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创作中艺术心理定势的运用分析论文

2023-03-02 论文

  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心理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它对任何一种艺术心理活动如艺术感知、艺术记忆、艺术思维、艺术想象等方面都起着各种神奇和积极的作用。同时,在影视创作过程中,艺术心理定势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创作主体在过去长期的社会生活、学习和艺术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确定和稳固的艺术心理态势。

  在影视艺术领域,成功的影视艺术创作者在以往的创作实践中往往会形成比较特定的、独特的艺术心理定势,这些定势常常会引导着他们对影片内容、影片风格、影片表现形式的选择和运用,以致直接影响其创作风格的形成。例如,受到其艺术心理定势的影响和作用,张艺谋形成了其特有的“理想与现实整合的审美走向”,陈凯歌形成了其特有的“激昂而沉重的电影风格”.

  艺术心理定势在影视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具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创作期待中的主要元素,与艺术审美息息相关,然而艺术心理定势带来的保守和僵化,忽视了作品艺术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研究艺术心理定势在影视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不单单从它的表面来研究,还要研究它的构成元素、特性、功能等。

  一、艺术心理定势的构成元素在影视创作过程中的应用

  (一)创作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创作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艺术心理定势中首要的一个基本元素。古今中外有着辉煌作品的伟大艺术家都是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人生观去深入了解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捕捉住时代的重大主题,从而真挚而又热烈地表达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和对真理的追求,从而获得作品的成功。例如中国文学作品中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影视创作中冯小宁对“战争与和平”主题的情有独钟、刘恒对京城小人物生存状态的形象再现,等等。

  (二)创作主体的生活经验和人生经验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于他人的社会生活经验,而这种社会生活经验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创作主体看问题的角度和创作定势。在影视创作中,影视创作就是创作主体的审美表现。影视创作表面上往往表现的是外在的人、事、景、物,但实质上表现的其实是创作主体自身生命迸发出来的火花以及他的心灵世界。例如出身农村的张艺谋在其影视作品中总是试图探索和表现中国的乡土气息和中国乡土情感,张艺谋导演早期的影片《红高粱》中每一个画面都淋漓尽致地显示了中国的乡土气息和中国特有的情感世界,如血红色的高粱地、血红色的花轿、血红色的染坊、血红色的战场、血红色的天空等。影片中所有的影视艺术元素取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却又区别于我们的现实,电影中的音乐元素、色彩元素都散发着浓浓的中国乡土气息,表达着深深的中国情感。

  (三)创作主体的艺术观和艺术修养

  主体的艺术观和艺术修养是艺术心理定势的核心元素。艺术心理定势中各个基本元素都会影响着艺术观和艺术修养的形成与发展,然而它们也都以艺术观和艺术修养作为核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巩固而稳定的艺术心理体系。在影视创作中,正因为创作者建立了自己独到的艺术观和艺术修养,所以他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容易给观赏者带来独特的艺术美的芬芳,永远鼓舞着人们向着理想的境界升华。例如,在张艺谋的影片中,尤其张艺谋导演的早期影片《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其特有的现实主义审美精神、色彩浓烈粗犷的画面效果、声光艺术的唯美形式感等艺术观和艺术修养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创作主体的创作需求和创作诉求

  创作主体的创作需求和诉求是艺术心理定势形成的特殊条件,它集合了各个基本元素所提供的特殊养料、特殊内容和特殊条件,形成有机的综合体。创作主体只有在头脑中有了明确的创作旨趣、创作需求和动机,才会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例如,张艺谋导演在其作品中一直探寻着中国乡土气息和中国情感世界,这一情结使其作品形成了独特的张艺谋电影风格,而这种情结来源于张艺谋早年的农村生活,于是他把这种情结放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并对其不断地创新和探索。张艺谋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在拍摄之前,张艺谋先有了要表现乡间普通人的生活面貌和纯洁爱情的创作需求和创作诉求,而后在艺术心理定势的作用下才会有这部优秀的作品的问世,而不是信手拈来。

  二、艺术心理定势的特性在影视创作过程中的应用

  (一)习惯意识与习惯无意识的统一

  在影视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的作品,总是有意识、无意识地选择某一种创作风格、某一个场景、某一个镜头、某一个细节为创作的作品服务,这就是艺术心理定势的习惯意识与习惯无意识特性在影视创作过程的应用和表现。创作主体在创作和总结自己的作品时能明确地指出自己的创作个性和创作风格,这属于艺术心理定势的习惯意识部分;然而在他们的创作过程中的习惯性无意识部分,他们却较少能体会并总结出来并且认为这一部分是无意中选择的,例如在一个影片中,导演很巧妙地拍摄河水的涟漪泛动,可是当记者问到时,他却说没意识到。

