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学生精心设计讨论的命题,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
1.命题要具有综合性。
看似简单的课堂讨论过程需要学生和教师在课下付出大量的心血去搜集资料,如果讨论的命题十分简单,收到的效果和师生的付出就会不成比例,这样就会大大地打击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为此我们的讨论命题必须具有强大的综合性,能够包含更多的历史知识,将教材中的内容通过课堂讨论变得系统化和明朗化。例如,我为了能够让学生打破教材章节的设置所带来的知识分割现象,就根据《世界近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中的一些内容设置了这样的命题———就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期西方国家和东方国家所表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动性和革命性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把相关的知识归纳和总结在一起,使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化和网络化。
2.命题要紧密练习各学科知识。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历史更是如此,很多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由当时的政治思想引起的,最终也会改变政治思想。也就是说历史知识和政治知识拥有密切的联系,同样,历史和语文、地理等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此,在开展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的命题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学科间的联系,将命题的角度延伸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和现实生活中,促进学生迁移自己的思维,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融合或是借鉴其他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及运用历史知识,这样就会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推动学生思维的成熟和发展,更加富有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苏联的共产主义政策、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我国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政策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这些历史经验中得到教训和启发,深刻地认识到现代社会需要走的强国富民的道路是什么,从而能够正确看待和理解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一些现象,避免一些偏激心理和思想的出现。这样,在帮助学生认识教材内容的同时又提升了教学内容的内涵。
3.命题要能够引起多角度的`思考和讨论。
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人物中,学生不仅要从某一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还要学会利用一些联系性的知识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比较和理解,善于在历史知识中寻找到规律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自己掌握的知识不再死板和僵硬,而是更加充满生命力。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两个不同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其性质的不同做出自己的分析,并对其事件带来的影响做出自己的假设和想象,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点燃学生创造性的火花。
二、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
想要进行好课堂讨论,必须做好充分的“作战”准备。不仅教师要做好一切准备,也要引导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要在进行课堂讨论之前的一段时间公布讨论的命题,并对其讨论环节提出要求,给予学生一些能够查阅和借鉴的书籍,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思考。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做好讨论前的准备,避免在讨论的过程中没有科学的依据和辩护的资料。在讨论时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命题进行钻研,在写好发言提纲之后,有规律地要求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地发言,并且要做好其表述不离题、不超时,以认真、端庄、大方的态度进行发言,这样的环节能锻炼学生的胆量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能够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三、坚持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增强课堂讨论的实效性
教师一定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组织,使课堂更加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在课堂讨论中,教师的启发和诱导要掌握好分寸。当谈论环节中出现冷场的现象时,教师不能自己展开讨论和讲解过程,要有效地选择其他话题,打破学生的沉默状态,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发言和讨论。当讨论达到顶峰时,尤其是学生之间的观点出现分歧时,教师要及时因势利导,让学生紧紧扣住讨论的命题。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讨论之后的收获,并及时正确对学生的讨论过程给予评价。教师要在课堂讨论中肯定学生的创造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分析其原因,走出误区,争取在下一次的课堂讨论中能够产生质的飞跃。综上所述,课堂讨论会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强大动力,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历史教学一定要重视课堂讨论的实施,重视起讨论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合理适宜的讨论命题,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并有效地组织学生顺利地开展讨论过程。
【历史教学讨论的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美术教学策略探讨论文04-10
浅谈历史教学方式探讨论文06-22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讨论文06-21
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探讨论文08-31
平面设计教学策略探讨论文11-29
幼儿教学活动设计策略探讨论文11-29
幼儿数学教学的游戏化策略探讨论文07-04
小学体育教学有效实施策略探讨论文01-22
声乐教学多元化策略探讨论文06-22