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对高职生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论文

2021-06-20 论文

  音乐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属于审美教育的范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跟学生的心理感受联系非常紧密,这不但表现在音乐本身的情感特性,在所有的音乐活动中,音乐教育都能体现出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在音乐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简要学习如何欣赏各类音乐作品,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提升其音乐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最终达到促进其心理发展的根本目标。

  一、高职院校开展有效的音乐教育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我国音乐理论家赵沨指出:“美育教育应该提到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形成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的教育,对高职生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音乐艺术是最具情感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作活动等,使音乐欣赏者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使人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萧邦、斯美塔那的作品能流芳千古,就是因为他们的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是一种时时唤起我们对慈母、故乡、祖国、大自然和纯洁爱情的无限向往之情。又因为音乐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并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自愿自觉地受到强烈的感染、熏陶和教育,所以,它又是以情感人的典型教育形式。如贝多芬的《田园》,可以使人置身风景如画的大自然之中,洗去世间荣辱,摆脱物欲横流,把人带入宁静清爽的世界,使高职生在音乐赏鉴中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这比单纯的说教要有效得多。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在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音乐自身的情感可以激发高职生的内心情感,聆听心灵深处的声音,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萌动对美好人生的热情向往。

  二、高职院校开展有效的音乐教育活动,能调节学生的情绪体验

  高职院校的学生经常陷于抑郁、焦虑、无助、愤怒、暴躁、彷徨、无奈、苦恼、生活无意义等不良情绪状态之中,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都将带来负面的影响。开设“音乐欣赏”公选课,或者在校园广播站播放适当的音乐,可以直接影响高职生的情绪状态,这种公共音乐教育的实施方式可以带给学生轻松、愉快、明亮的心情,有助于解决大学生的情绪问题。在“音乐欣赏课”上,高职生是在音乐教师的指导下直接体验音乐,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更贴近作曲家的本意,他们的心境可以更快地向音乐作品表现的意境迁移。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经常让学生欣赏多种风格的音乐,可以使他们不良情绪得到转移、化解或宣泄。

  不同风格的音乐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也不同,有以下六种类型:

  (1)中速或快速的音乐。具有旋律明快跳跃、节奏活泼、调性明朗、力度中等的特点,能解除忧郁,使人摆脱冷落寂寞的心境,达到心情开朗、心胸开阔和乐观向上的目的,如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中国乐曲《彩云追月》等;

  (2)悠扬、舒缓、浪漫、柔情的乐曲。速度和节奏一般较平缓,旋律轻悠、清新且起伏不大,调性单纯,力度多偏弱而变化少,能给人一种平静和安全的感受,具有镇静松弛的作用,能令人心¥气和、心情安定,沉静地对待一切,如德彪西《月光》、中国乐曲《渔舟唱晚》等;

  (3)风格诙谐的音乐。可以使高职生在滑稽可笑的气氛中放松心情、忘记烦恼,如约翰?施特劳斯《闲聊波尔卡》、肖邦《小狗圆舞曲》;

  (4)壮美、节奏鲜明铿锵、中速稍快、力度较强的音乐。雄壮有力、使人精神振奋、激情满怀、情感强烈而深邃,如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约翰?施特劳斯《拉德斯基进行曲》等;

  (5)表现悲剧美的音乐。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坚定的进取精神和强化柔弱的心灵具有明显的功效,如何占豪、陈刚《梁山伯与祝英台》、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等;

  (6)低沉、忧伤的乐曲。速度较慢、旋律低沉压抑、调性暗淡,力度多为中等以下,有时也有很强的处理,可以使人将内心的忧郁外泄,如施万春《送上我心头的思念》、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等,抒发负面情感,安全有效地将心理的郁闷宣泄出来,符合心理救助的基本原理。

