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初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2021-06-19 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 信息技术同其他学科一样, 其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主课题。教师应从当前初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 创新项目教学, 营造有趣的教学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创新。教师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以评助学, 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项目驱动; 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 评价激励;

  一、项目驱动, 创生教材

  2015年泰山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进行改版, 该教材借鉴了计算思维、信息需求、技术价值等先进理念, 采用了先进的项目式教学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 教材中设计的项目会跟不上社会的发展, 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 我主动求变, 把当地的传统文化及地方特色创生教材, 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出一个个的小项目, 融入到课堂。

  例如, 在教学“探寻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这个知识点时, 我采取与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日照农民画》主动融合, 创设项目。根据本课的知识点需要划分为三个微项目: (1) 走近日照农民画; (2) 魅力日照农民画; (3) 寻访农民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资料、保存图文信息、了解网络地图、问卷星的创建以及相关的网络基础知识。通过创生的项目, 学生不仅学会相关的知识技能, 还了解到了本地的传统文化特色, 提高了学生信息素养。

  二、创设情境, 激趣导题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孩子到十二三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做老师的要为他担忧, 担心他长大以后对什么都漠不关心, 成为一个平平庸庸的人。”的确, 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成长的过程将变得困难;如果学生对一堂课失去了兴趣, 课堂学习就变得枯燥乏味, 更谈不上课堂效率。因此使学生有兴趣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是保证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 合理引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Flash动画制作这一章节时, 我积极探索, 合理规划设计微项目,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例如, 教师可以利用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创设情景, 首先让学生观看教师剪辑的动画短片, 然后进行角色扮演。在剪辑的动画中, 包含了该章节所有的知识重难点, 如逐帧动画、形状补间、动作补间, 元件、元件效果, 层的操作, 遮蔽效果, 按钮等。而角色扮演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还使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场景理解动画制作的过程和原理。

  针对上述情景, 学生通过观看、体验、实践, 能快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提高了兴趣, 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 课堂语言准确幽默,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用准确而幽默的教学语言, 将专业的语言生活化, 抽象的名词具体化, 能够使学生自然而愉快地接受“枯燥”的信息技术术语。当然, 准确是前提, 幽默是辅助。

  三、创新多元, 自主学习

  现在的课堂教学理念实质是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课堂的组织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身价值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认知或不同的方式完成任务。例如, 在“分类存储”的教学环节中, 关于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和移动操作, 有的学生使用拖动法, 有的使用剪切法, 有的配合Ctrl键或Shift键组合法还有菜单法、工具按钮法等, 体现了方式多样性。这时教师要避免“一刀切”,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尝试、自主学习, 让学生通过比较, 找到最优化、最有效的操作方式, 从而在自主的学习空间内提升构建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动运用创新多元的引导方式,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在通过解决碰撞和矛盾的过程中不断了解自我、完善自我。这种包容的多元模式对班上其余学生而言可说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对提出自己观点的学生也是一种肯定, 因此它的激励作用效果明显, 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四、评价助学, 方式创新

  (一) 评价助学, 注重差异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明确课堂任务, 教师应在课堂中根据知识的重难点, 给出每个任务的完成的标准量化, 对任务的结果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不论是采用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它的根本目的是针对学生的课堂成果引导学生完成三维目标。另外,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而在小组活动中, 通过组内互相评价、讨论、使层次不同的学生能够取长补短。此时在小组教学中, 教师要有一定的引导策略, 不要过多地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对与错, 更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态度, 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创造性。

  (二) 评价方式的创新

  信息技术课堂多采用对学生完成的任务作品进行展示性评价, 而我在评价方式中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 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例如, 在课堂评价中使用AR对学生进行奖励性评价。在使用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不仅增加评价激励效果, 而且学生也学到了AR的相关知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新问题,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地给予反馈, 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 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有效评价。

  总之,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为主体, 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赵珺.基于项目学习的备课策略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 (23) .

  [2]陈建军.也谈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效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 2017 (1) .

【分析初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析论文06-28

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论论文06-27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讨的论文06-11

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特征分析的论文04-05

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特征分析论文05-17

有关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论文06-26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分析论文07-05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06-27

创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