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原则
1.差异性原则。
一定意义上,差异性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心理疏导的精髓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之所以注重差异性教学,是因为不同的受教育者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学习的特点、风格、起点、优势与不足等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对学生要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切实把每一个受教育对象都看作是鲜活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对待。思想政治教师要根据每个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制定差别化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将学生的共性和个性辩证统一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当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差异化”。教学内容的调整必须科学,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需要为标准,并且保证调整后的教学内容更利于学生消化吸收,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教育对象自身的发展。
2.以人为本原则。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教育对象即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教育是为教育对象服务的,教育者只是服务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调动、引导和激励的作用。新的历史时期,德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学生观。作为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其主体地位包括多个方面:首先,学生是选择的主体。整个学习过程具有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有选择的接受教育者提供的教育信息,这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求来安排教学内容。其次,学生是价值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价值理力量,从而满足学生学会做人、认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种满足和需要的关系就是价值关系。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价值主体。当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认同自己的学习活动和所学的课程。最后,学生是创造的主体。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我创造精神,努力探索创造性教学,进行开放性教育。
3.情感互动原则。
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了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优先目标。同样,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疏导必须遵循情感互动这一原则。心理疏导更多的强调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切实把学生看做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正是德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必备的情感技能。
4.平等、公平原则。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更多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同样作为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了,不利于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课堂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和品质特征,思想品德的教育不能够千篇一律的宣读课本知识。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和教学中切实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状况等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在教学准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和知识诉求,制定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民主、平等、公平的课堂教学从而真正实现有教无类,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
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路径指向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新时期探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结果。为了更好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疏导,有效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人的能力及各种素质都是在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表达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身的潜能和价值,活动顺应了青少年内在成长的基本需要。思想政治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讲解上,应让学生在各种模拟与实际情景中去讨论、体验和训练等。“首先,要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其次,要精心组织和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的活动;最后,要耐心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亲身体验”。
2.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生活中实现教学的目的。
教育即生活。思想政治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授书本知识,努力让思想政治课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心情感,深入到学生中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用学生身边的或经历的事情去传授知识,避免空洞的说教和对国家政策、方针的照本宣科的讲授。
3.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疏导。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在社会价值多元化以及网络等传媒迅猛发展的时代环境下,中学德育工作者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教学任务和难题。一方面,德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和学生的知识、心理等需要,不断学习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有效的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才能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有效的实施心理疏导。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师要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教学技能。知识爆炸的时代要求德育教师必须时刻不断的学习,补充“营养”。目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仍然不平衡,多数教师采用讲授法,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很难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从单独的思想教育向教育、管理、服务转变,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运用学生心理控制的方法。
4.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对学习环境有重要的影响。虽然教师是教学的领导者,但是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理解并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每个学生的特点出发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思想政治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德育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任务,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一种平等、亲切、公平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鼓励一些后进生参与课堂的讨论当中,并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和情景,把学生从惧怕权威、缺乏自尊心以及自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中解放出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疏导已经成为“新课改”和解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要真正把心理疏导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德育工作者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树立服务育人的理念。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等共同努力,形成系统化、常态化的心理疏导机制。
【教育心理疏导及其路径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生心理疏导路径探究论文09-14
关于心理疏导的论文07-18
高校创业教育实施路径探讨论文06-29
留守儿童心理疏导与音乐教育的论文09-15
部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研究综述论文08-20
高职生就业心理调整路径探讨论文09-15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及其路径论文07-04
海外员工的心理问题与疏导策略的论文08-15
中职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论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