  (二)持续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统一

  艺术心理定势具有持续稳定性的特征,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创作主体经历等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它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变异性。例如张艺谋电影创作之路便是其艺术心理定势的持续稳定性与变异性统一的体现,从电影《红高粱》中红色嫁衣、红色高粱穗、红色染坊、红色高粱酒、红色的天地,到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红色灯笼,无不被大红色充斥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力。于是火一样的大红色成为张艺谋电影的象征性色调。但是1991年《大红灯笼高高挂》虽然沿袭了《红高粱》电影中的红色,红色的意义却悄然发生了变化,红色不再表示顽强的生命力,而代表着封建礼教的压迫和残害。张艺谋是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我的父亲母亲》《菊豆》《秋菊打官司》到《一个都不能少》,十几年的创作之路经历了艺术叛逆、理想世界,最终将艺术、理想与现实完美整合作为自己影视创作的审美取向,从而彰显了张艺谋电影艺术风格的逐步成熟。

  (三)群体相似性与个体差异性的统一

  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和生活阅历不同,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艺术创作心理定势,同时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和生活阅历又有相似的部分,这样就会表现出相似的艺术创作心理定势。中国各代电影导演既保持了其年代的电影艺术风格,又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色和手法。例如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和第六代导演贾樟柯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的电影创作人,在电影创作方面,他们体现了共同的特点:对其所处年代的特色定位、对电影新的创作艺术手法、角度的创新,在主题、选材、人物、叙事、镜头、画面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试图通过影片展现年代特色、人文气息。但同时他们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作为第五代导演之一的张艺谋追求理想与现实完美整合的审美取向,而第六代导演之一的贾樟柯却把创作放在了给予中国现实以强烈的人文关注。

  三、艺术心理定势的功能在影视创作过程中的应用

  (一)在艺术创作的创作动机产生上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曹禺在介绍他的作品《雷雨》的经验时说:“我没有明确地想过主题是甚么,我只感觉有个东西非写不快似的。”这就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艺术心理定势中的习惯意识和习惯无意识起着积极作用的表现。在影视创作中,张艺谋独特的心理定势为《红高粱》的创作目的和创作动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用《红高粱》中红色的高粱地、红色的高粱酒、红色的战场、红色的天空,高唱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

  (二)提高影视创作题材的选择速度

  艺术心理定势对影视创作题材的选择速度特别敏锐和迅速,它几乎在艺术感知的同时就已经给艺术赋了形,并善于由此产生某些艺术联想,也更加容易动情。例如对于一部抗日战争片,一个导演可以选择以表达抗日期间的艰难历程为主题,而另一个导演则可以选择以颂扬抗战人民的奋勇和顽强。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创作主体的不同心理定势对影视创作题材的选择速度是不一样的。创作主体的感知往往就是心理定势对题材的选择和即兴的艺术赋形。

  (三)在影视创作的构思阶段对创作思维的导向作用

  一个专业诗人只会按照他原有的诗的心理定势去构思诗篇;一个油画家只会按照他原有的油画的心理定势去发挥他的专长;一个影视导演只会按照他原有的影视的心理定势去编导影片。由此看出,他们的艺术心理定势中都早已形成各自不同专业的习惯意识和习惯无意识,而形成的这种不同专业的习惯意识和习惯无意识在影视创作的构思阶段对创作思维起到导向作用。

  (四)增强影视创作者对艺术美的选择

  所谓物化意象,就是创作者在创作心理定势特别是创作心理定势中意象物化技能心理指导力的导向和作用下,按照已经构思好的艺术意象和艺术美的规律,选择最优美最神奇的艺术语言、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恰到好处地、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例如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中每一个画面都被压抑的灰色和大红色占满,灰色的墙面、灰色的地面、灰色的天空构成了监狱似的牢笼,代表着封建礼教的压迫,而其中一排排大红色的灯笼在灰色监狱中微弱的闪烁,象征着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这一切艺术元素都是创作主体的心理定势对艺术美的选择。

  (五)提高影视创作者艺术欣赏和艺术审美的能力

  艺术心理定势有多高,艺术欣赏和艺术审美的水平就有多高。没有科学文化知识和艺术欣赏能力的人,自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艺术心理定势。在影视创作中需要较高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审美的能力,因此他的创作心理定势也就必须提高。例如张艺谋作为中国的一线导演,如果没有较高的创作心理定势,那又如何谈他今天的成就呢?

  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心理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也是一个影视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当今社会中外有很多研究艺术心理定势的学者,但仍未对其研究透彻。因此我们要从更多方面来研究艺术心理定势这个课题,只有这样艺术心理定势在影视创作过程中才能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红芸。 审美心理定势的双重性及审美超越[J].文学界(理论版),2013(1)。

  [2]杜晋芳。 审美心理定势对培养审美能力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09(9)。

  [3]成立。 变形、定形与完形--鉴赏心理与创作心理比较分析[J].学术月刊,1988(5)。

  • 相关推荐

【影视创作中艺术心理定势的运用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影视翻译中字幕的特点及翻译策略分析论文09-24

设计中色彩的运用论文12-18

水处理行业中光伏发电系统的运用分析的论文09-24

影视作品细节来源分析论文09-05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留白艺术运用论文09-28

选择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0-03

设计中色彩的运用论文6篇12-18

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9-28

链式冷床中仿真系统的运用论文09-12

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