甚至产生一定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综上所述,高职学生与普通本科生相比较其出现情绪及行为问题的比重更大。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作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而对于高职学生这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来说,问题更为突出。徐炳谦等对河北省某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9.3%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9.7%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障碍[2]。另外,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较为复杂:陈启山、温忠麟使用SCL-90对广东某高职院校187名毕业生进行调查[3],高职毕业生有轻度不良健康问题的占21.9%,主要表现为强迫(45.5%)、人际敏感(41.7%)、偏执(33.6%)、敌对(29.9%),较低的为恐怖(15%)、躯体化(10.7%);张敏、蒋希等使用SCL-90量表和自编问卷,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二年级的362名学生进行的调查也有类似发现,其中人际关系不协调、焦虑、抑郁是困扰高职护生的主要心理问题[4]。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正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
二、高职院校对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及措施
(一)转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给予心理健康
教育充分的认识和重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并不是很到位,也未给予充分的重视。有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仅限于各教育部相关文件的精神要求上,有的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现实情况看,我国高职院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也远不及本科院校,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高职院校要转变观念,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定位,进一步认识到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更多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给予高度重视。在教育理念也上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在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良好健康的心态是学生承受和解决各种挫折与压力的良方,也是培养其独立自主、积极向上人格的前提条件。
(二)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课程设置,构建符合高职学生特色的教学内容
首先,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程应面向全院学生开设,并给予足够的课时安排。很多高职学生在过往的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可能累积了很多不愉快的经历,积极体验较少,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的自我认知偏低,因此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鉴于此,校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及教材应紧密结合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来进行设置和编写,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心理状态,更具针对性。教学内容除了应符合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外,还要针对一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感到迷惘、自己未来没有希望、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的情况,开展其职业心理教育。深入学生所学的具体专业内部,研究其专业所属行业或岗位的职业心理,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其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对于其未来职业发展有一个合理预期及规划,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未来与生活。另外,学校需给予心理健康课程足够的课时外,还可根据各自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必修课可以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主,内容通俗易懂,可讲解学生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案例,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必修课基础上所开设的选修课则可更深入讲解相对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对学生比较有帮助且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如:幸福心理学、恋爱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等。
(三)建构优秀、专业的师资团队,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
对于学校心理老师的资格和培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三项要求:一是具有教学文凭和教师资格证书;二是具有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三是系统的修读完成有关的心理学课程,这里笔者认为还需补充一项是热爱学生、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且有责任心、职业道德意识强。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相对匮乏,很难达到以上要求,有的学校甚至根本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采取辅导员或思政老师兼课的方式。以上情况必须逐步得到改善,这就要求学校一方面需采取有效措施充实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学团队,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养,邀请知名心理学家和教授进行讲学与培训,也可以通过讲座、研讨等方式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从业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组织形式上可多样化,尽量多采取师生互动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选取需更突出实践性,可侧重案例性教学,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动的案例激起学生的共鸣,引发思考,采取认知、探究和分享相联系的教学模式,这样更容易促使其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迁移到自己日常生活遇到的相关问题中去,学会如何科学有效的认识和解决冲突和有效地进行心理调适,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时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辅导或团体训练课,以便更有针对性的解决一些学生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及帮助其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四)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高职院校学生在过往的学习与生活中积极的主观体验相对较少,自我接纳程度较低。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自我探索,累积其正面、积极的主观体验,并进一步培养其积极的人格特质。这就要求教师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念,学会理解、尊重并积极关注学生,帮助他们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客观科学的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同时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其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悦纳自己,提高其自信心和主观幸福感。另外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同时要重视学校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健全,包括以下几点:
(1)设置专门的校心理咨询室,针对心理出现异常或存在潜在风险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咨询,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并在学生中普及相关的心理咨询常识,培养其主动求助意识。
(2)广泛开展心理普查工作,建立专门的学生心理档案,能够动态的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心理测评,遵循“预防为主,咨询为辅的原则”。
(3)鉴于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专业心理老师相对匮乏,可吸纳部分学生组建“心理委员小组”,系统的给予相对深入、专业的培训,作为校心理咨询团队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当代大学生遭遇心理困惑[EB/OL].
[2]徐炳谦,张能云.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3):57~59.
[3]陈启山,温忠麟.高职大学毕业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92~97.
[4]张敏,蒋希.362名高职护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及分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3):22~24.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情况及应对措施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措施论文06-20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定位分析论文10-04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论文09-23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进措施探析论文06-26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分析毕业论文03-28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分析论文07-23
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培养分析论文06-21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的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