  三、高职院校开展有效的音乐教育活动,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高职生之所以经常有失败者的心态,不是因为他们智力低下,而是因为缺乏坚定的目标,更缺乏坚軔的意志品质,难以坚持不懈。坚忍心理是意志品质表现的一个方面,它指的是在执行决定时能坚持到底,在行动中能长期保持充沛的精力和坚忍的毅力,勇往直前,顽强的克服前进中的重重困难方面的意志品质。在高职院校,在音乐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组建班级合唱团,开展有效的音乐活动,不失为一种有效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的方式。通过班级合唱团的训练活动,将技能性的训练转化为意志的培养,使他们在演唱技巧不断长进的同时,磨练意志,增强信心。严格的合唱训练,对每个合唱队员来说,都是一次强度相当大的体力劳动。譬如,唱歌时要求同学们保持正确的形体姿势、振奋的精神状态,具有气息支持的科学发声方法及情感的真切表达,等等。几乎调动了人体的各种机能,全神贯注,训练长达一两个小时,这对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磨练。又如,学生在声乐技能训练中存在较难掌握的内容,声乐学习中的发声方法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要掌握这些演唱技巧,需要经过上十次、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反复练习,实际上是对于人的意志的一种磨练,无形中培养了人的毅力和对事业持之以恒的精神。

  在班级合唱训练过程中,通过了解词、曲作家们与社会、命运做斗争的顽强意志和坚强毅力来激励学生,使他们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培养学生坚韧心理。在贝多芬《合唱》中,激昂有力而充满矛盾冲突的音乐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不仅使人感受到贝多芬在不幸的遭遇中与命运作斗争的坚强毅力,而且使人进入到一种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境界之中,如果音乐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联想到我们生活中的意志坚强者,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坚忍心理是非常有益的。

  四、高职院校开展有效的音乐教育活动,能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不是技能,也不是一个人的真实能力,而是个体对完成特定任务所具有的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包括三层含义:

  (1)自我效能感是对能否达到某一表现水平的预期,产生于活动发生之前;

  (2)自我效能感是针对某一具体活动的能力知觉,与能力的自我概念不同;

  (3)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能否达到某个目标或特定表现水平的主观判断。高职生因为高考的挫折感,时不时会以失败者自居,他们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一般比较低。为此,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发现一些有音乐爱好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语言激励和示范表演,挖掘他们的天赋,激发他们的人生目标,提升他们的自信心;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艺术团,开展有效的音乐教育活动,为高职生提供表现音乐才能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进而达到扬长补短,不断成长的效果,使他们重新点燃起生命的火把。总之,高职院校可以运用音乐干预作为起点,针对大学生生活现状,去发现提髙高职生自我效能感有效的方式,以使音乐教学与高职生的心理发展紧密相连。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可以使高职生在群体中发挥其所长,创造性地作用于集体与社会,从而得到他人的尊重,并进一步完善自我。

  五、高职院校开展有效的音乐教育活动,能协调学生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国内外大量研究已经证实,青少年的人际关系质量对其社会技能、自我意识、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高职生顺利实现发展目标,成为具备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和较高成就水平的社会人。有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高职生获得支持性的信息、能够确定自我在社会中的价值感和维持健康的心态,反之,则会导致自我价值感的危机,引起焦虑。高职生近五成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人际关系紧张所造成的,因此,人际关系问题在高职院校必须引起更加广泛的关注。良好的音乐氛围使人更愿意倾听别人的经验和意见,从中不断汲取,打破以往的封闭状态,乐于聆听别人并分享自己。在高职院校,组建各种音乐社团,举办音乐沙龙、周末音乐会等对高职生的心理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音乐社团、音乐沙龙的活动包括创作、演唱、演奏和交流讨论,是以音乐为纽带的群体活动;周末音乐会也是以音乐为纽带的面向公众的群体活动。这些音乐教育的实施途径为高职生提供了接触音乐、体会音乐、被音乐感染的机会,也使他们在相互的情感交流中相互支持、理解和同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高职生在音乐活动中不仅受益于音乐本身,还能学习与他人合作和相处技巧,以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行为克制能力,不断促进高职生的心理发展。

【音乐教育对高职生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论文】相关文章:

音乐教育心理健康发展探究的论文09-15

浅析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论文06-28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论文06-21

浅析电影广告对大众消费心理的积极作用论文09-15

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03-30

音乐教育调节学生心理的作用论文09-15

林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论文02-05

浅谈高新区对城市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及建议的论文08-24

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特色论文摘要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